張鐵梅
[關鍵詞]蒙太奇;電視專題片;作用
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譯音,原本是建筑學上的用語,意為裝配、安裝,最初被引申到電影藝術領域,指影片創作過程中的剪輯組合,現已被電視片后期制作廣泛使用。
蒙太奇在電視專題片后期制作中的作用不可小視,制作者將之前所拍攝下來的多組鏡頭,重新排列、組合編輯在一起,去表達片子中每個情節的要意,讓一個個寫實、寫意的情節串聯在一起,去完成整個專題片對主題思想的表達。
一部好的電視專題片,后期制作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它不僅僅是鋪畫面這樣簡單的、初級的操作,而是融合了編輯對片子主題的理解、融合了編輯者價值觀的再創造的過程。這種再創造的外現,就是片子中的蒙太奇,它體現著后期剪輯者的思想觀點和文化功底。
在一部專題片中,蒙太奇運用得好,不僅片子看起來如行云流水,還可以給片子增色,有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運用得不好,就會讓片子看起來疙里疙瘩,甚至產生歧義。蒙太奇細分起來種類很多種,這里我想著重于敘事蒙太奇和表現蒙太奇在表情達意、控制片子的節奏,深化主題上所起到的作用。
敘事蒙太奇的特征是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為主旨,按照情節發展的時間流程、因果關系來分切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從而引導觀眾了解、理解節目情節。這種蒙太奇組接脈絡清楚,邏輯連貫,明白易懂。
如:2015年我們制作的專題片《墨竹賦》,片子呈現了全國最美法官、時代楷模孫波的個人先進事跡,對他愛崗敬業、為民服務、秉公執法、清正廉潔的理想信念,甘于平凡、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和勇斗病魔的堅強意志,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現。
孫波是一位身患尿毒癥的法官,在兩次換腎手術失敗后,要靠一周三次透析維持生命,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堅持上班、堅持審理案件。片子中有一段講述,文稿是;“半年內,孫波大小手術做了9次,兩次換腎手術均告失敗。誰都沒預料到,與病痛抗爭的結果是那樣令人惋惜。劉桂華(孫波的妻子)說,那段時間,孫波乖得像個孩子,她從來沒感受到丈夫對她如此般的依戀。命運給了這個家難以承受的痛苦,也給她留下了夫妻相伴的日日夜夜。”在這段文字前已經交待了孫波為了工作很少有時間陪妻子和孩子,也交代了為了給孫波治病,劉桂華借了很多錢,甚至都要把自家的房子賣掉。可以說情感鋪墊已經成熟,那么,上面這段文字該如何運用蒙太奇來表現呢?我們用了孫波在病床上的一組畫面,包括醫生問診、護士打針、妻子坐在床邊與孫波說話、靜點吊瓶、睡著了的孫波、一串黃色樹葉在雨水中瑟瑟。畫面一直是用的淡入淡出手法去組接的,鏡頭也采用慢放,至此文字已表述到了本段的第二個句號處,睡著了的孫波與一串在雨水中瑟瑟的黃色樹葉大尺度軟切,這時畫外音是:“誰都沒預料到,與病痛抗爭的結果是那樣令人惋惜。”緊接著是孫波夫婦挽手走出醫院的背影、夫婦背影在夜色中前行、孫波家樓下拍攝的有燈光的窗口,孫波的妻子邊說話邊擦淚的畫面、孫波夫妻兩人在家臉對臉說話、妻子給孫波遞面巾紙、給孫波揉捏脖頸。這樣一組畫面用慢鏡頭,大軟切,在音樂的烘托下,讓觀眾積淀的情感撲簌簌綻放。接下來是黑屏淡入字幕,進入下面的情節。
這樣一組敘事蒙太奇,交代了情節、展示事件,組接脈絡清楚,邏輯連貫,讓整個篇章的節奏得到很好的控制,對觀眾的情緒有很好的調動,同時也對深化主題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表現蒙太奇是以相連的或相疊的鏡頭、場面、段落在形式上或內容上的相互對照、沖擊,產生比喻、象征的效果,引發觀眾的聯想,創造更為豐富的含義,從而表達某種心理、思想、情感和情緒。
在2015年我們制作的專題片《墨竹賦》中,用墨竹暗喻孫波,在片子結尾外,我們引用了鄭板橋的詩,原稿是這樣的:
“鄭板橋喜愛畫竹子,他有詩云:‘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孫波的人生印證了板橋的詩。冉冉墨竹,冗繁削盡的清瘦是他的氣節和品格。”
此段文字我們在畫面處理上,首先用了一幅墨竹的畫為底兒,在上面左側打上了板橋的這首詩,而右側則是一張經過淡入處理的孫波看案卷的圖片,畫面中有逐出的詩的字幕,有主人公的照片,邊框還是若隱若現的墨色竹枝,最后又以幾個孫波工作精彩瞬間的畫面以“排比式”相連呈現,這樣的表現蒙太奇,對專題片起到了升華主題的作用,同是升華了觀眾對主人公愛崗敬業、傾情奉獻、清廉無私的高尚情操的認識。
由于我們片子的片頭主畫面也采用了“墨竹”這樣一個主要元素,以“噴墨”這樣一個動態素材,引出題目字幕:《墨竹賦》,在片尾處,又用這樣的表現蒙太奇來呼應片頭,真正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對增加電視專題片的表現力、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