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杰 孔令剛
隨著社會的進步,在學校教育中越來越意識到與家長的合作與溝通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實踐證明:家庭輔導對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家長。一年級家長如何從一年級開始應對孩子上學后發生的種種狀況,不是一次簡單班主任組織的新生家長會能夠解決的。學校應加強一年級學生家長的心理輔導教育。
一、要注重新生開學的家長會
為進一步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學校生活,幫助家長掌握輔導孩子的正確方法,讓家長有效地與學校、老師合作,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往往十分注重新學期第一次家長學校活動。有些學校,當一年級新生第一天報到時,便可根據分班條找到各自的班級。家長與學生坐下后,班主任便進行一番自我介紹,說一說今后學習中學生應注意的事項、應準備的學習用品,發完教材之后便草草收工。接下來,家長在與班主任的相處過程中,遇到一事解決一事,毫無規律地配合班主任和地指導孩子學習。然而許多學校成功的案例不乏給我們一些啟示。即便是召開家長會,有的學校是集中召開,會場中播放學校的宣傳片介紹學校、學校辦學理念以及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以及一年級的每位教師的名片,讓家長們為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來跟如此優秀的教師學習而身感驕傲。接下來,由學校聘請的心理學專家為家長們帶來精彩的講座,幫助家長解決幼小角色轉換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面向家長的開學第一課不是教家長如何指導孩子學習,而是提醒家長在素質教育環境下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還有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都是初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有了專家的建議及經驗多的教師多少次的說教,會使他們更快更穩地到達河對岸。
二、要注重心理輔導團隊建設
教育部要求中小學在新學期必須有一個心理輔導室,且至少配備一名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一間心理教室,就能看出學校對心理教育越來越重視。從輔導對象上要包括教師與家長。不僅要使教師和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形成培養孩子良好心理品質的合力,更要使他們重視自己心理狀態的調適,與孩子共同成長。讓孩子們從小學一年級起就接觸心理教育。把心理課程的普及教育排在每周一次的班隊課中,或是整合品德與生活課開設小學一年級心理輔導活動課,做到點面結合。然而要把心理教育做好,配備教師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種種問題,在校的專職心理教師并不多,那么學校就要想辦法自己培養一批心理老師。班主任的諸多工作,需要依托學生的心理和學生的心理素質,如果這個班主任懂得心理教育,不僅僅對課堂有幫助,對孩子的成人成才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因此,加強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培訓,是解決學生及家長日常心理輔導的關鍵之處。
三、要注重創設親子活動
作為成年人,如果單純地從理論上去說教,沒有多大益處。當學校在指導家長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時,還要讓家長運用學到的知識去指導孩子。如召開了新生第一次家長會后就要指導自己的孩子做好入學準備;當孩子把在學校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與家長說時,除了第一時間與班主任保持溝通外,還要學著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學習了當今著名心理學流派薩提亞的親子教育的課程之后,那就要平時學會靈活運用。采用多種形式,豐富家長學校的活動內容,開展行之有效的家長學校授課活動。如,充分發揮“家長講師團”的核心、引領作用,研究家庭教育的共性問題、前瞻問題,到家長學校示范講課,為學生作相關的主題宣講、調研指導等,以此促進家庭教育的不斷深化。另外,為幫助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學校可開展一系列的親子活動,如,“幸福手拉手,成長心連心大隊會暨親子入隊儀式”,家長將自己脖子上的紅領巾取下來親手為自己的孩子戴上,并贈送給孩子一份寄托著祝賀和期待的成長禮物,送上一個鼓勵的擁抱;親子閱讀、親子運動會、親子班會、親子戶外活動等,讓家長近距離感受孩子成長的脈搏。
小學生的家庭輔導,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兒童學業的進步和品德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學校要加強一年新生家長心理輔導教育,指導家長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和方法、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實施對學生的各種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高。
(作者單位:吉林蛟河市白石山鎮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