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第六人民醫院(511470)潘敏杰
胸腹聯合傷(TCI)是一種累及膈肌、胸腹腔臟器的嚴重創傷,病情復雜多變,臨床胸部癥狀多變且相關疊加,因而給治療造成了較大的困擾[1]。穿透性胸腹聯合創傷的癥狀不及TCI的癥狀典型,因而在治療過程中時機的選擇異常重要。對穿透性胸腹聯合患者進行早期的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療有效率,有利于患者預后[2]。本研究主旨為探究穿透性胸腹聯合傷患者的臨床特點及早期救治情況,特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32例穿透性胸腹聯合傷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資料與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32例穿透性胸腹聯合傷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每組66例患者。開放性損傷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35~53歲,平均年齡(47±11.4)歲;閉合性損傷組男性患者3 6 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35~54歲,平均年齡(48±11.5)歲。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穿透性胸腹聯合傷患者的診斷標準;②患者無其他原發性疾病;③患者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④患者入院信息完整。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②患者存在精神疾病,無法自主配合治療;③患者入院信息不完整。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統一的治療,具體內容如下:①在患者入院后確定患者傷情,詢問患者病史,并確定患者的疾病類型,緩解患者缺氧缺血的癥狀,并做好相應的手術。②建立2~3條靜脈通道,并快速恢復血容量,并使用平衡液來改善患者的微循環。但用做平衡液的血量為流失血量的3~5倍,若是胸部受到嚴重創傷的患者則需要新鮮的血液來維持紅細胞的壓積;此外,也可通過使用糖皮質激素來改善患者的組織代謝,提高患者耐受能力。

附表1 兩組患者創傷評分以及平均手術評分的比較

附表2 兩組患者死亡率與治愈率的比較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創傷評分以及平均手術評分、死亡率與治愈率的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數據以(±s)表示,實施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創傷評分以及平均手術評分的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創傷評分以及平均手術評分的情況后顯示,開放損傷組其創傷評分明顯高于閉合損傷組(P<0.05),但兩組平均手術時間相比無明顯差異(P >0.05)。詳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死亡率與治愈率的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死亡率與治愈率的情況后顯示,兩組患者在治愈率與死亡率上無明顯差異(P>0.05)。詳見附表2。
穿透性胸腹聯合傷,多指致傷因素同時對患者胸部及腹部臟器造成了傷害,并穿透胸腹膜,不僅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生存壓力,而且給社會、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3]。穿透性胸腹聯合傷患者病情通常比較嚴重,會累及患者其他胸腹腔氣管,并產生膈肌破碎的癥狀,從而導致伴隨性出血性的休克,致使病情較為復雜,難以在短時間內確定患者病情[4]。也由于穿透性胸腹聯合傷患者病情的復雜多變,導致無法進行及時的診斷,從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因而穿透性胸腹聯合傷患者的致死率居高不下。通常情況下對穿透性胸腹腔聯合傷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而為降低手術成功率,減少死亡率,在早期進行必要的防治工作也成為治療該病的必要步驟,具有深遠的意義。
本文為分析穿透性胸腹聯合傷患者的臨床特點及早期救治情況,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32例穿透性胸腹腔聯合傷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結果表明,開放損傷組創傷評分要明顯高于閉合損傷組,但兩組平均手術時間、死亡率、治愈率無明顯差異,與王飆等人報道一致。開放損傷組與閉合損傷組在同一方法的治療過程中卻存在顯著差異,究其原因,筆者考慮可能有以下幾點因素:①穿透性胸腹腔聯合傷一般分為閉合損傷及開放損傷等,閉合性胸腹聯合傷患者膈肌損傷間接產生,多發生于腹部被暴力擠壓后,胸腹腔壓力的增加,使其壓力集中趨向于L,壓迫膈肌薄弱處,引起膈肌出現10cm的破裂口而右側的膈肌通常可受到肝腎的緩沖,而左側則無法躲避。而開放損傷患者的創傷暴露面積較大,在經受外來傷害時,無法經歷其他器官進行緩沖,因而傷害性較大,這樣與實驗結果開放損傷組創傷評分顯著高于閉合組相呼應。②在對腹腔聯合傷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統一的治療措施,觀察患者有無胸腹損傷史、胸痛及呼吸困難的癥狀,并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相應的護理,改善患者臨床效果,因而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治療有效率及死亡率等方面無顯著差異;患者胸腔鏡的檢查可在允許的情況下先率先進行,早期的診斷有利于治療人員早日了解胸腔的具體情況,還可對胸腔中傷害較小的部分進行適當的治療。在治療任何疾病的過程中,時間向來較為寶貴,而早期胸腔的檢查,有利于醫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早期的防治,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穿透性胸腹聯合傷患者的早期救治效果顯著,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