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蓓蓓 劉茵 姜宏娜 李金娟 程海英 李莉
[摘要] 目的 針對臨床護理糖尿病并發肺結核患者的效果開展相關分析,研究兩種疾病的并存規律,為臨床結核病的護理提供借鑒。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間的31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病患者有關資料并結合有關研究報道進行分析。 結果 在肺結核患者中并發糖尿病的患者屬于高發群體,臨床治療肺結核的效果與控制血糖情況具有比較密切的關系,治療護理具有較大的難度。護理應兼顧藥物治療及其產生的不良反應,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指導患者飲食并開展健康教育。結論 糖尿病并發肺結核患者在臨床中表現出較重的病變及較高比例的痰菌陽性,預后效果不佳,易成為引發結核病復發及多藥結核較高耐受性的傳染源,因此應加強對其的有效防治,采取耐心細致地護理工作,實現對結核病的良好控制。
[關鍵詞] 糖尿病合并肺結核;臨床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5(a)-0161-02
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護理工作逐漸呈現現代系統的整體護理。在臨床中糖尿病并發肺結核一種護理難度較大的疾病,該文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間的31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病患者有關資料并結合有關研究報道進行分析,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1 糖尿病并發肺結核的有關知識
糖尿病是具有慢性代謝性的一種臨床疾病,盡管致病因素還有待于深入研究,但遺傳、紊亂的免疫功能及病毒感染等都能夠降低胰島功能,引發糖、電解質紊亂等癥狀表現[1]。因此可結合臨床工作,不僅加強基礎護理并進行消毒隔離,深入觀察患者臨床癥狀表現,做好有關護理。具有關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并發癥及其病程與控制病情的程度具有一定關系,它是引發肺結核感染的一個主要原因。與正常人相比,其發病率高4~8倍,糖尿病并發肺結核的患者中約有2/3以上的患者先患糖尿病,只有約1/4患者同時發病,僅有1/10左右的患者先發結核[2]。
有關統計數字顯示,40~60歲是糖尿病的高發年齡,超過40歲的患者發病率高達66.7%。隨著肺結核的高發病率向老年患者轉移,也逐漸接近糖尿病的高發年齡[3]。我國肺結核發病率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印度,已備受社會的普遍關注。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并發肺結核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態勢,且兩病同時存在并產生相互影響而惡化,加速患者病情的發展,增大臨床治療肺結核的難度,痰菌具有較高的陽性率而增大復發率及空洞。在糖尿病沒有得到控制時,可導致肺結核發病及癥狀惡化,患者機體不具有較高的抵抗力,特別是老年患者,因紊亂的免疫功能,更易受到肺結核感染而增大病變范圍。臨床資料顯示,約有近1/5的糖尿病并發肺結核患者病變產生于非結核易發部位,只有1/10左右的患者產生呼吸道癥狀,相對于單純肺結核患者,咯血發病率高50%,早期不具有明顯體征,但因傳染性較高而具有較高的排菌率。超過70%患者的X線表現出明顯的病變,超過兩肋間且多發空洞。臨床中應高度關注此類患者,早期及時發現并采取規律抗結核方法進行治療,對短程督導化療進行嚴格管理,實現對傳染源的有效控制,降低結核病復發及產生耐藥菌[4]。目前是控制結核病的一個最有效的手段,對于結核病疫情的改善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藥物治療及臨床護理
該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原則:一定要同時治療糖尿病與肺結核,采取控制飲食,運動療法,降糖藥口服或胰島素等方法對糖尿病進行控制,并采用抗結核病治療藥物,臨床治療過程中對抗結核藥物影響糖尿病及并發癥、藥物副反應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治療目標是將患者癥狀消除,使血糖及尿糖降低,胰島功能得到改善,飲食及用藥應合理??菇Y核藥在患者早期應使用合理,對結核病中毒癥狀進行控制,加快病灶吸收以治愈為準。肺結核病灶愈合在臨床中由控制血糖及應用抗結核藥物效果所決定,根據經驗早期采用胰島素對進行血糖控制,不局限于口服降糖藥,胰島素是首選,將患者空腹血糖控制不超過7.8 mmol/L,餐后2 h血糖不超過10 mmol/L。若患者空腹血糖低于8.3 mmol/L,應基于對血糖的控制采用抗結核治療方法,獲得明顯療效,這類似于單純肺結核化療患者。抗結核藥物也能造成患者血糖難以控制,導致增加選擇抗結核藥物的難度,無法及時控制肺結核。肺結核惡化還能將糖尿病病情加重,對糖尿病的療效產生不利影響[5]。因此,臨床中應同時治療糖尿病與肺結核并使抗結核藥物延長相應的療程。因抗結核藥物具有較長的療程,易產生不良反應,通常在初治2個月期間內產生發熱、皮疹等過敏反應,還容易損壞患者肝腎功能。因此,護士應對此情況密切觀察,深入了解如利福平能使降糖藥物的作用減弱,異煙肼對糖代謝產生不利影響,服用時間過長易對胰腺功能產生損壞,進而引發周圍神經炎,降低患者糖耐量等藥物的有關知識。
3 飲食指導及臨床護理
同時治療糖尿病和肺結核應基于整體,關鍵在于飲食護理。由于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進行嚴格控制,肺結核作為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提出具有貧血及低蛋白等不佳的營養狀況表現,過于嚴格控制飲食,將造成患者機體營養不良,降低免疫功能,對患者的結核病恢復不利。因此,對飲食的嚴格控制及確保供給足量營養之間的矛盾應妥善予以解決,不僅對患者血糖進行有效控制還能促進患者肺結核的早日康復,在藥物合理使用的同時應加強必要的營養,對患者飲食限制適當放寬,有條件的患者可采取少食多餐,定時進餐方式,達到病灶修復的要求,相對于單純糖尿病患者,熱量攝取通常應提高10%左右,并積極攝取高營養的飲食。糖尿病患者采用高纖維素飲食使機體將纖維素吸收后使吸收食物中的糖分得到一定程度的延緩,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程度。結合高纖維素與膽汁,使膽鹽從大便中的排量增加,降低患者膽固醇,進而對心血管并發癥起到有效預防或降低發病率的作用,也對結核病恢復比較有利。維生素增加可使機體提高免疫力,對中藥物產生的毒副反應具有防治及治療作用。
4 心理護理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肺結核是一種傳染病,都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及承擔較重的經濟負擔,目前還沒有有效治療糖尿病及肺結核的有效方法,這更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負擔。據對患者的有關心理調查數據顯示,約有1/3的患者具有抑郁,悲觀等心理障礙,情緒波動影響患者飲食、睡眠及血糖調整。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擺脫心理困擾,為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6]。責任護士應在患者入院后及時通過交談等方式對患者心理狀態及認知病情的情況進行客觀評估,根據患者年齡,職業等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利用熱情服務對患者產生積極影響,創造愉悅和諧的醫患氛圍,使患者倍感溫暖。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與患者加強必要的溝通,提高患者正視疾病的樂觀心態,才能獲得良好的療效。
5 健康教育
在現代整體護理中,健康教育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疾病有效預防,對患者治療進行管理的一個重要階段。糖尿病和肺結核病在臨床中都屬于慢性病,患者不能住院時間過長,采取糖尿病及結核病的基本防治知識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患者對疾病可治性及堅持治療重要性等方面的認識,并積極指導患者及其家人自測血糖、尿糖,對應用胰島素的指證深入了解,掌握胰島素注射方法,對注射胰島素部位及要點進行合理計劃,識別對低血糖的處理方法。特別要注意抗結核藥物通常都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應避免癥狀好轉就自行停藥或對治療方案進行隨意更改,進而才能使結核病治愈率得到明顯提高。
6 結語
綜上所述,對護理質量加強管理,不斷提高護理水平,才能有效提高醫院護理的整體質量。對糖尿病并發肺結核患者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護理,不只具有較高的死亡率且痰菌陽性患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對健康人群將產生較嚴重的危害。采取有效的臨床護理及指導措施,使患者對臨床治療不斷提高依從性,提高自我護理能力,進而獲得良好的療效,使并發癥及復發率顯著降低,對結核病傳播、流行及產生的耐藥結核進行有效控制,使患者治愈率顯著提升,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醫院的整體護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思娜.肺結核合并糖尿病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1):75-79.
[2] 曾鶴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3,3(10):99-103.
[3] 劉琪.護士素質在醫院安全中的意義[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5,6(8):49-53.
[4] 彭衛生,王英年,肖志成.新編結核病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282-289.
[5] 姜云.護理干預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2014,7(19):172-177.
[6] 李翼文.115例老年肺結核免疫功能觀察[J].中華結核和呼吸,2013,9(6):99-101.
(收稿日期:20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