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田云峰
摘要 大鴇是鶴形目鴇科的大型地棲鳥類,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塔城盆地作為大鴇的遷徒中轉休息點,是調查大鴇群體的優異地點,調查了塔城地區大鴇的種群分布與集群特征,掌握了大鴇遷徒期間主要休息地點,并分析了大鴇種群保護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大鴇;種群分布;保護;問題;對策;塔城盆地
中圖分類號 S759.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272-01
大鴇是鶴形目鴇科的大型地棲鳥類。常棲居于草原和荒漠草原上,是典型的草原鳥類。近幾年來,由于偷獵狩獵和農牧業活動加劇,大鴇分布區日益縮小,部分大鴇分布區已消失。我國將大鴇列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塔城市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塔城盆地,地處東經82°41′~83°41′,北緯46°21′~47°14′。塔城市屬中溫帶干旱和半干旱氣候,氣候溫和,1月、7月平均氣溫分別為-13 、22 ℃,年均溫6 ℃,降水較多,年降水量約300 mm。大鴇每年4—6月在此繁殖。每年10—11月大鴇聚集在塔城市區域內,當降雪到來之前大鴇開始遷徙。筆者于2014年10月參加了對大鴇遷徙及種群分布情況調查工作。
1 調查方法及數據分析統計
首先,采用樣線法驅車以20~30 km2速度調查。調查路線,主要沿塔城市阿布都拉鄉、恰夏鄉、農九師168團等農田便道進行調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越野車進行慢慢穿越,使調查盡可能覆蓋不同的棲息地類型。調查區域面積約為2 000 km2,在大鴇遷徙棲息地間隔5 km使用20~60倍高倍望遠鏡尋找大鴇,每次調查路線基本都在20~40 km之間。在發現大鴇后,按照大鴇平均集群大小采用“算術平均數”計算,使用SPSS 18.0 for Windows系統進行統計分析。將重點分布區內的大鴇及面積信息輸入到谷歌地圖后,計算集群大小。
2 大鴇種群數量調查結果
塔城大鴇遷徙分布于阿不都拉鄉、恰夏鄉和農九師168團。這3個區域內主要以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其余農作物較少。遷徙大鴇主要棲息于小麥留茬地、冬小麥地,同時也棲息于苜蓿地和玉米留茬地。共發現、記錄大鴇54群,374只個體。不同分布區域和棲息地類型未影響大鴇的平均集群大小。農田生態系統食物資源均勻分布,導致遷徙前期大鴇多集小群,偶集大群,以避免集大群而帶來的資源競爭。統計結果顯示,3個分布區大鴇平均集群大小無顯著差異。
3 大鴇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是重保護、輕管理。我國在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上雖然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但具體管理跟不上,保護大鴇與當地經濟發展存在矛盾,協調管理工作任重道遠。二是當地農牧民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特別是對大鴇的保護意識薄弱,人為干擾活動依然存在,對大鴇存在的價值缺乏足夠認識。三是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無正常經費來源,管護經費嚴重不足,導致基礎設施不完善,保護大鴇工作不能較好地開展,嚴重制約了保護大鴇的事業發展。四是對大鴇的瀕危程度和保護級別未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在大鴇繁殖地、棲息地、越冬地,亂捕濫獵行為屢見不鮮。五是對大鴇遷移期間棲息地保護意識匱乏,近年來隨著農田的開墾和機井超采,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庫魯斯臺草原濕地面積大幅縮小,草場蓋度降低,導致大鴇活動范圍縮減。
4 保護對策
一是強化宣傳和教育,正確處理保護與當地農牧民經濟發展關系,提高當地農牧民自覺保護和主動參與意識,充分利用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愛鳥周”等活動,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對保護大鴇的重要性認識,使社會群眾積極參與到大鴇保護管理工作中來,使每個人自覺加入到保護大鴇行動中來[1-2]。二是野生動物保護工程是國家林業六大工程之一,當地政府要關心大鴇保護事業,積極申請國家、自治區資金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保護裝備配置,積極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科研水平,切實保護好大鴇物種[3]。三是積極開展塔城地區盆地大鴇研究工作,主要對大鴇的繁殖地、棲息地及遷徙路線,建立大鴇實效的保護區,保護大鴇所需的特定生境,從而達到增加種群數量的目的,可以為大鴇長期保護和管理提供第一手資料[4]。四是加強庫魯斯臺草原保護,地區部門通過頒布相應條例,通過退耕還草、還林,水電雙控,禁止在草原范圍內開采地下水,減少春季水庫截水,調劑水庫水量注入庫魯斯臺草原,使草原范圍內生態環境逐步恢復,為大鴇及其他野生動物遷移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5]。五是根據有關規定,爭取當地政府支持,將大鴇保護事業經費列入當地財政預算,確保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與大鴇保護管理事業相協調[6]。
5 參考文獻
[1] 汪沐陽,徐強,陳強,等.塔城盆地大鴇遷徙前期種群分布與集群大小研究[J].四川動物,2015(6):924.
[2] 蔣勁松.中國大鴇資源現狀及其保護的研究[J].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4.
[3] 伊國良,程萬軍,周景英,等.內蒙古圖牧吉自然保護區大鴇資源現狀及保護[J].野生動物學報,2009,30(2):105-107.
[4] 王恒瑞,王迪,趙宗英.鄭州黃河濕地大鴇越冬情況及保護對策[J].濕地科學與管理,2009(2):26-28.
[5] 曹殿文,張金娥,李英華,等.特金罕山自然保護區大鴇資源現狀與保護對策[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04,27(B12):30.
[6] 萬冬梅,杜楊,趙匠,等.大鴇的瀕危機制及保護對策[J].遼寧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7(4):29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