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志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時下熱門的話題。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興趣,打造充滿魅力的課堂,尊重學生個性,寓教于樂,重視方法的歸納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快樂中學語文。
[關鍵詞]語文課堂 實效性 興趣 寓教于樂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210011
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時下熱門的話題,也是教學中懸而未決的難題。教無定法,眾說紛紜。為此,筆者嘗試談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淺陋看法,權當拋磚引玉之論。
一、激發興趣,快樂學習
對語文學科沒興趣,是時下很多中學生的通病。他們覺得語文課堂比較枯燥乏味,語文教學手段單一;考試無非就是背背記記,瑣碎而單調;語文學習沒規律可循,下了很大的工夫,收效甚微,進而對語文學習喪失信心,喪失興趣,甚至徹底放棄。
興趣是激發學習的動力??鬃釉疲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所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讓學生快樂輕松地學習語文,語文教師責無旁貸。
二、打造魅力課堂
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主張“還課堂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愛屋及烏,學生對教師的喜歡和接受程度,直接影響了他對該學科的興趣,甚至可以這樣說,一個有著人格魅力的教師,必然有著一堂生機盎然的課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風趣幽默,也可以春風化雨;可以激情澎湃,也可以諄諄善誘;可以是嚴父慈母,也可以是知己良朋。
三、尊重個性,寓教于樂
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最根本的價值就在于注重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培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不能僅僅是一句動聽的教育口號。因此,體現鮮明時代特征,洋溢濃郁人文精神,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生活,推進學生對自我、社會與自然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培養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價值取向應該成為新課程觀的必然指向。
在遵循共同規律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同時,教師必須打破以往按統一模式塑造學生的傳統做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特殊性,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所以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好這一點,這也是常說的“備好學情”。在教學中,筆者十分注意以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如抽查詩歌背誦時,常常用“詩句接龍”的形式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熟悉程度,巧妙利用學生“愛捉弄人”的心理,讓男女學生互相點名抽查詩歌背誦,每組派代表上臺背詩等,使學生主動加強詩歌背誦。
經常設置一些有趣味的問題讓學生去探討爭論。如教授《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筆者讓學生探討“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變化,你可以理解嗎?”教授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這一課時,讓學生探討“唐雎‘挺劍而起,這個情節可靠嗎?”對這些問題,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拓展了思維,增長了知識,懂得了辯證看問題。
對于字詞的識記,雖然面對的是初三學生,但筆者還是采用上黑板注音寫字的形式,這些看上去只有面對小學生才使用的方式,恰好符合了學生喜歡緊張刺激,渴望表現自己的心理特點。
教學手段是靈活的,方法是多樣的,但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手段,都應以尊重學生個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
四、傳授知識,重視方法的歸納和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筆者十分注意引導學生關心時事,自己經??磮螅瑸g覽網頁新聞,然后以課堂上的某一知識點作為觸發點,引導學生對一些時事加以分析。在縱古論今中,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增長了見聞。這樣既豐富了課堂的知識容量,形式也比單純的傳授專業知識要豐富有趣得多,學生愛上這樣的語文課。
課外知識的拓展并非不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只是要求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時,要濃縮其精華,善于總結規律,引導學生體會和反思學習的過程。筆者告訴學生,課堂上只需要記一些對你有用的東西,做一些必要的作業,帶著一種輕松的心情上語文課就行了。教師注重精講精練,把一些規律性的東西跟學生講清楚就行,然后讓他們在學習中注意體會。如一些試卷的主觀題講評,學生習慣記標準答案,筆者告訴他們,沒有標準答案,只需掌握答題的一些思路,按照答題思路自己組織語言,言之成理就是標準答案。注重方法,知識的傳授就能事半功倍。學生學得輕松,又有成效,才會愛學。
快樂的語文,是帶著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去學習;快樂的語文,既可以增長知識,又可以游歷人生;快樂的語文,張揚了你的個性,釋放了你的情懷。在笑聲中讓學生體味學習語文的快樂,學生選擇了語文,是因為他們確實喜歡上了語文。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