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田
摘 要:生物學科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生物意識,加強對日常生活中生物現象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生物與生活之間關系的理解。在推行新課標教學改革的當下,如何讓教師深刻地認識到生物教學的意義,并且運用到教學過程中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同時,教師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學課時,將生物教學內容如何順利地完成并讓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生物相關知識點,保證學生能夠學好生物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將結合現有生物教學現狀,分析當前生本教學的運用方式和效率,對其做出實質性的分析,反思當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希望能夠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學的課堂效率,保證學生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課標課程改革;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具體的課堂學習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任務,需要教師時刻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維動態,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做出不斷的反思,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展開教學任務。教師需要在反思過程中思考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授課語言是否能夠讓學生輕松理解,教師在反思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和教學能力,從而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
一、完善教學內容,提高創新意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完善教學內容,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發展情況,保證教學內容順利展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根據學生對未知領域的興趣,首先介紹基礎性的生物知識,這樣既能夠讓學生輕松理解,又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信心。如果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不合理,一開始就拋出難度比較大的問題,使學生感覺到學習生物的難度,這樣既不能完成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產生抵觸心理,這樣就會對生物教學造成不利因素。合理性以及科學性的教學內容的安排,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展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方式,提高學生對社會生物生活的理解程度,保證學生全方面綜合素質的發展。當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教師需要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困難,但是必須強調的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只能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去正視問題,而不能剝奪學生的思維必要性。學生依靠教師的指導學會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會增加學生對生物學習的信心,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適應現代化社會人才的需求。
二、改善教學方法的運用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組織好自己的教學語言,通俗易懂,讓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教師所講的生物知識。同時,也要改變過去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堂”教學行為,充分給予學生在課堂上的話語權,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加強與教師之間的思想交流和學習方法的交流,教師用嚴謹性和科學性的教學語言幫助學生加強對生物知識的學習,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完善教學任務,加強每個學生的個人能力培養
面對課堂上大規模的教學任務,教師必須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理解,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展開。另外,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學生,但是教師也要針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不同,展開不同的教學任務。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和應試教學的規則下,許多教師都將教學重心放在成績好的學生上,而忽視了成績不好的學生的思想,這就會導致成績差的學生越來越沒有學習的興趣,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在新課標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中,教師對待學生的教學態度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對于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之后,可以給予適當難度大一點的題目,加強學習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提高,不能讓他們無所事事。同時,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幫助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改善這種低效的學習現狀,鼓勵他們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的動力。生物是一門實踐性教學學科,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優勢,幫助學生加強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體會。對于探究性實驗,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設計實驗、探究實驗、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的步驟,在實驗中獲取樂趣,在實驗中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占據著指導性的重要地位,教師對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影響極其深遠,甚至影響學生的整個人生。教師需要按照規定性的教學任務,培養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的個人特點,培養學生以后專業性的發展趨勢,從而成為適合現代化社會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卜定勇.在高中生物課堂實施生本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長三角:教育,2013(1):71-72.
[2]石仁全.對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運用多媒體輔助的反思[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9):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