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嬋
教育實踐中學困生的存在是現實和普遍的,初中教學中物理學困生的存在也毫無例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整體提高。因此,轉化和減少學困生,是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之一。筆者長期在初中物理教學的第一線,對學困生有很多的思考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文結合初中物理教學的實際,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和體會。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本文所指學困生是智力不差,僅僅是學習上存在這樣那樣的一些困難,學習成績差一點的部分學生。根據本人多年的觀察、分析,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1.主、客觀原因
學生個性差異是正常的,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發展水平比大家略低一些,或者是基礎一直來就差一點點,或者是學習方法不對,或是學習態度、學習興趣不正,或是學習興趣不高等等,導致學不好、成績提不高而失去了學習的激情。有的學困生在小學或者在七年級時就已經是學困生了,一旦到了八年級接觸物理時感覺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就放棄了上進心,自然也就成為物理學困生。
2.家庭、社會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一旦父母疏忽了孩子的教育,不但很多好的習慣難以形成,反而一些不良的習慣和不好的觀點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子女的成長。影響較大的主要有家庭環境不好、父母離異、留守家庭,還有就是過分溺愛和物質生活太好而不關心引導教育的。另外,讀書無用論對學生的影響還是有一定市場的,加上現實中看到沒有好好讀書,也能因為家庭條件好而好好發展的事實。還有的學生結交社會不良青年,沾染了社會上的不良習氣,變得貪圖享樂、不思學習。
3.學科原因
物理是理科中的文科,要學好物理,理解和記憶缺一不可。理解了但沒記住,或死記硬背但不理解,都不可能學好物理。還有就是物理學科的連貫性也較強,一環緊扣一環,一個環節沒有學好,自然就影響到學習的連貫性,影響到學習成績的提高。
4.教師原因
不少物理學困生其他學科的成績還是不錯的,就是對物理學科提不起興趣,學習成績總是不高。這可能是和我們自己的個人魅力、教學風格、個人素質等有一定的關系。因為不喜歡這個物理教師而導致對物理學習沒有興趣。
二、初中物理學困生轉化實踐和對策
教育實踐中發現,物理學困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學困生的轉化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因此,我們在學困生的轉化過程中需要明確原因,對癥下藥,需要多次耐心細致和堅持不懈教育、引導,絕大多數的學困生是有很大轉化提高和進步的。
1.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即便學生智力不低,但沒有了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就會在學習中缺乏目標和進取心。特別是在八年級學生剛剛接觸物理時,我們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下大力氣搞好教學的各個環節,把學生吸引到物理課堂中來。比如,第一課一開始就向學生介紹:“瓶子為什么可以生吞雞蛋?”“氣球為什么不吹也可以變大?”“你們知道閃電如何形成嗎?”對于這些疑問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疑惑,老師可不作答,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又可以為后面的學習有了良好的鋪墊。在學生面前不斷地提出他們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在無盡的問題中產生濃厚的求知欲,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永不滿足。
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共同進步和提高
我們知道課堂上教師就我們一個,而學生幾十個,因此學生能夠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整體提高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可以按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強弱搭配,組成學習小組,引導學生組內相互學習,你教我我教你,實現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實踐中采取相應的激勵機制,不斷激發學困生的參與激情。
3.改變觀念,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對學困生不應有任何歧視、偏見,尊重人格是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讓學困生看到希望,體會到我們給出的溫暖,感覺到我們并沒有放棄他們,激起學困生的學習動力。學困生由于成績差,在同學面前總是抬不起頭來,有自卑感;對老師敬而遠之,認為老師的期望可望而不可即。要轉化學困生,就必須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更多的關愛,用愛點燃他們心中自尊和進取的火種,引導他們一步步上進。教育實踐中我們也發現,學生如果認為某個老師好,比如他講的內容特別有趣又很容易懂,他在學生中特別有號召力、感染力,他對自己既嚴格要求又熱情關心,這個學生就會對這位老師很崇拜、信任、愛戴、擁護,從而很喜歡這位老師所教學科,無論多困,上到他的課總會打起精神專心聽;無論作業多少,他的作業總被優先做完,他的要求總能不折不扣地被完成。總之,學生親其師,就會信其道,就可能向著老師期望的方向發展。
總之,初中物理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富有挑戰意義的工作,它需要我們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這項工作中來。面對化學學困生的存在與轉化,在實踐中我做了許多的思考與努力,我認為,只要老師在思想上重視學困生的存在和轉化工作,在教學中對學困生傾注更多的愛和熱情,減少和轉化學困生會取得更大的成效,整體教學質量就會有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楊連成.淺談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轉變學困生[J].成才之路,2009(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