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麗
摘 要:研究者汲取“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疑”“探”理念,嘗試從批判性思維的視角試對西峽“三疑三探”教學模式進行評論。通過分析一篇親歷者的心得體會,研究者認為:西峽的“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有虛夸之嫌;西峽一高的創新教育屬于科技創新教育;融入批判性思維的教育,將使西峽一高的創新教育和“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獲得新的突破和更大的發展。這可能為踐行“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一線教師提供思考或借鑒。
關鍵詞:三疑三探;創新;批判性思維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從建設創新型國家所需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發,從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出發,讓學生學會主動發現問題,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學會合作探究問題,學會歸納創新問題,真切感悟生命的價值和創新的
快樂。
董毓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德育和智育的結合。德育部分,是一組關于認知和行為的批判理性精神和品德。它包括謙虛、謹慎、客觀、具體、公正、反省、開放等指標。批判性思維的智育部分,是一組辨別、分析、判斷和發展的高階思維技能。批判性思維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智能發展方面著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創造性和創新思維的前提。
研究者已經潛心研究了“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本文通過嘗試對一篇親歷者的心得體會的分析,從批判性思維的視角試對西峽“三疑三探”教學模式進行評論。
一、對西峽一高教學模式學習的心得體會
帶著對“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困惑,2015年4月9日,我隨學校其他30余名教師到西峽一高參加“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培訓。首先是聽報告。報告中聽到鄒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經過爭論,我們在高一下學期就文理分科了”,使我大惑不解。西峽一高搶抓機遇,在國家亟需創新型人才的背景下,以“培養國際創新型人才”為辦學理念。為了使創新思維與學習發生聯系,在保證體、音、美、計算機課時不減的前提下,學校每周又增設兩節創新課,為日常的“三疑三探”課堂提供創新思維的技術支持。西峽一高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而成名,科技創新教育已經幫助不少學生打開通往名校的大門。我認為,作為一個縣屬高中,西峽一高在同類學校中處于絕對優勢的競爭地位,這么早就文理分科,真是令人不解,似乎與其主打的“培養國際創新型人才”的理念背道而馳。因為文理分科易導致“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的離間”,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另外,我在2016年1月27日訪問西峽課改名校五里橋初中官網時,發現了如下一則網訊:9月10日~9月11日,五里橋初中在本校多功能廳召開“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推進會。全體教師參加。李清鋒校長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弱化“設疑自探”環節,強化有效環節,每節課要整理出與本節有關的考點,打造真正意義的高效課堂。我以為,若是“三疑三探”中“設疑自探”環節被弱化了,何談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呢?
隨后我聽了6節英語課,并觀察了課堂上的小組活動。大多數學生只能對書面上出現的問題提出疑問,對深層次的問題認識不到。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思維的訓練也沒有過多的關注,教師的“三疑三探”教學也沒有體現得很好。
在隨后與西峽一高指派的教師交流中,參與答疑的老師不經意的話,使我對“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原來,新授課(包括英語)他們講得很快,這樣可以把大量的時間節省下來,用來做大量的題。他們對外宣稱的“三講三不講”實際上在新授課中他們自己也很難把握。而在習題講評課中,由于學生做過的題,對錯已經有結果,他們才可以很好地做到“三講三不講”。他們非常注重講題,要求講細講透,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系統拓展,有時要用十多分鐘才能講清楚,這樣,學生錯過的題,下次就很難再做錯了。
總之,我認為,西峽一高的高考成績,除去其課改、校改、班改、優秀的生源因素外,學生大量地做題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與我們不同的是,他們專門訓練學生編題。
隨后,我在西峽一高貼吧內詳細研讀了有關“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爭論的文本。誠如“古鎮香櫞樹”在西峽一高貼吧所言:“烏江榨菜因其優良工藝、優秀品質和到位的宣傳而揚名,西峽一高之三疑三探亦然!”
二、基于批判性思維視角得出的結論
限于篇幅,這里就不再列出具體的批判性思維分析過程了。研究者得出了如下結論:(1)西峽一高的“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有虛夸之嫌;(2)西峽一高楊文普團隊并沒有上升到批判性思維理論的高度總結,提煉他們的教學實踐,這就使他們的創新教育和“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在取得如今的輝煌后,很難再有新的突破;(3)西峽一高的創新教育也屬于科技創新教育,它的功利性是很強的,通過科技創新教育拉動了高考升學率;(4)西峽一高的高考成績,除去其課改、校改、班改、優秀的生源因素外,學生大量地做題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5)批判性思維的融入,將使西峽一高的創新教育和“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和科技創新教育獲得新的突破和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西峽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課堂教學的革命:西峽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
[2]董毓.角逐批判性思維[J].人民教育,2015(9):13-19.
[3]上官子木.人文素養比數理能力更基礎[N].南方周末,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