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莉
[摘要]:為了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發展,很多高校都面臨或者正在進行轉型,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變。在高校轉型大形勢下,為了順應教育和市場發展需求,大學英語教學也勢必進行相應的改革,加強師資發展,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校轉型;大學英語;改革
2014年2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并部署了現代職業教育問題,提出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成為了當前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作為各高校本科和高職層次教學都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教學也應順應形勢轉變,正視現存問題,思索發展方向,創出改革之道。
一、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1、師資力量薄弱,專業英語教學開展緩慢
在科技飛速發展、高校加速轉型的新形勢下,純粹以語言、語法為主的理論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當下大學英語教學的需要,實施雙語教學、增強專業英語教學的需求越來越大。雙語教學和專業英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提升到了一個高層次。然而現在很多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師,除了掌握英語語言知識,缺乏對其他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和透徹理解,難以勝任雙語教學和專業英語教學。而懂專業的老師,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特別是聽說能力,也滿足不了雙語教學和專業英語教學的需求。專業師資的缺乏,嚴重影響了英語教學職業化改革的速度和效果。
2、授課內容有限,與專業課程知識關聯少
很多高校的大學英語課程主要以英語讀寫課程為主,聽力課程為輔,口語課幾乎沒有,相關的文化選修課程也很少。讀寫課程是基于固定教材的詞匯、語法、寫作技巧等理論知識講解加少量練習,聽說課程也是基于與讀寫課程配套的學習內容的練習。大學英語授課內容有限,極少涉及專業知識。并且一般大學的大學英語教學,一個年級使用同樣的教材、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忽視了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以及其對英語知識和能力的不同需求。英語教學與學生的專業知識體系關系松散,教學與應用難以掛鉤,結果使學生出現了“活到老,學到老,就是用不了”的困境,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國際化市場對人才的要求。
3、重視理論授課,技能型訓練課程較少
受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影響,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占主體地位的讀寫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是篇章閱讀分析,主要講解重點詞匯和語法、分析篇章結構和寫作技巧等英語語言知識,而缺少對聽說寫譯基本語言技能,以及語言技能與相關職業技能結合轉化的能力。應試理論教學和練習勝過了實用的技能訓練,出現高分低能現象。
二、高校轉型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方向
1、推動師資發展,促進教師的學科轉型
為了適應市場需求,順應職業教育發展改革方向,很多學校對大學英語的課時數、授課模式進行了改革,將以英語語言知識教學為中心變為以英語語言知識為工具進行各專業學科內容教學,培養現階段急需的應用型、社會型、具有國際合作意識和競爭能力的人才。這一轉變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挑戰,也成為敦促其進行學科轉變、促進自身發展和提升的一個好時機。在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師在繼續進行語言教學和理論研究的同時,應積極充分利用自身和社會優勢資源,擴充知識體系,逐漸向雙語教師或者專業英語教師方向發展。
2、調整教學內容,實現語言和專業相結合
首先,要將語言內容與專業內容相結合。大學英語教學要從原來單純、孤立的語言知識教學轉向將語言教學與學生的專業學科知識相結合,實現以具體專業內容為依托的大學英語教學?!罢Z言內容”是指英語詞匯、短語、語法、寫作閱讀方法等?!皩I知識”則包括英語專業知識和相關專業知識,具體是指語言、文學、文化方面的知識以及與英語專業有關的外交、外事、金融、經貿、法律、新聞、科技、教育諸領域的知識。
其次,要實現教學過程與專業實踐相結合。在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安排、作業的設計布置上,教師都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專業差異。在不影響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背景知識構建開放型的課程內容,設計與專業實踐相關的教學活動和作業,比如收集整理、閱讀翻譯相關英語資料,進行相關的口語討論,書寫相關的應用型文件或者報告。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英語的工具性,將英語語言學習融入專業知識擴充之中。
3、轉變教學方法,理論和技能并重,培養應用型人才
高校今后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定位要以市場需求、職業化發展為導向,將人才培養和職業教育結合,使人才定位和職業需求吻合,建立系統化的人才培養制度,構建各個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首先要重視英語各項技能的全面訓練和發展。目前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重視讀寫訓練,忽視聽說練習。一般英語周課時是4,期中讀寫占3課時,聽說1課時。長期下來,學生學到了“聾子英語”、“啞巴英語”。這種基礎技能的偏差和不平衡發展,直接影響到語言的實際表達和溝通能力,無法實現用英語進行有效信息交流的目的。
其次,應將語言技能和職業技能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專業差異,結合職場實際需求,酌情培養其實際語言應用能力。比如對旅游專業的學生,教師在設計大學英語教學活動時,應加強訓練其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注重其對地名、人名、歷史事件和旅游景點名稱的記憶和英漢互譯能力提升。通過這種結合,能夠充分發揮英語語言的輔助工具性能,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在大的市場需求和改革趨勢下,大學英語課程只有不斷改革,才能更好的發揮其公共基礎課程的學科作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服務于學生專業知識的習得和綜合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EB/OL]. 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dfshizheng/2014-02-26/content_11294078.html.2014-02-26.
[2]周玫.市場需求為導向應用能力為目標—淺議高校轉型背景下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J].科技視界,2014(21):108.
[3]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Richards,J.C,&Rogers.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