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紅霞 賴偉景 周瑛華 李和孟

摘要 采用“梨小”性信息素誘劑,對為害桃園的梨小食心蟲進行了系統的監測調查,基本摸清了梨小食心蟲在寧海地區的發生規律,為有效指導桃樹梨小食心蟲的綜合防治提供依據。調查結果顯示:采用性信息素調查監測桃園梨小食心成蟲效果較好,在桃園掛置梨小食心蟲性信息素誘捕器,能準確預報“梨小”各代成蟲的發生時期和發生量,根據調查結果,采取在各代成蟲高峰期出現后4~6 d內及時噴藥。
關鍵詞 梨小食心蟲;性信息素;監測;應用
中圖分類號 S436.621.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5-0133-01
梨小食心蟲,屬鱗翅目卷葉蛾科,又名梨小蛀果蛾、桃樹折梢蟲、東方果蛀蛾,是世界性的主要蛀果害蟲之一,在我國南北果產區分布廣泛[1]。近年來,寧海縣水蜜桃產業發展迅速,全縣種植面積已達900 hm2,然而隨著水蜜桃栽植面積和密度的增加,桃園主要害蟲梨小食心害蟲的危害日益嚴重[2]。當前化學農藥的廣泛使用,造成了環境污染、食品安全隱患等嚴重問題。梨小食心蟲性誘劑的應用是生態防治的重要手段[3-4],具有安全高效、靈敏度高、對環境污染小等優點,已廣泛應用于害蟲的預測預報和防治[5]。為了掌握梨小食心蟲的發生為害規律,采用梨小食心蟲性誘劑在寧海縣胡陳鄉賴家村進行了監測調查應用試驗,基本摸清了梨小食心蟲在浙江寧海地區的發生規律,為有效指導桃樹梨小食心蟲的綜合性防治提供依據。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桃園位于寧波市寧海縣胡陳鄉巨豐果蔬合作社的桃園內,桃樹為早、中熟品種混合種植,樹齡6年,桃園連片面積23 hm2,桃樹正常栽培管理,化學農藥使用頻繁。梨小食心蟲性誘劑購自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信息素載體為天然橡皮塞,每只誘芯含性信息素200 μg。誘捕器為三角式折疊誘捕器,用細鐵絲將誘芯懸掛在誘捕器內。
1.2 試驗方法
將梨小信息素誘芯及配套誘捕器棋盤式懸掛于桃樹陰背面通風處的樹枝上,桃園放置誘捕器60個/hm2,重復4次。誘捕時間從4月5日起至7月下旬水蜜桃采收前,每周清晨檢查2次,記錄誘捕的梨小食心蟲數量。每50 d左右更換1次誘芯,誘捕器底部的粘蟲板粘滿蟲體后及時更換[6]。
2 結果與分析
2.1 梨小食心蟲誘捕量
根據課題組2年的性信息素調查結果顯示(圖1),采用梨小食心蟲性信息素監測桃園梨小食心成蟲效果較好,通過誘捕到的梨小食心蟲數量,研究害蟲發生高峰期及消長規律,為選擇合適的誘捕時間,提高害蟲防治效果提供依據。
2.2 發生規律
調查結果顯示:梨小食心蟲在寧海縣全年發生5~6代,越冬代成蟲最早見于3月下旬,最晚為4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蟲羽化高峰期為4月17日左右。由于越冬幼蟲化蛹不整齊,造成越冬代成蟲羽化先后不一,羽化時間較長。同時受氣候、產卵越冬場所等不利因素影響,越冬代成蟲羽化數量相對較低,羽化高峰值僅為11頭/套,田間危害較輕。
4月中旬起,隨著適宜的溫度、充足的食料,孵化的梨小食心幼蟲數量急劇增加,至5月10日第1代梨小食心成蟲羽化高峰值達30頭/套,田間5月中旬至6月上旬隨著幼蟲的大量孵化,梨小幼蟲危害加劇,田間多處可見桃梢折斷。6月中下旬第3代梨小幼蟲對桃果的危害則日益嚴重,重疊現象嚴重,世代間無明顯發生界限。
2.3 生活習性
梨小食心蟲以幼蟲蛀食桃樹的細嫩新梢和果實,既為害果實,又為害新梢。在全年的危害中,5月中旬至6月上旬以第1、2代幼蟲危害桃梢為盛。成蟲羽化后在桃樹嫩梢上葉片背面產卵,幼蟲從新梢頂端葉柄基部蛀入髓部,蛀孔外有蟲糞排出和樹膠流出,被害嫩梢葉片凋萎下垂最后枯死。被害桃梢干枯變黑時,幼蟲已經轉移。6月中旬起為害桃果嚴重,初在果面為害有黑點,排出較細蟲糞,后蛀孔四周變黑、腐爛,嚴重影響桃樹產量和品質。
3 結論與討論
梨小食心蟲的防治關鍵在于對越冬代成蟲的監測,重視越冬代的防治,對于降低全年梨小食心蟲基數、有效控制后幾代梨小食心蟲的發生量、減輕全年防治壓力有重要作用。在桃園掛置梨小食心蟲性信息素誘捕器,能準確預報“梨小”各代成蟲的發生時期和發生量,根據調查結果,采取在各代成蟲高峰期出現后4~6 d內及時噴藥。
梨小等食心害蟲具有防治時效性非常強的特點,幼蟲一旦蛀入果內,防治就十分困難。而防治的最佳時期是成蟲羽化高峰期后4~6 d內,藥劑可選擇蘇云菌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6 000倍液等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進行防治。
試驗通過在桃園中設置性信息素誘芯,對梨小食心蟲進行系統的監測調查,方法簡單易行,且準確可靠,根據誘捕到的害蟲數量,研究蟲口發生的高峰期和危害規律,為梨小食心蟲的科學監測和有效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尤其在果農防治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具有更明顯的優越性。
4 參考文獻
[1] 趙利鼎,李先偉,李紀剛,等.不同誘源對梨小食心蟲引誘效果的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10,38(5):51-54.
[2] 葛寧寧,雷喜紅,高靈旺,等.食心蟲預測預報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科學,2010,38(6):48-50.
[3] 李濤,陳江青,王小平,等.新疆2種梨小食心蟲性誘劑誘芯的田間誘蛾效果[J].中國園藝文摘,2010(11):17-21.
[4] 徐研,吳國林,吳學民,等.梨小食心蟲性信息素研究及應用進展[J].現代農藥,2009,8(3):40-44.
[5] 杜鵑,劉彥飛,譚樹乾,等.基于性誘劑監測的梨小食心蟲防治指標[J].植物保護學報,2013,40(2):140-144.
[6] 李文明,高靈旺,畢擁國,等.4種性誘捕器對桃園梨小食心蟲誘捕效果及其發生規律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5,30(2):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