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秀君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復習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反思復習的有效性問題。面對新課程的命題走向更加開放,本文突出學生在解題實踐中的主體地位,主張學生建立合理的閱讀解題程序,注重讀寫能力的有效提高。倡導教師運用有效的復習策略,發揮試題的多元價值,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促進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閱讀;復習;策略;有效性
高考復習中,文學類文本閱讀復習普遍被師生認為頭緒復雜、方向雜亂、投入多、收效少的“累活”,不少教師經常感嘆“現代文復習與否,學生的進步空間不大,見效不大。”很多學生也抱怨現代文閱讀題像一個高耗低效的“黑洞”,對文學類文本閱讀復習深感無奈。高考閱卷教師反饋評卷意見時,曾多次提到“現代文閱讀題,有些學生只能得五六分甚至不得分,很多學生根本就不會答題,學生閱讀能力實在是不好。”如何針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卓有成效的復習訓練,提高學生的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解題能力,成為擺在每個高三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關注高考命題指向,深入研究考綱
教育部每年頒布的《考試大綱》是指導高考命題的法規性文件,是專家進行高考命題最重要的依據,也是廣大師生復習備考的范本,教師需對《新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進行精細的研讀。
《考試說明》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考點主要有:作品結構的分析,作品主題的概括。作品體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的分析。重要語句豐富含意的體會,精彩語句表現力的品味。作品形象的欣賞,作品內涵的賞析,作品藝術魅力的領悟。對作品所表現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評價。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對作品豐富意蘊的發掘。對作品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探討。對作品的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結合考綱中的考點,分析最近幾年的各省高考語文卷的文學類文本的閱讀題,主觀題類型可歸納為七大類:理解類、結構類、技巧類、主旨類、概括類、鑒賞類、探究類。尤其是鑒賞類和探究類,作為新課改成果出現的試題,更需要重點關注,找出其中的答題規律。
二、指導學生答題,建立正確的閱讀解題機制
新課程強調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在復習備考環節中,教師指導學生明確考點、了解題型、掌握答題步驟,幫助學生建立起各種類型的解題程序。在平時大量試題實踐“操練”中,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和解題方法的培養,讓學生養成獨立閱讀、思考理解、合理表述的解題習慣,才能夠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一)分步閱讀,明晰題干 。
第一步是不求甚解地“跳讀”,要求學生運用快速掃描法,不追求文本的細枝末節,不被文本的疑點難點纏住,重在快速把握文脈,梳理結構。第二步是細心研讀,鑒賞文章內涵和語言藝術,實現對主題、情感、結構特點、表現手法等重大問題的賞析。第三步是推敲題干,找到相應的文本區間,落實文中依據。先統覽五道大題,弄清題目的類型,印證在第二步研讀中大腦中所產生的“初步答案”,然后逐題細細推敲題干,確立題干指向和答題的角度,謹防漏答偏答、顧此失彼等現象發生。一定要遵照設問的指向,到文中尋找并具體落實答題的區間范圍,并及時圈點勾畫,根據需要對原文的內容進行信息整合。同時,考生明確題干要求,如“結合全文”,就要統覽整篇文章,不要拘泥于某一處;要“分條概括”,就要擇其要點,分條表述;若是“簡要分析”,就要恰當地舉出文中相應的例子,并寫出其作用等。若要“結合生活實際”,就要舉出生活典例,談出自己的體會,注重個性化解讀。如要“探究”,就要由表及里、及此及彼、深度體驗,并作有創意的解讀。
(二)梳理語文知識,建構知識體系
文學類文本的相關知識繁多而雜亂,教師指導學生集中學好“關鍵點”,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上海華東師大的鄭桂華副教授認為“強調語文知識,絕不是一種倒退。這是一種尊重語文學習的常識,遵循語文教育的本質規律。”
筆者針對學生普遍缺乏現代文閱讀知識的現狀,要求學生在高三復習期間重新梳理中學生應該了解和掌握的語文知識。比如對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和寫作技巧等進行集中歸類,認識各類文體的基本特征,進而明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的不同特點等。讓學生明確語段在全文結構上的作用:處在段落或文章的開頭,可能起到開篇點題、引起下文、為后文鋪墊、設置懸念、揭示文章中心、渲染氣氛、奠定基調等作用。處在段落或文章中間,可能起到承上啟下、呼應前文、伏筆鋪墊、轉換話題、線索連接、推動情感或情節的發展等作用。處在段落或文章結尾,可能起到總結上文、照應文章開頭或標題、畫龍點睛、升華感情等作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往往使描寫的事物更加生動形象,反復、排比修辭往往起到強調渲染的作用,象征往往使文章更含蓄等作用。在鑒賞類試題中,評價“創作風格”類的,可以參考格調高昂、感情細膩、沉郁蒼涼等,鑒賞“描寫方法”類的,可能需要寫白描、側面描寫、細節、外貌、行動、心理描寫等。品評“語言”類的,可能回答平實質樸、通俗自然、清新樸素、幽默詼諧、夸張諷刺等。學生掌握了這樣的語文知識,解題能力會有所提高。
當然,追求系統地建構語文知識體系,絕不是讓學生機械地亂貼“標簽”,絕不是機械地生搬硬套。若一味讓學生死記答題的“套話知識”,反而會束縛了學生的答題思維,甚至會扼殺學生的靈性,“胡子眉毛一把抓”式的應試策略是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