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西云
摘 要: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對企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本文簡述了在企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目的和意義,分析了目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現存問題,并從“以人為本”的角度詮釋了依托于企業新型人際關系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后文章提出了在企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關鍵詞:企業;新型人際關系;思想政治工作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種文化間的交流、交融與交鋒日益頻繁和加劇,文化多元化、價值取向多樣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于是,有些人對黨長期堅持的思想政治工作從認識上產生了偏差、行動上出現了抵觸,他們變相地拋出思想政治工作“過時論”、“無用論”、“干擾論”等錯誤觀點,而此種現象,在某些企業表現得尤為突出。
一、企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意義
近來,筆者有機會參與了幾個企業的調研,座談會上的一個重要話題就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終極目標是什么?”主要觀點大致有如下幾個:
(一)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調動和激活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使之自覺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與管理,從而加快企業的發展[1]。這種意見占了很大比例,與會的不論企業領導還是職工代表,多數人都能接受這種觀點。他們認為,企業的根本目的就是創造財富,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只有這樣,才能給國家多交稅,才能給職工多發放福利,企業自身也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就應該選在這里,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二)化解矛盾,實現企業內部的和諧發展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隨時都有一些新的情況出現,從而催生了一些新矛盾,如果這些矛盾不能得到及時而穩妥的解決,勢必影響企業的內部和諧、也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發展[2]。在這種情況下,思想政治工作要發揮它教育人、影響人、引導人的重要作用,及時化解矛盾、平息是非,確保企業的健康發展。這一點,得到多數與會領導的認可。
(三)有利于尊重職工的主人翁地位、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新形勢下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光作表面文章(諸如開會、讀報、組織各種文體活動等等),要知道職工在想什么、昐什么,支持什么、反對什么,發揮好領導和職工間的紐帶作用,大膽反映職工的心聲,甚至要敢于替職工“說話”,這樣才能得到大家的擁護,其地位和作用才會得到認可。絕大多數職工代表如是說。
筆者在整理座談紀要時體會到,這些不同意見,從不同角度表達了職工的某些訴求,也反映了新形勢下企業內部某些矛盾的真實狀況,有它科學的一面;但也有偏頗的一面。
筆者認為,近年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很難見到起色、創不出大格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項工作在理論上缺乏創新,很多做實際工作的同志本身缺乏理論高度,甚至身陷“物”的羈絆,因而,找不到自己的海闊天空。筆者主張,首先要從理論上作一番認真的厘清,找準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終極目標,即實現馬克思所所倡導的“人的全面發展”。
二、以人為本角度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人類社會步入近代以來,科學技術以指數方式加快進步,經濟也以驚人的速度快速發展。于是,人們對科學技術和經濟活動的過分崇拜,導致了科學技術萬能論、科學技術統治論、庸俗經濟決定論的應運而生。原本做人與做事是統一的兩個方面卻被異化思潮割裂開來——重視做事而忽視做人。科學技術拜物教、商品拜物教、金錢拜物教等社會異化現象紛紛出籠。人們忘記了先哲“天大、地大、人亦大(老子語)”和“人是目的”(康德語)的告誡。人在科學技術、金錢、物質面前失去了尊嚴,而變成了可憐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針對這一日益嚴重的社會現象,馬克思提出了“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理論,這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理論、“以人為目的”的理論。這一理論,起碼包括了如下三層意思:
(一)人的全面發展是建立在人的“本質特征”之上的
什么是人的本質特征?即能夠按照自己的目的、自由自覺地進行實踐活動,這也是人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馬克思曾說:“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單純地以自己的存在來使自然界改變;而人則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這便是人同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還提出了“兩個尺度”的著名理論,即動物只能按照它那個物種的尺度生產;而人卻能按照任何尺度進行生產,因而能夠進行美的創造(從而,為馬克思主義美學奠定了理論基礎)。“需要”既是實踐活動的目的,也是內在動力,而“能力”則是從事實踐活動、滿足主體需要的本質力量,所以,人的全面發展首先是人的需要與能力的全面發展[3]。
(二)人的全面發展是對“關系”的一種調適
當人類完成了“兩次提升”之后,就變成了“社會的人”,即如馬克思所說:“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其現實上,它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又說:“個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設想的全面性,是他的現實關系和觀念關系的全面性。”這讓我們認識到,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就必須努力協調與自然界、與社會的關系,否則,他的發展就要受到時間、空間、物質、精神等諸多限制,全面發展也就無從談起了。
(三)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就要注重“個體發展”,努力塑造每個人的“主體人格”
馬克思認為,“人們的社會歷史始終只是他們個體發展的歷史,而不管他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馬克思主義把人類社會分為三個重要發展期:自然經濟時期、商品經濟時期和產品經濟時期。與這三個發展時期相適應,人的發展則分為:對“人的依賴關系”、“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個人全面發展和自由個性”,這樣三個歷史階段。所謂主體人格,是一種新型的人格模式,突出強調了人格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也就是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自由人格”[4]。
三、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的問題
理論界的研究結果認為,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自由人格”,是脫離了對人的依附關系和對物的依賴關系之后所達到的一種人格的最高境界。“自由人格”的實現,不僅是對個人自身的一種完善,因為它將激發出人的無限潛能,因此更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無形動力。
筆者以為,在現代企業中人與人的關系、特別是企業領導與一般職工間的關系,應該是一種全新的、平等的關系(不論是國營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這種關系不能簡單地體現在物質利益上,而應該建立在對人的尊重、有利于人格自由發展的高度之,其目標就是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自由人格”。比如,我雖然是一名普通員工,但就人格而言,我和企業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我絕不會因為某種利益而與領導形成“人身依附”(同理,領導也不應該把下屬看作是“附庸”);我獲得的任何一份報酬,都是用自己的勞動(不論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成果,里面不含有絲毫“施舍”與“憐憫”的成份。這讓筆者想起了不久前發生在某民航公司的一件事:有一位駕駛員因某種原因提出了辭職,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情,他的“個人意志”原應該得到尊重,然而,公司卻為他設置了重重障礙,其中之一就是讓他交納高達幾百萬元的“人才培養費”,否則,就不允許他離開。這樣就用一種利益將一個人的人格、精神給綁架了。殊不知,當今企業與員工的關系是一種脫離了物質利益羈絆和人身依附關系的新型關系。假如我是那位駕駛員,就會大聲告訴對方:“我不是喜兒,你們也不是黃世仁,我和公司簽的勞動合同更不是賣身契!”
四、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議
筆者最后要強調兩點:第一點,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視新型人際關系的建立。筆者在調研中曾聽到有人公然講:“都啥年月了,還在那里‘賣狗皮膏藥,大談什么思想政治工作,真是太out了!”也有人說:“企業就是要‘經濟效益掛帥,因此,績效意識要強化,政治意識要淡化”等等。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人才真正的out了。在企業新型人際關系的建立中,思想政治工作將大有作為。第二點,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這是我們重要的精神財富,但千萬別將其變成包袱。要建立新型的企業人際關系,將會遇到重重阻力,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沖破傳統的、固有的思維定式和習慣做法,從這個意義上講,工作對象不僅僅是企業員工,恐怕還要重點考慮企業領導。
參考文獻:
[1]邱志偉.做好新時期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職工的政治素質[J].青春歲月,2015.
[2]胡占英.創新思維腳踏實地努力做好新時期女職工思想政治工作[J].中國化工貿易,2014.
[3]李樂為.論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新發展及當代價值[J].求實,2009(s1):104-106.
[4]薛潔.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