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憲明 黃云渲
摘 要:當前,面對企業間越來越大的競爭,企業的管理模式開始改變,出現了一種新型的企業管理模式“全面企業責任管理”。在出現了新的企業管理模式之后,企業的發展出現了新的局面,發展越來越快,出現一種欣欣向榮的局面。在本文中則會介紹社會責任管理相關的內容,和企業社會責任管理與傳統企業的管理模式的區別。進而介紹全面社會責任管理擁有的優勢。
關鍵詞:企業責任管理;社會責任管理;管理模式
眾所周知,傳統企業是以股東和企業的利益為目的的,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企業是作為當代社會的一份子。進而導致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很差,也致使社會上的群體對于企業的態度越來越差,大不如前,甚至忘了企業也作為社會的一個重要部分。全面社會管理則是針對這一現象對企業進行改革,使企業能夠會從新回到社會中,體現企業的社會意識,使企業能夠回到社會這個大環境中來。
一、全面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內容
(一)企業實現全員參與的企業改革
企業要實現企業的社會責任管理,則應該進一步完善在社會責任管理體系,不管是高級領導還是普通員工都應該詳細了解關于社會責任感的相關內容和社會責任感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帶領并且引導員工全面實施社會責任管理。其次,要使普通的員工也深刻了解社會責任管理的含義以及實施的意義所在。因為作為一個企業,員工才是根本,而企業想要改革或是正常運轉都離不開員工的支持和參與。所以若是員工真正的了解了社會責任管理,企業才能更好的將社會責任管理應用到企業中。才能更好的使企業進行發展,企業才能將中心轉移到社會責任服務上。當然全面的培養企業全部員工的社會責任意識以及社會責任能力,只有全面的了解全面社會責任管理中,員工才能發揮社會責任能力,積極調動工作能力。為企業帶來更大經濟效益。從而為社會帶來更好的效益。
(二)企業實現在本質上改革
傳統的企業管理是將社會責任丟在一邊不予關心,而注重盡可能的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針對這一現象,企業要想從本質上改變需要從4點入手。首先,將企業的價值核心進行改變,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價值的核心是服務社會,在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社會的公眾利益。其次,隨著企業價值核心的改變,企業發展的戰略也應該跟著改變,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在經濟上實現節能減排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第三,建立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一個企業若是有健全的組織管理體系,可以使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開展達到最好的效果,同時也有利于企業實現管理和監督。最后制定健全的企業業績考核制度。對企業部門和員工進行定期的績效考核評估,這樣更有利于管理者詳細的了解基層員工的工作情況,更有利于在企業中全面投入社會責任管理。
(三)保證產品的質量
首先,對于企業產品的設計工作人員要根據公眾的需要進行相關的設計,這樣才能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群眾。其次,要嚴格保證產品的質量,要購買安全合理的原材料,不因為省錢而購買不符合標準的原材料,起到以人為本且保換環境的成產理念。最后一點也是很重要的,對于產品的售后服務要進行改善。全面社會責任管理就是在凸顯社會責任,服務于人民群眾,服務于社會,所以企業要從消費者的方面進行考慮。進行改善。
二、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模式與傳統企業的模式的區別
(一) 收益的對象的不同
傳統企業管理的模式收益的群體為作為該企業的股東,一切為了企業最大的收益化進行考慮,企業的發展完全不考慮社會群體以及社會群體的利益。而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收益對象由原來的股東改變為社會上的群體。不僅保證的企業的正常利益,還保證了社會群體的相對應的利益。
(二)管理的目標不同
傳統的企業管理永遠把企業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管理目標則將企業和社會共同贏利作為首要目標。全面社會管理不再是只考慮企業的利益而是將企業的利益 與社會群眾的利益和環境等眾多因素全考慮進來,爭取在企業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社會的利益也能得到相對應的回報,實現社會利益和企業利益雙贏的局面。
(三)管理對象的不同
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只關注于企業的內部的管理,不關心企業外的情況,對于企業來說更是缺少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聯系。而全面社會責任管理則是在管理企業自身的情況下,對企業的外界信息也進行系統的管理,時時關注企業外的動態,將企業的內部和外部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時刻根據外部的動態來調整企業內部。
(四) 追求的利益的類型不同
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只注重單純的經濟利益,不考慮其他方面的利益。對于大家關注的社會環境問題更是不予理睬。而全面社會責任管理則是追求綜合的利益,把環境,群眾利益,等各方面利益全部考慮進來,在考慮這些因素的前提下追求企業的最大戶利益。只有保證了上述綜合的利益才能充分的展現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意義。
(五)管理的機制不同
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機制則更加注重把社會的資源優化處理,因為在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制度下,企業將更加注重社會責任感,更加希望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群眾,而不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掠奪社會缺少的資源,總的來說,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管理機制是盡最大可能的保護社會資源,對社會資源進行合理的有效的管理,從而實現社會資源的最大化優化處理。
三、結語
研究表明,一個企業想要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參與,只有在保證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雙贏的情況下,社會才能認可這個企業的存在,才能使企業更好的發展,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機會。若是只沿襲原有的傳統的管理模式,企業會脫離社會,脫離人民群眾,這樣極不利于企業的發展。甚至會阻礙企業的發展。所以企業應該采用新的管理概念及全面責任管理的概念。
參考文獻:
[1] 李偉陽, 肖紅軍. 全面社會責任管理: 新的企業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6.
[2] 欒濤. 全面社會責任管理: 新的企業管理模式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