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琴
摘 要:近年來,隨科學技術和經濟的飛速發展,特別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給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和挑戰。從而使從應鏈面臨更加復雜,變幻莫測的環境。產品訂價己從以前的產品生產成本訂價轉向以市場訂價而訂立產品的目標成本。降成本是企業永恒的目標,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而生產成本中,材料成本占了重要的比重。如何降低采購成本,如何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是現代企業面臨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供應商;選擇;管理
一、供應商的選擇問題
通常,一個產品不可能由一個企業從最初的原材料開始加工直至形成顧客最終使用的產品,往往是通過多個企業分工協作來完成。這就涉及一個企業有數以千百種原材料,和數以千計的供應商。
供應商的選擇和管理是整個采購體系的核心,其表現也關系到整個采購部門的業績。對于企業來說,如何從良莠不齊的供應商中尋求合格的供應商是企業經營的一項基本內容。選擇合適的供應商有利于企業保證穩定的商品質量和供貨,為此,供應鏈中的成員企業要求其上游供應商必須符合一些基本要求。
選擇供應商時,企業考慮的主要因素有:
價格:價格是采購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成品的成本和企業的利潤,所以價格的高低是企業選擇供應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質量:質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企業愿意花大價錢購買高質量的產品,而有的企業只想購買廉價的商品。質量的選擇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選擇最合適的商品。用最低的價格采購適合本企業的質量要求的產品。
服務:在選擇供應商時,服務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例如,企業采購的信息系統軟件。當系統出現問題,讀取數據不準確時,供應商應及時安排工程師與企業聯系,解決企業經營中的問題。又比如,企業采購的生產設備出現問題, 以至停產。專業的設備只能由供應商安排專門的技術員解決。供應商應及時解決設備故障,以免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位置:供應商所處的位置的遠近決定了產品的運輸成本、送貨的及時性和售后服務的及時性。
企業應當建立科學的供應商評估和準入制度,確定合格供應商清單。
一般來說,企業應成立專門的供應商選定工作小組。一般由總經理,采購經理,財務經理,技術經理,質量經理組成。工作小組確定供應商候選名單。對供應商提供的原材料或產品進行檢驗測試,由工作小組到供應商現場進行實地考查。選擇工作小組對評價結果進行評定。
企業應不斷尋找優質的供應商,增加參與企業發展的供應商數量,同時淘汰不合格供應商。重要產品的采購應尋找三家以上的供應商進行投標選擇。
二、供應商的管理
企業與選定供應商簽訂質量保證協議,建立供應商管理信息系統,對供應商提供物資或勞務的質量、價格、交貨及時性、供貨條件及其資信、經營狀況等進行實時管理和綜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供應商進行合理選擇和調整。
產品設計和開發階段對供應商的質量控制一般有兩種做法:邀請供應商參與產品的早期設計與開發。對供應商進行培訓,明確設計和開發產品的目標質量,共同探討質量控制過程,達成一致的控制、檢驗的標準。
試制階段需要與供應商共享技術和資源;加供應商提供的樣件的質量進行檢驗;對供應商的質量保證能力進行初步評價;產品質量問題解決的技術能力。
批量生產階段要對供應商的質量進行監控。監控的目的一般有兩個,一是防止供應商的質量保證能力出現下降的情況,確保最終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實現顧客滿意;二是與供應商共同發展改進的機會,尋找改進的切入點,在更高層次上創造價值。
定期對對供應商業績進行評估,以便提高供應商供貨質量及交付質量。
供應商選擇評價和供應商業績評定的區別在于:供應商選擇評價的目的在于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評價時企業對供應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較少,缺乏可評價的產品供貨記錄,因而評價的重點在于考察供應商的規模實力 、質量管理體系、設先進程度、供應商的顧客反饋、原材料來源、樣品的質量水平,通過對這些因素的評價來推斷供應商未來滿足企業需要的能力。供應商的業績評定的目的在于對供應商滿足企業要求的結果進行評定,及時肯定優秀供應商、鞭策合格供應商、淘汰不合格供應商。
由質量部對供應商進行質量管理,考核供應商的交貨質量,質量改進以及體系的情況等;采購部負責考核供應商產品交付的業績;采購部負責考核供應商的服務并匯總考核的總的結果。
供應商考核指標包括: 產品質量、 服務、 交付評估等三大方面。
由采購部組織相關部門人員對各供應商每季度評估一次,每年度進行一次綜合評估。
根據評估結果對供應商分級:優秀供應商(得分在90分以上),合格供應商(70-90分),高風險供應商(60-69分),不合格供應商(60分以下)。
對于季度得分小于69分的供應商,質量部必須將得分以及不合格情況通知供應商,責成供應商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并提交整改報告。連續兩個季度被評為高風險的將直接進入不合格供應商名單;得分小于60分的為不合格供應商,直接予以淘汰,取消供應商資格。
供應商績效評定依據:季度評定為每季度的統計數據;年度評定為一年的統計數據。
評分標準可按以下設定:滿分100分,其中產品生產方法 40分,質量投訴30分,交付25分,服務5分。
每質量投訴一次扣2分;質量整改報告未按時提交一次扣2分;在一季度內發生重大質量事故1次扣10分;相同或類似質量問題重復發生扣10分;對質量整改要求不予理睬扣5分。
重大質量事故定義:因材料問題導致產品批量不合格;因材料問題導致客戶退貨;因材料質量問題導致公司停產。
交付數量(5分):送貨單與實物數量不符一次扣2分,直到扣完為止。
標識(3分):送貨單填寫不規范(物料代碼、數量、批次號、生產日期)>2次扣1分,異品(標識與實物不一致)>1次扣2分;
檢測報告(2分):送貨時沒有提供檢測報告和材質報告或提供不完善1次扣1分;提供假報告者,扣2分。
產品包裝的符合性(5分):外包裝在運輸途中受損,影響產品質量扣2分;不符合包裝規定要求的每次扣3分。
交付及時性(10分):當供應商沒有按照采購單規定的時間、數量交付產品時,延遲交付1次扣2分,由于供應商交付不及時造成公司停產或導致主機廠停產的不再作為后續項目的新選供應商,同時按《供應商質量索賠管理辦法執行》。
售后服務不能及時到位一次扣2分。
以上各項指標在每季度底前由采購部組織相關部門評分,并匯總結果,質量部在下個季度初通知相應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