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留峰
[摘要]專業技術課程的建設改革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本文以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工程造價專業為例,先對該專業的專業技術課程體系形成與架構、課程資源與實訓條件建設、課程教學與評價方式改革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論述,然后對該專業的專業技術課程建設實踐成效進行了介紹,并就該專業分類培養與分層教學問題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專業技術課程 課程建設 工程造價 高職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6-0251-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因此,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產業發展,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立足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設置和推進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專業技術課程著重培養崗位職業能力,與公共基礎課程相互配合,共同構成高職課程體系,為學生成人成才服務,保障全面育人。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于2002年開設工程造價管理專業,2005年按教育部專業目錄規范為工程造價專業。2010年12月成功申報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2012年6月通過特色專業驗收;2011年11月工程造價專業入選教育部、財政部“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2012年11月順利通過驗收;2012年7月工程造價專業作為“建工技術與管理專業群”核心專業入選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群建設項目。在這些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工程造價專業的專業技術課程建設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績,輻射校內外相關專業的專業技術課程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工程造價專業的專業技術課程體系形成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工程造價專業緊密依托江蘇省及南通市的建筑產業發展優勢,秉承張謇先生“學必期于用,用必適于地”的辦學理念,按照學校“知行并進、學做合一”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整體要求,在準確定位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通過“雙軌并進、兩輪遞進頂崗”的模式進行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的培養。“雙軌并進”指的是校企合作,以企業真實項目作為載體實現校企雙軌共同培養,“兩輪遞進頂崗”指的是從“一輪二年級實習頂企業基本技術崗”遞進到“二輪畢業實習頂企業技術管理綜合崗”的工學交替課程教學改革。在行業企業調研的基礎上,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技術課程開發理念,召開實踐專家訪談會進行職業崗位分析,提煉工程造價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構建與工程造價人才職業成長相應的學習領域。遵循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按照從新手→獨立工作→指導他人工作→管理者的職業成長規律和路徑,由簡單到復雜,確立專業技術核心課程,從而形成專業技術課程體系。
二、工程造價專業的職業崗位能力培養課程架構
工程造價專業畢業生面向建筑業企業的初始核心工作崗位為造價員,其崗位包括土建、安裝、裝飾等專業方向。根據造價員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和造價員職業標準要求,“學校、行業主管部門、建筑企業”組成的課程開發團隊共同設計基于學習規律并符合能力成長過程的“三階遞進式”能力培養課程架構。
以造價員崗位的安裝造價方向為例,其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是根據安裝造價編制任務單要求,按照建筑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圖紙和相關規范及計算規則,計算工程量,編制工程量清單,并進行清單項目的綜合單價分析,合理取費,編制安裝工程造價文件。因此,依據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和能力養成規律,基于安裝造價員崗位任務架構的能力培養第一階課程“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為在一體化教室內實施的學做合一課程。第一階課程目標是培養安裝造價員基本能力和素質,同時達到安裝造價員初級證書標準,實現課證融通;第二階課程“工程定額概預算設計(水電)”是在模擬企業真實環境的校內實踐場所進行的集中實訓課程,達到獨立完成某建筑設備安裝單位工程施工圖預算文件編制的能力;第三階課程“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為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的工作場所,完成企業實際工作任務,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并形成畢業設計文件。三階遞進式課程架構的能力培養要求不斷遞增,幫助學生取得造價員證書,培養其獨立完成安裝造價員崗位任務的能力。
三、工程造價專業的專業技術課程資源與實訓條件建設
工程造價專業的專業技術課程資源與實訓條件建設緊密依托該專業2010年12月入選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和2011年11月工程造價專業入選教育部、財政部“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等項目建設資金支持,在課程教材、網絡課程、校內外實訓基地等方面構建了保障課程教學的資源和條件。
在教材開發方面,按照項目化教學要求,充分利用合作企業真實項目與施工圖紙等資源,校內專任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共同開發建設核心課程教材。在網絡課程建設方面,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建設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要和可供合作企業共享的網上課程平臺多門。在校內實訓室建設方面,建有“工程測量實訓室”“工程構造實訓室”“工程造價手工實訓室”“工程造價軟件實訓室”“工程招投標模擬實訓室”“工程項目管理實訓室”“鋼筋翻樣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場所。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方面,與南通地區40多家大中型建筑施工企業和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保障了課程現場教學和學生頂崗實習需要。此外,在校外實訓基地企業的支持下,通過網絡傳輸將建筑企業現場施工視頻傳輸至校內“施工現場實播實訓室”,為學生熟悉施工現場情況及施工過程服務。
四、工程造價專業的專業技術課程教學與評價方式改革
工程造價專業的專業技術課程按照高職課程教學工學結合的本質要求,根據能力本位,以學生為中心原則,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法”實施教學,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資訊、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等步驟完成發展性工作任務。項目化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如圖1所示。
依托項目化教學改革實踐,課程評價方式也進行了優化設計,課程評價采用過程考核、成果考核和模擬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方式。過程考核中,學生在自評基礎上,由組長與教師共同對其學習態度和完成過程進行打分;成果考核中,教師對學生完成成果進行評價并反饋意見,學生改正所完成的成果;模擬職業資格考試接軌職業資格能力標準要求,提高了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
五、工程造價專業的專業技術課程建設成效與思考
總之,近年來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工程造價專業充分依托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和教育部、財政部“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在專業技術課程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實踐。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與課程教學改革成果獲得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教學成果獎三等獎1項,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通過不斷加強專業技術課程的改革實踐,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得到顯著加強。畢業班學生參加江蘇省造價員考試的通過率達到60%以上,遠高于行業40%左右的通過率。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得到行業、企業、畢業生、學生家長等多方認可,供需兩旺。學校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麥可思公司所完成的校內專業人才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工程造價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專業對口率,畢業生對母校的滿意度等指標均居于全校前列。
“三階遞進式”能力培養課程架構與教學方式改革提升了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工程造價專業三年級學生畢業頂崗實習時,為企業編制實際工程項目的投標報價、竣工結算等計價文件,并將其作為第三階課程“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的成果,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完成了高質量的畢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連續多年多人獲得校級優秀,省級優秀或省優秀團隊畢業設計。
但是,在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多樣化選拔機制背景下,高職生源呈現多樣化形態,生源素質也表現出極大的不平衡性。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不同層面的學生由于基礎知識、學習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對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接受與領悟程度非常不均衡,有必要探索合理有效的分類培養與分層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馬斌.高職教育質量視域中的課程建設[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4):34-37.
[2]李洛,古凌嵐,汪清明.“三階段技能遞進式”高職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0(32):12-15.
[3]郭立強.高職生物制藥專業“三段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3(12):35-36.
[4]沈志平.高職染整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3):91-92.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