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穎
摘 要:現階段,我國各高校的田徑運動是在跑、跳、投等自然運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作為體育的基本運動項目之一,在學生的基礎發展和個性形成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新課標的不斷實施,越來越多的高校認識到了田徑運動的重要性,對大學生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增加了50 m測速、100 m測速、跳高和跳遠等測試項目,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養成正確的運動意識,促進他們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有效抑制了大學生的懶惰心理,田徑運動與學分的有效掛鉤,無意中提高了學生的重視。但是,目前高校的田徑教學和發展依然不是很樂觀。現該文就從高校田徑教學的現狀入手,簡要提出了幾點應對策略,以期促進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課標 田徑教學 發展對策 高校 現狀
中圖分類號:G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3(a)-0007-02
田徑運動是普通高校的體育課程基礎內容之一,優勢在于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和靈敏程度。但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體育選修課在高校中越來越普及,這就使得參與田徑運動的學生數量越來越少,給教學的開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究其原因不難發現,主要是教學目標落后、教學內容單調、教學手段單一等,這都值得高校體育教師的深思,以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
1 新課標下高校田徑教學的現狀
1.1 高校田徑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
高校體育田徑課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健身意識、健身習慣和健身能力,然而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卻忽略了健身教育。首先是由于田徑課程較強的競技性,很多高校把教學目標放在了提高學生技能和身體素質上,而忽視了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導致大學生為了競技而進行運動,一旦競爭意識減弱,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其次是教學過程過于追求系統性、科學性和完整性,忽視了很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身體技能,導致很多學生認為田徑運動困難,學習的過程中很難達到整體的要求,說明教師的教學目標缺乏針對性,沒有考慮到因材施教。最后是田徑運動教學目標的任意調整和堆砌,導致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知道自身要達到什么樣的水平。
1.2 高校田徑教學內容單調,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高校田徑課程的教學內容多是以鍛煉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能為基礎的,大多也是學生在中學過程中就學習過的內容,再加上沒有什么實用性,學生的參與意識嚴重不足。畢竟大學生不同于普通的中學生,個人的主觀意識和自主能力都比較強,在教師管理不嚴的前提下,若是課程內容根本沒法調動自身的參與性,大學生大多會以逃課的方式應對。
此外,高校田徑教學的方法也較為單一,仍然以講授為主,教師在演示的過程中,也多是要求學生重復自己的動作。教學方法的單一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也忽視了大學生的情感體驗。
1.3 高校田徑教學評價體系片面
首先是高校田徑教學評價體系的定位與“健康第一”沒有實質性關系,考試內容比較固定,評分體系也僅僅是以學生的最終測試表現為依據;其次是評價體系忽視了學生體育學習的過程,雖然很多高校給予了學生20分或者30分的平時成績,但并沒有嚴格的評分標準,基本每個學生都能拿到滿分的平時成績,差距依然出現在最終考試環節,很難調動學生的主動意識;最后是評價仍然是教師說了算,沒有考慮學生的互評和自評,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難免會涉及到個人因素,學生也難免會產生各種不服的心理,長此以往,容易引發師生和生生矛盾。
1.4 高校田徑教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
首先是高校在招聘體育教師的過程中,招聘體系比較松散,尤其是一些比較重視文化課成績的高校,招聘的體育教師或多或少綜合素質都會偏低,影響教學過程。其次是高校體育教師自身的意識嚴重不足,主要表現在教學過程松散,對學生要求偏低等,甚至很多教師只看到了傳統田徑教學的弊端和不足,而不采取任何改進措施。最后是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待改進,一方面是對田徑課程內容的掌握和認識,是否有嚴禁的教學態度、是否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等;另一方面則是自身的主觀性,是否有積極學習的精神,是否能利用自身的綜合素質感染學生等。
2 新課標下高校田徑教學改革發展的策略
2.1 準確定位教學目標,課程設置多樣化
在田徑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我國高校應該采取國外選修課的形式,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但并不強制,畢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對田徑運動感興趣,允許大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選擇自身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學習,但應規定該部分學生積極鍛煉身體,例如晨跑。
2.2 擴展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
傳統的田徑教學過于注重內容安排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很多田徑項目都有涉及,但是講授過程都不夠透徹,難免給學生單調和枯燥的感覺。因此,首先應針對大學生不同的體質和興趣,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設置出具有特色的教學內容,包括與預防和治療疾病有關的運動項目、與形體美塑造有關的健身項目等;此外是教學的理論知識內容應該更加豐富,涉及大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科學減肥、疲勞恢復、合理膳食,甚至針對女生開展產后康復等課程,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方法方面,更應該注重于方法的擇優選取和合理搭配,要結合傳統教學詳細和直觀的優點,結合多媒體教學簡單形象的因素,同時還應注重自學輔導、探究發現等現代化的成功教學模式,這都有利于良好課堂教學效果的取得。
2.3 健全評價體系,積極培養學生的主觀意識
(1)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健全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著眼于學生自身的喜好、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逐漸弱化期末測試所占的比分,更重視學生平時的表現,學生的努力程度和進步空間等,最好還應參考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以逐步實現教學公平。(2)是改進過程性評價的策略,這也是現階段主要的激勵手段,教師在給予學生平時成績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出勤頻率、課堂表現等,杜絕傳統所謂的“親情分”,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田徑運動學習的重要性。
2.4 積極轉變教師觀念,加強教學的國際間交流
(1)教師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自身樹立積極學習的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多參考學生的建議,能夠利用辯證的態度和理性的視角看待田徑教學,以促進教學的持續性和長久性。
(2)是課程的開設更加國際化,歐洲和美國的大學課程比較先進,高校可以定期組織體育教師參加公費培訓,以促進田徑教學的國際交流,引進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等。
(3)是教師應布置給學生具有彈性的體育活動,杜絕以往學生“勉強完成學習任務”、“不得不完成學習任務”等的現狀,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分組,每組的田徑活動都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更好地開展教學。
3 結語
綜上所述,田徑教學作為高校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與作用,而且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田徑教學的改革過程是艱巨和復雜的,尤其值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關注。因此,高校師生務必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緊緊把握時代發展的導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更要注重他們的個性發展,以實現對學生良好品質的培養,同時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當然,大學生自身也應該樹立田徑運動的目標,每天進行體育鍛煉,以便在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有一個更健康的身體,做新時代的人才,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彭芳,郭曉琴.新課標下高師田徑課程教學困境及其對策[J].職教論壇,2013(5):48-50.
[2] 吳林珍.淺析新課標下高校田徑教學改革發展的途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1):104,106.
[3] 劉順超.淺析新課標下高校田徑教學改革發展的途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12):158-159.
[4] 紀京楠.新課標下山西晉中學院田徑教學發展現狀研究[J].新西部,2010(10):195,168.
[5] 陳敏.新課程改革下高職學校體育教學現狀分析及其改進對策[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5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