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麗
【摘要】小學的科學教育學科是新課改改革的重要學科,在科學教學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貼近自然、了解身邊自然環境并且能夠動手參與的一門學科。在小學科學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筆者就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科學 教學 習慣
前言: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推行與實施,各學科都在積極的參與教學改革,小學科學也在新課改改革的過程中逐漸的被重視起來。小學科學是小學生最早接觸科學內容的一門學科,小學生處于知識學習的關鍵時期且學習的能力較強,小學科學的學習能夠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有助于為未來的科學建設培養人才,因此,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就變得尤為重要。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小學生在身心發展的過程中,對外界事物有較強的好奇心及學習欲望,在生活中通過觀察、模仿來獲取自己感興趣事物的相關知識。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及學習的欲望在科學教學中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好奇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但是觀察力卻不是,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的特性及學生的好奇心進行觀察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建立對任何事物的觀察能力,并且增強學生的耐心[1]。教師應該明確觀察的定義,觀察力不僅僅是看,還要在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事物的本質,進而引發事情的思考。首先教師應該在科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在觀察時一定要以客觀事物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在觀察的過程中認真的觀察每個細節,說出實際的客觀現象,這樣才能保持在以后的科學工作中保持嚴謹的態度。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觀察持久性,許多科學實驗都不是一次成功的,有許多實驗需要反復的觀察、多次的實驗才能獲得結果,并且部分科學實驗需要很長的反應時間,這就需要觀察者要有耐力[2]。例如:在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做利用放大鏡聚光燃燒白紙的實驗中,由于實驗結果反應時間相對較長,教師一定要在實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進行觀察,并且在觀察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耐力之余還要引導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從實驗的聚焦點觀察初始燃燒現象的產生過程,找出有意義的科學現象進行討論。最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在科學實驗及現象觀察過程中的目的性,教師帶著實驗的目的去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觀察品質,能夠增加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新鮮事物的能力,同時增強了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二、培養學生思考與動手的能力
由于小學科學學科的課程內容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分的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而忽略了科學學科課程內容的實際意義,要通過教學內容教會學生在實際動手的過程中學會思考。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某項實驗時,要引導學生一邊參與實驗的同時對實驗產生的現象動腦思考,使學生有意識的對現有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及思考[3]。增強動手能力的同時也開拓了學生的思考方式,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透過實驗產生的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例如,在小學科學教材中《水》的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準備水、牛奶、白醋、樹葉、空氣、石頭、木頭七種不同的物質,分別用不透明的口袋裝好,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在不打開袋子的情況下,對口袋中所放置的東西進行猜測。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分辨東西時可以從形狀及氣味上去思考,使學生能夠對事物的結構有基本的認識,同時學生在動手觸摸物體的過程中,也可以加深對周圍事物的分辨能力。同時在實驗的過程中請每組的同學將判斷好之后的液體倒入土壤之中,利用放大鏡看土壤的變化,進一步的了解同種性質的物體在本質上的區別。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考與動手的能力,通過動手實驗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實際的思考能夠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提高學生反思與總結的能力
在小學科學的實驗過程中部分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反復進行才能將實驗完成,這就需要學生多學會思考,并對失敗的經驗進行總結,才能完成整個實驗[4]。教師在整個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學會獨立的進行思考與總結,而不是對于失敗的實驗馬上提出錯誤的原因,這樣會阻礙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過多的依賴老師。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正視失敗,通過挫折教育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反思自己的行為并進行總結,這樣才能汲取失敗的教訓獲得成功。例如在小燈泡發光的實驗過程中,教師首先對小燈泡發光的原理進行講解,然后將實驗的基本操作流程做給學生看,學生根據教師的方法進行實際操作,但是由于操作的順序及電源接觸的問題會使部分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失敗,教師在此時一定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并且引導學生進行失敗實驗的總結,自己尋找失敗的原因,對電路實驗中的多個環節進行一一的檢驗,最終找出問題。通過科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與總結能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欲,同時開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總結:綜上所述,小學科學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與動手能力、反思與總結的能力。通過這些能力的培養能夠幫助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積極探索、努力創新的良好品質,并且能夠在科學教學的過程中增加孩子對科學的基礎學習的興趣,為將來培養出優秀的科學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宋曉輝.淺談小學英語音標教學滲透策略[J].科技展望,2016,v.26;No.35906:245.
[2]徐曉波,龐維國.中小學生數學學習粗心現象與注意能力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6,v.1401:80-86.
[3]李俊云.初中英語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J].新絲路(下旬),2016,01:54+75.
[4]莫娟.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J].才智,2016,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