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先
自古文科相通,而語文素養、理解能力更是學好政治的基礎。依據這樣的指導思想,我在上政治課時,結合語文學科的一些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由一定的學習動機引起的,只有當學生有了迫切的學習愿望時,才能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生的這種學習動機從何而來呢?這就要靠教師的教學藝術,要靠教師組織富有成效的學習活動去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辭不可不修,說不可不善”,思想品德課的說服力、感召力極大部分來自教師課堂語言的力度、語言技巧、語言風采。課堂上,要充分運用體態語言來表達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對知識的強調,同時也運用肢體語言和情態語言來表達自身對知識、對學生、對課堂的情感。在語氣上,通過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等變化進行教學。在語態方面,以平等、交談的方式進行情感教學,體現在對學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真正達到情感上的共鳴,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給學生創造一個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被激發出來了,主動性自然就發揮出來,也不再對思想品德課不感興趣了。思想品德課就要充分發揮其德育功能,講究對知識的體驗和感悟,在課堂上要注意創設情景,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小組合作互助學習
合作精神是未來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徑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小組合作互助學習體現了教學活動中各動態因素的多邊互動,尤其是生生互動占據了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改變了在傳統集體教學中師生單向交流的被動局面,對于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好方式。教學實踐中,要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安排好小組合作學習的人數,以4~6人為一組,成員以異質分組按好、中、差搭配,成員之間要有明確分工,落實具體任務,每個人擔任不同的角色。在一定的時間內互換角色,使得每個人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鍛煉與提高,全組學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然而,由于學校分班方式及班級排座位方式的制約,教學實踐中,很難組建固定的、合理的學習小組,這會使小組合作互助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流于形式。
三、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多媒體將課前輸入的文字、圖片等資料顯示出來,既為教師節省大量的時間,又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通過生動、形象畫面的演示,達到形象化、具體化目的,使學生頭腦中建立起清晰、完整、具體的事物現象,從而加深對事物的理解,拓寬了知識面,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有更多的時間參與教學活動,使思想品德教學落到實處。如《可持續發展---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通過多媒體演示,惡劣的環境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滔滔的洪水沖毀糧田,沖垮房屋;沙塵暴侵襲北京,天變顏色,滿街黃沙,人們在沙暴中艱難行走……。實情實景促使學生懂得保護環境的意義,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和責任感,積極參加環保活動。多媒體教學,不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而且能使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擴大眼界、豐富知識、發展想象力,同時也掌握了現代化的學習手段。
四、師生互動,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一方面,教師要提出問題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如果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如果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所以,教師要圍繞教學重點設疑,讓學生在思考、 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生成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提問,學生如果提出與教師不同的見解,教師應當高興,因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已經調動起來。對于學生所提問題,如果是個性的,可以課后指導,對于共 性問題,教師要在啟發的前提下精講,通過教師講解,使學生真正排除疑難。
五、注重課內外結合,開放合作途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人是要通過接觸客觀環境和參加社會實踐而形成一定的觀點,因此,要把思想品德課向課外延伸,做到課內外的結合,盡量開放合作的方式。首先,把思想品德課融于家庭。家庭是學生最早的課堂,家長是學生最早的老師,家庭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十分重要。其次,走進社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根據教材的安排和教育教學的需要,廣泛開展調查活動、實踐活動,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在講《我們在行動》時,課后我布置了這樣的社會調查。第一,先調查本地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每一個小組找一個環境污染問題;第二,找出環境污染問題產生的原因;第三,指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辦法;第四,寫出給有關部門或市長的合理化建議;第五,設計一個保護環境或合理利用資源的公益廣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調查活動,并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提高學生的參與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讓學生生活的內涵更加豐富。
教師應遵循學生發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設計課堂教學模式,而不是請學生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參加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是必要的,但不能完全按事先設計的環節進行,要富有彈性,以便隨學生的表現來靈活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