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玲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班級,并且要把班級管理好。班級管理是做學生的工作,而學生是千差萬別的,因此,做學生工作時應因人而異,這項工作極其復雜、艱辛、有趣,它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種極富創造性的藝術。根據我的實踐和體會,初中班主任的班級教育管理大體按年級分為三個階段六個時期,且每一時期每一階段的工作重心及方法、途徑都不盡相同。
一、樹立良好形象,做到言傳身教。
高中班主任工作經常和學生打交道,是做人的工作,而做人的工作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用言語說教人,要靠自身的表率作用吸引人,影響人。也就是說,對學生,班主任要靠言教,更要靠身體力行。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可見,負責教育教學重任的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樹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做到言傳身教。作為班主任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品格、學識、涵養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要注意一些小事、細節,不要自己覺得沒什么、無所謂,其實學生的眼睛一直盯著呢。他們在心中評價你,在背后議論著你。如果老師言不雅、行不正,學生就不佩服,老師就容易失去威信,給班級管理帶來不利。所以,班主任工作者一定要特別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為人師表,讓自己的良好風范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要有儒雅的舉止和浩然之氣,讓自己的神韻、風采使學生折服;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這樣才能讓學生從情感上接納你,會給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為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的榜樣對學生是無聲的教育和有力的鞭策。
二、耐心疏導,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些高中班主任做事缺乏耐心,希望對學生的教育能夠立竿見影,殊不知:“人永遠不會變成一個成人,他的生存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完善過程和學習過程。人和其他動物的區別就在于他的未完成性。”高中學生的成長也是一個逐步的過程,所以做班級工作要以耐心疏導為主。盡管采取“堵”的方式能夠減少學生犯各種錯誤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但僅僅靠“堵”是不行的。在管理心理學中,人們把越是禁止的行為(或東西)越容易被誘發的逆反心理現象,稱為潘多拉效應。班主任在實際的工作中對潘多拉效應應有一個正確的估計。例如,對班里有些常進上網吧的同學通過“禁”、“堵”的方法很容易使他們產生消極的效應,你越禁止他們上網吧他反而會不遺余力地去做。過多地應用“堵”的方式,有兩點不利:一是容易使學生成為工作的“對立面”,增加教育阻力;二是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增強學生的抵抗力與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堵”必須與“導”結合起來,以“導”為主,以“導”為前提,通過引導,讓學生增強明辨是非與自我教育的能力。例如,通過主題班會等形式,進一步讓學生對上網有個更準確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意識到去網吧的危害,從而讓學生明辨是非、克制自己。當然,班主任如果一定要禁止某種行為的產生,那么就必須講明禁止的充分理由,因為潘多拉效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禁止的理由不充分,或沒有說明或未被引起關注。
三、以“法”治班,實現學生自主管理的價值
1、緊抓班機的常規管理
每個學校一般都有量化考核管理細則,在班內也要配套相應的量化考核管理制度,平時根據班級量化考核細則去嚴格要求學生,一點都不松懈,從早上到校、早操、課堂、課間操、午休、自習及學校的各項活動都嚴格要求,決不馬虎。讓學生感到做人、做事就是要這樣嚴謹、認真、一絲不茍,以使學生習慣養成自然,自覺遵守班級學校紀律,認真學習。
2、建立相互監督制約機制
一個人管理一班學生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為了加強班級管理,可提倡學生為班級管理建言獻策,平常可以讓學生以匿名條的形式或其他方式反映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對反映的情況,要及時了解或跟蹤調查,一經查實,立即找相關人談心、教育或做出處理。這樣,學生便時時在老師的掌控之中,同時也會驅使學生增強自我約束力。
3、樹立學生榜樣典型 定期在班內樹立典型的學生榜樣,結合偉人、名人成功的案例開展教育,使學生把對偉人、名人的敬仰轉化到實際學習生活中。尤其是每次考試及學校組織重要活動之后,都要在班內小結分析,對表現好的特別是進步大的同學表揚或獎勵,以便讓取得進步的學生再接再厲,也借此激發其他有潛能的學生努力奮斗。
四、師愛是轉變后進生的強勁動力
經濟大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同時也使許多的家長為了掙錢而常年遠走他鄉,照顧不到孩子,使孩子從小就缺少父母應該給予的愛。由于時代和知識結構的關系,他們無法與爺爺奶奶進行深層次的交往,久而久之他們就變得孤獨,焦躁,迷失。像這樣的學生,他們往往對事物缺乏正確的理解。要么同社會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以尋求保護,或跟他們學抽煙,喝酒、打牌、打電子游戲來打發時間,尋找樂趣;要么沉迷于交往異性朋友,把異性朋友作為自己傾述的對象。當然,這種交往極易發展成為早戀。對于這些學生,班主任應該給預的不僅僅是嚴格的要求。更多的可能是關懷,鼓勵、寬容、引導和認同。
綜上所述,由于在中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學習、身體各方面都在不斷發展,所以,班級教育管理者要了解學生在不同時期的身心特征和發展規律,選擇恰當的教育管理目標、內容、方法、手段及形式,充分科學地發揮班級教育功能,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善始善終地為高中三年的全程管理劃上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