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梅婷
【摘要】打造高效率課堂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是我們所有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尤其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與認識。
【關鍵詞】初中地理 有效教學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情感關系,是課堂走向高效的首要條件。大量研究表明,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產生良好行為的基礎,在師生關系和諧、融洽的課堂里,學生行為表現為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而在師生關系冷漠、緊張、敵對的課堂里,學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不良行為相應增多。構建和諧的情感關系要求:地理教師要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幽默等優秀品質;地理教師要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不能厚此薄彼,特別要關注幫助學業不良和行為不良的學生;地理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他們的情感和意見,理解每一個學生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親其師,信其道”,一個與學生感情深厚的教師,學生對他會有一種親切感,自愿接受他的教育,這也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前提條件。
二、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是教會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形成有創見的思維和創造個性,落實到地理教學中,就是通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把視野延展到課本之外,在認識、了解自然與社會的過程中形成創新思維。因此,地理教師應首先從自己的思想觀念上進行根本的轉變,把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掌握地理基本技能、運用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地理教學的根本任務,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通過地理教育教學,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和方法
地理課堂教學要從老師傳授知識轉變為對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思維方法,學會如何掌握知識,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本領,使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在“地理Ⅰ”的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著重注意三點:第一,運用地圖的能力,分為據圖說明和讀圖分析(歸納)兩大類。第二,舉例(或結合實例)說明的能力。第三,分析各要素之間相互關系的能力。這些能力是學生必備地理思維和地理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應高度關注、重點培養。
四、教學過程要展示教師的魅力
古人講究“親其師而信其道。”意思是說和自己的老師感情親近了,也就愿意相信、聽取老師傳授的道理了。那么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呢?我覺得教師的個人魅力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展示教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呢?首先,是微笑。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除了陽光、空氣、水和微笑,我們還需要什么呢?”顯然,在這位哲學大師的眼里,微笑同生活中的陽光、空氣、水分一樣重要。教師是一份極為特殊的職業,更需要發揮微笑的魅力。一直有家長跟我提起“我們的孩子很喜歡你,說你每次都微笑著走進教室,每天都有好心情,他們的心情也跟著好起來。”是啊,是微笑讓我能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投入到課堂,時刻充滿激情和活力,從而感染學生,使學生的情緒狀態始終保持在亢奮的積極體驗中。老師的一個微笑,能夠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心與他們的心相連。老師帶著微笑進課堂,能給學生一種強大的親和力,而這種親和力一定使老師的魅力倍增,也必將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毫無疑問,微笑的教學,質量就可能得到提高。其次,是語言。如何將無味的內容變得有味,將有味的內容變得更加有味,很大程度上,語言的運用舉足輕重。為什么同樣的一堂課,有的教師上得生動活潑,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而有的教師卻上得死氣沉沉,學生昏昏欲睡呢?這就是教師課堂語言的差異。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創造出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將精湛的語言變無趣為有趣,變無聲為有聲,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樂學、會學、善學。比如,我視課堂如戰場,學生如士兵,課本及一些相關的資料如士兵手中的武器。學生上課沒帶課本就如士兵上戰場沒帶武器一樣,首先遭殃的會是自己。一句“今天又有學生沒帶武器來了”,學生自然明白老師是在委婉地提醒他要記得帶課本來。學生因為成績不好而自卑時,我拍著他的肩膀鼓勵他:“一切皆有可能。”面對學生的缺點和不足,用幽默的語言委婉批評的方式來糾正,通常能收到較好的效果。雖然這一切不一定能稱得上是幽默,但至少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五、轉變評價理念,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
“發展的評價觀不僅注重學生智力水平的發展,同時還注重學生心理水平、身體素質等方面的發展,力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為此,教師要以博大的情懷精心發現并呵護每個學生的在活動中的細微變化和潛在發展,既要正視學生當前的知識、技能、智慧和品質等方面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不足,又要放眼未來,挖掘學生成長的潛力和可能爭取到的新發展,給學生希望和力量。教師應相信每位學生都有發展的潛力,用積極的態度、言語、眼神、體態等非正規評價方式及時肯定學生的做法,給予每一位學生期望和鼓勵,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案例1:在《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時,設計小組探究活動:“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討論解決水土流失的方法”。學生通過分組活動,合作參與,得出了眾多的答案。受個體認識水平差異的影響,盡管某些解釋不盡完全合理,但是應充分肯定學生的觀點,表揚他們肯動腦、勤思考的創新精神,使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為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為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每個地理教師都必須重視課堂教學管理,重視研究課堂教學管理的有效策略,這是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盧衛忠.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活動教學.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