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紅彥
摘 要: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運算推理和證明,它為其他學科的進步和發展提供了依據,傳統的數學教育模式是教師拿著粉筆不停在黑板上寫寫畫畫,學生在底下拿著筆和本奮筆疾書,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這種教育的模式廣受詬病,因為它并沒有注意學生的發展和需求,而是把學生培養成了考試的機器。所以這個時候,新的課程標準應運而生,它對初中數學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
關鍵詞:傳統教育;新課程標準;課程理念
一、新的課程標準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觀念
傳統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應試教育,并不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新課程標準出臺后要求教師要更注重在教學中學生的能力培養而不是學生的考試成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去注意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態度,而不是學生的學習成績。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組時,求解方程式,傳統的教育模式是只要求學生把題目做對就可以了,并不關注學生做題的過程,而新的課程標準下,教師更要去關注學生究竟采用的是哪種解題方法,是加減消元法還是代入消元法,使用代入法的同學是否掌握了加減消元法,使用加減消元法的同學是否掌握了代入消元法。總的來說就是新課程標準實施后,教師更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學生的考試成績。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正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教師們要去追求的教學目標。
二、新的課程標準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
傳統的教育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進行講述,一節課下來腰酸背痛,板書寫了好幾黑板,教學效果卻微乎其微。新的課程標準實施之后,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起主導性作用,教師輔助教學,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的課堂所達到的教學效果要比傳統的教師起主導作用強得多。例如:拋物線y=ax2+bx+c頂點為C(1,-3)與x軸交于點A(-1,0)和點B兩處,求拋物線的方程式,教師覺得最重要的是利用已知兩點求出x,y的值得出最終的結果,而學生認為最重要的是如何畫出這個拋物線,畫出拋物線了才能夠對題目進行正確的解答,所以教師就不能在課堂上只關注結果,而是要把解題的詳細過程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再遇到類似題目的時候學會解題的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學習的結果,那么教學的效果比傳統的教學也就理想很多。
三、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積極地對學生作出評價
在一堂課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缺少不了互動的,無論是提問中還是讓學生做題的過程中,互動是課堂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互動過后,教師就要對學生的表現積極地作出評價,評價的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的歷程和知識接收的效果,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所以,評價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教師如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呢?首先教師不能只看到學生反饋的結果,結果往往并不能代表學生學習的一個程度,而要關注學生解答的這個過程,對過程進行針對性指導,對于學生答得不是特別好的地方,教師提出自己的建議與學生進行商討,對于學生答得比較好的地方,教師要及時地進行表揚和鼓勵,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對課堂及時地作出評價,發現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例如:在學習不等式的性質時,大家都知道若a≥b,那么a+c≥b+c,那么教師檢驗學生不等式的學習效果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舉例來印證是否真的掌握了這門知識,及時對學生作出評價,以改進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初中時期的學生對新鮮的事物總是充滿興趣,但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拿著粉筆在黑板上寫寫畫畫,一節課下來,教師疲憊,學生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新的課程標準提出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堂上拿出事先準備好的PPT,根據PPT進行講解,學生可以根據重點、難點即時叫停,教師再針對特定內容進行具體講解,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并不是不再需要黑板粉筆,而是采取多媒體與黑板結合的模式,解放教師的勞動力,也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更有趣味性。
對于初中時期的學生而言,處于叛逆期,不喜歡死板的課堂氛圍。那么,我們的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就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自身的發展,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的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目標,創造良好和諧的教學氛圍,即時對學生的反饋進行評價來檢測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新的課程標準理念的實施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至于如何去踐行這個理念,也需要教師去慢慢研究。
參考文獻:
牛德軍.初中數學課程資源開發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