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斐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歷史課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結合課本的實際進行教學,注意教學中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新穎的教學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從而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學習中,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歷史;趣味性教學;學習興趣
教學成功的藝術在于使學生對所教的東西感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人們探索知識最好的老師。歷史老師在教學中應巧妙地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使歷史教學充滿趣味,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陶醉其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課,提高學習質量。
一、展現課堂新活力
在課堂上,教師要以滿腔的熱血和飽滿的熱情為學生傳遞知識,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課堂45分鐘讓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是很不容易的,而歷史課又普遍枯燥乏味,對此,教師要不斷創新和增加課堂趣味。采用精選的素材是授課的前提,選擇素材的恰當與否關系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素材時必須與教材的內容相吻合,把一些歷史故事、歷史典故、歇后語等很好地應用到課堂中來。一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上如果能夠有很好的導入,抓住學生的求知欲望,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可以使學生發揮到最佳狀態。如,在講中國歷史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設疑:大家知道青年節是哪一天嗎?為什么把這一天定為青年節呢?簡單而樸實的語言,激起了學生無盡的猜想和求知欲,從而順理成章地投入新課的學習。
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恰當地穿插一兩個歷史故事、幾句幽默的話語,可以很好地帶動課堂氣氛。傳統的教學大多都是“滿堂灌”,教師一味地講,學生在下面聽,課堂上老師一個很好的提問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初中生都存在好奇的心理,課堂上采用引起學生懸念的問題,設置疑問,通過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想問題,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增強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知識復雜繁瑣,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從下手,尤其是一些年代更容易混淆,無法很好的記憶,教師在教學中要應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總結一些規律,不斷的創新。課堂上最后的總結,是引起下堂課內容的關鍵,教師可以留給學生懸念,讓學生課下思考問題,例如,在講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洋務運動一課時,我們可以這樣設置:洋務運動沒有挽救中國的命運,也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但是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屈不撓的民族,中華兒女將繼續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資產階級掀起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那么他們是怎樣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的呢?這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學生就產生了學習的欲望和強烈的自學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生對事物的認識處于感性階段,采用多媒體的方法能夠加強學生對事物的形象認識,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思維活躍。利用紀錄片的方法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積極地發言。例如,在講解萬里長城的內容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長城的錄像,引導學生觀察長城的宏偉和壯觀,在當時沒有任何機械設備的條件下,人們是如何建造長城的?當時的長城是用來做什么的?提出不同的問題,使學生踴躍參與回答,使學生在觀看的同時學到更多的歷史知識。
提高學生的興趣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呈現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創造趣味性的情景,為學生營造生機勃勃、興趣盎然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接受知識。
三、注重課堂討論,點燃學習熱情
經過不斷的開發和研究,歷史課內容是很有趣的。在教學中,老師要采用幽默和風趣的語言,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例如,在講解中國紅軍十里長征的時候,可以借助音樂《十送紅軍》的表達力和感染力引起學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及時提問:井岡山老百姓為什么要十里送紅軍?整個長征中紅軍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他們是如何克服困難的?通過問題切入課堂中來,將課堂整個氣氛推到最佳狀態,同時提出教學的重點,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上,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啟發學生積極地回答問題,使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精心設計課堂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討論,布置討論題目,在提出討論問題時不僅要有深度還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學生在回答不出問題或者沒有思路的時候,教師要減少學生的緊張度,適當地引導和啟迪學生,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在歷史教學的課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必須要善于將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和完善。同時,教師要有創新精神和科研意識,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和不斷進取的精神,這是教學的動力源泉。教師培養學生不斷地超越自己,以高度的責任心,把課堂變成學生成長的樂園。
參考文獻:
陳曉菁.對初中歷史教學中趣味性教學的思考[J].求知導刊,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