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雷
摘 要:初中體育學科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未來發展的意義重大。體育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還能培養學生的意志力,使他們更好地投入日常學習當中。我國的體育教育經過長期的發展和中國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教學模式,很多學校不重視對學生的體育教學,而更注重文化課程的教學研究。對此,對初中體育教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并對此作出優化初中體育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發展問題;優化對策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對教師教學方法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日益增加。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水平和質量,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改善目前初中體育教學效率低的問題,如何創新體育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和健康地發展,是目前備受關注的問題。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教學模式落后
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存在一些問題,新課程改革提倡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但是,目前很多的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多的是教師支配學生,學生處在被動的狀態下接受教育,不利于對知識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習效率。體育教學模式相對比較落后,大多是采取讓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對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而且學習方法比較單一,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重文輕武”現象普遍存在
目前,有很多學校對小學生的體育教學不夠重視,“重文輕武”的現象普遍存在,學校和家長都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認為學好文科知識就好,不必太注重體育鍛煉,把學生的課余時間或是原本的體育課時間改成自習或是學習其他學科。如此看來,體育課形同虛設,而且很多體育教師都不是專業的,不能給學生傳授專業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教師只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很難將理論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長期下去,學生對體育學科失去學習興趣,沒有學習目標,成績逐漸下降,給學生的身心帶來不良的影響,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
二、體育教學活動中采用的對策
(一)轉變教學模式,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明確要求課堂教學要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顯示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展,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授課教師應該注重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感受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在日常生活當中收集資料,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導師,決定課堂教學效果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對此,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法。
(二)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最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就是教學內容的創新。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應合理豐富教學內容,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不要被教材內容所束縛。例如,健美操、形體舞蹈等,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了解更多的體育知識,減少因為學習帶來的壓力,改進教學內容,打破傳統,打破常規,打破束縛,創建新的體育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效率。
(三)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提高教學成果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相對落后,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苛刻,教師總是要求學生按自己的方法做,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總是在一種被動的狀態下接受教育,體育課程失去了應有的活躍氣氛,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而個性化教學提倡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模式,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師根據傳統的體育項目,創新個性化的教學模式。設計新的體育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效率,同時也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綜上所述,我國的初中體育教育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綜合素質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很多學校不重視學生的體育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因此,針對不同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辦法,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創新并制定體育教學的新方法,轉變教學模式,凸顯學生主體地位,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教學成果,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進一步促進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蔣欣.創設問題情境激活體育課堂:談初中體育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J].運動,2013(1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