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小強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問題引學、學生自學、教師導學、訓練達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問題先導;先讀后教;訓練達標;教法
為了解決如何引導學生先學這一問題,我們在認真學習借鑒先進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我校近幾年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及我校實際,探索總結出適合我校的“問題先導,訓練達標”教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問題先導,先讀后教,訓練達標”教法簡介
“問題先導,先讀后教,訓練達標”教法有三個環節:問題導學,先學后教,訓練達標;其教法有四個流程:問題引學、學生自學、教師導學、訓練達標。
“問題先導,先讀后教,訓練達標”教法是以高效課堂建構為目的,以教師引導為前提,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動為基礎,以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學習為特征,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問題先導,先讀后教,訓練達標”教法教學流程
“問題先導,先讀后教,訓練達標”其教法流程為:(1)問題引學:目標引航,問題引學;(2)學生自學:自主學習,交流助學;(3)教師導學:教師精講,導助促學;(4)訓練達標:達標檢測,反饋矯正。
1.問題引學
首先,教師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知道本節課應該掌握和了解什么,學會哪些知識,怎么學,避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學生學習有目的,思考有方向。在確定學習目標時,教師應認真把握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特點。其次,教師出示設計的問題,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問題的解決達到學習目標。最后,教師對學生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問題設計質量要高,要有科學性、啟發性、適度性、層次性、針對性、代表性、探究性和開放性。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問題對學生的自學起引導作用,應“簡”而“精”,“少”而“實”,防止出現過難、過易,達不到引導學生學習的目的。
2.學生自學
根據教師設計的問題,學生自學、探究、理解、實驗、嘗試,實現先學。學生自學主要是閱讀文本,例題,語文等學科主要是感悟、體會,數學等學科主要是理解、應用。學生自學時,教師巡視、督查,表揚自學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在巡視時重點指導中等生、學困生。在大多數學生完成自學的基礎上,好學生之間對難問題進行探討,好學生對中下學生或解決問題有難度的學生進行輔導、督促交流,學習小組進行組內交流,實現“兵教兵”“兵幫兵”“兵強兵”。教師對重點學生進行重點關注。然后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當堂展示,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學生展示是后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了生生、師生交流,重點幫助中下學生。
3.教師導學
教師對大多數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重點需要強調、解釋、歸納的知識進行講解,適時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掌握,和學生的展示組成了后教環節,實現學生學習質的飛躍。教師做到三個精講——核心問題精講、思路方法精講、疑點難點精講;兩個不講——大多數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不講,大多數學生講了也不會的不講。教師將整個教學過程全程掌控,當好導演,將舞臺讓給學生,忌獨占鏡頭、包辦代替、澆滅火花。要抓住知識主線,做到層次分明,思路清晰,重點突出,講解適度,組織嚴密。
4.訓練達標
教師針對本節內容設計基礎性、典型性、針對性的適量練習題,當堂訓練檢測鞏固所學知識,考查學生掌握情況。反饋本節課教學效果,教師適當進行矯正評價。當堂訓練達標既是對整個課堂效果的檢驗,又能對課堂知識進行拓展和提升,可以達到全面了解學生學情,查缺補漏,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正,使學困生學有所得,優等生學有突破,優化了教學策略與學習策略,實現減負高效的目標。
“問題先導,先讀后教,訓練達標”教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欲望,使學生學有目標、學有方法,把解決“問題”的方法教給學生,也就等于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交給了學生,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漁”,促進了師生的全面發展,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
三、“問題先導,先讀后教,訓練達標”教法要注意的問題
1.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這是實施這一教法的基礎。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是學生,這是課改的核心,教師已有意識地把屬于學生的時間還給他們,讓他們充分想、讀、寫,這種做法毋庸置疑,但課堂上也不能缺少教師的精彩妙語及循循善誘的引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該詳講則詳講,該演示則演示,該點撥則點撥。注重啟發誘導,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充分的最大化發展。
2.教師應重視導學問題及達標訓練題的設計
這是實施這一教法的關鍵。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精選材料,精選認知策略,精收反饋信息;優選教學方案,優化教學手段,在抓住“重點”、凸顯“難點”、破解“疑點”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學生能力的“支撐點”上下功夫,在能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興奮點”上下功夫。導學問題設計應將文本與學生的實際緊密結合。而且,導學問題及達標訓練題的設計要突出實用、實效。
3.環節流程的應用應靈活
作為教師,要明確該教法的流程只是一個框架。在教學中落實這個框架是為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但要學會靈活運用。不是所有的科目都適合這一模式,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能體現出模式中的每一環、每一步。該舍則舍,該創新則創新,這樣做既突破了教學重點,又很好地解讀了模式,所以要準確地把握好一個度。
參考文獻:
蔡林森.推廣“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的體會[J].天津教育,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