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嬌
【摘 要】 《獨自打保齡——美國下降的社會資本》這篇采訪性文章,是對普特南教授繼《使民主運轉起來》之后的又一著作——《獨自打保齡:美國社區的衰落與復興》的基本概括,闡釋了美國社會資本衰退的趨勢和原因,提出了保持公民參與和公民信任的觀點,這超越了社會資本理論的先前發展,也為目前美國社區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范式。雖然本文在細節之處尚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在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轉型期,普特南的核心思想和研究思路無疑為我國社會資本的構建提供了文獻參考和指導性建議。
【關鍵詞】 美國 社會資本 公民參與
1993年,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羅伯特·D·普特南教授通過《使民主運轉起來》一書,將社會資本理論研究擴展到了宏觀層面,提出社會資本的核心特征是信任、規范以及相應的網絡。隨后,普特南教授又對美國的社會資本狀況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出版了《獨自打保齡:美國社區的衰落與復興》一書,主要調查和分析了當代美國社會資本的衰退趨勢和影響因素,提出要保持公眾參與和重建公民信任來增強社會資本的觀點。《獨自打保齡——美國下降的社會資本》作為這本著作的先導性文章,發表之后掀起了關于社會資本研究的高潮,對于當時乃至如今的美國社會學研究都產生了重要影響,然而對于今天我國的社會資本研究,也有重要的文獻參考和理論借鑒意義。
一、美國社會資本發展趨勢的調查研究
(一)公眾參與的影響及其與社會資本的聯系
其一,公眾參與影響民主發展。一直以來,美國被認為是具有現代化公眾生活的國家,因此鞏固了強大的西方民主力量,成為了公民參與相對缺乏的發展中國家和前共產主義國家效仿的榜樣。其二,公眾參與影響社會生活。根據美國不同領域學者的研究,公眾參與的準則和網絡影響了教育、衛生、社會治安、城市貧困和不同種族發展等各個方面的社會問題的解決。其三,公眾參與影響政治和經濟發展。公眾參與的準則和網絡,一方面影響了現代化產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極大地影響了代議政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質量。
綜上所述,公眾參與能夠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而這種影響是通過其代表的社會資本來衡量和發揮作用的,主要因為:社會資本是指網絡、標準和信任等社會組織的核心特征,而公眾參與形成了網絡和交流、互惠、合作等準則以及信任,那么強大的公眾參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和增強社會組織的社會資本,這對于推動解決各個方面的集體行動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二)美國社會資本的發展趨勢——不斷下降
基于美國過去幾十年的相關調查結果,普特南教授發現美國人的政治參與發生了變化,呈現出不斷衰退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全國大選及州選和地方選舉的參與者數量顯著下降,政治活動和政府事務的直接參與比率和心理傾向正在不斷驟減,家庭關系變得松散和鄰里關系持續衰退,社會信任整體下降,宗教、工會、PTA、老兵組織和互助會等不同類型的社會組織的人數都在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社團成員參與的減少和信任的缺失,明顯地帶來了美國社會資本的流失與萎縮。
普特南教授指出,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托克維爾所描述的美國繁榮的社區生活逐漸衰落,今天的美國人,不再喜歡參與社團和組織生活、關注公共話題或者熱心公益事業,與鄰里之間甚至是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都在不斷減少,他們更愿意一個人在家看電視,或者獨自去打保齡球而不是參與集體行動。這種“獨自打保齡(Bowling Alone)”的現象形象地說明了美國公民參與不斷減少,造成了美國社會資本的逐漸衰退。
(三)美國社會資本衰退的深入探討
根據過去幾十年里美國社會的實際狀況和相關案例,普特南認為造成美國人社會資本衰退的可能性因素主要有:婦女解放減少了人們建立社會資本的時間和精力;社會穩定性增加,但社會參與和社會聯系降低;人口及經濟發展變化減弱社會參與;休閑時間的技術性變化,出現“私人化”和“個體化”;政治悲劇和丑聞導致人們退出政治參與。鑒于當時的這些社會現象,以及不斷衰退的社會資本狀況,社會科學家必須進行深入的研究并給出合理的解釋。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有效地產生和增強社會資本?結合普特南教授的研究成果,美國人必須要修正社會聯系中的這些相反的趨勢,保持公民參與和公民的信任,建立有效的社會網絡和準則,這樣才能解救日益衰退的社會資本。結合其著作——《獨自打保齡:美國社區的衰落與復興》以及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普特南教授致力于建立一個統一的公民參與模式,通過發展社會資本來尋求拯救社會的策略和激發美國的民主。
二、貢獻與局限
出版于2000年的《獨自打保齡——美國社區的衰落與復興》,是普特南教授借鑒其關于意大利民主的研究方法,扎根于美國現實進行的社會考察,主要通過廣泛的數據和案例,對20世紀后期的美國公民社會發展變化作出具體的說明和總結。本文作為囊括這本巨著基本論點的采訪性文章,展現了普特南關于社會資本的思想理論,因此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和貢獻性。
第一,核心思想層面。“獨自打保齡”使普特南對于社會資本的研究更加本土化,引發了學術界和政府的高度關注,掀起了社會資本研究領域的新高潮。在分析公眾參與的變化及影響時,普特南引入了社會資本這個概念,全文圍繞著“公眾參與——社會資本”這條主線展開,具體闡釋了美國社會資本衰退的表現與原因,這種理論為美國社會資本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了新視角。
第二,結構內容層面。通讀這篇文章,邏輯清晰,結構明朗,數據豐富,案例貼切,論證縝密。本文首先提出了公眾參與這一主題,然后引入社會資本這個概念,并闡釋了兩者之間的關系;隨后提出公眾參與變化——社會資本下降這一現象;最終解釋了美國社會資本下降的原因及解決思路。普特南根據自身的理論知識,很好地結合了社會現象,參考數據資料,作出了可靠的理論假設并進行了驗證。這為我們進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學術論文寫作提供了樣本。
第三,研究方法層面。在論證美國社會資本下降趨勢時,普特南精心篩選和科學統計了具體時段的調查數據,并分別進行對比分析和理論總結,通過選舉參與者、政治活動參與者、各個社團成員數量的下降有力地說明了公眾參與的變化,這種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不僅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本文的核心內容,而且為我們進行社會資本研究以及其他理論實證研究樹立了典范。
普特南教授作為學術界大師級人物,其巨著對當前以及后世發展必然會產生深遠影響,然而,立足當前美國的社會狀況和社會資本的研究發展,仔細理解本文之余還能發現其中的細節之處,尚需我們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
第一,對于美國社會資本衰退的原因探討不夠,且無法對問題進行解釋。調查顯示,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的居住穩定性和住房擁有率穩步上升,社會參與和社會聯系卻比50年代更低,這與本文給出的理論假設相矛盾,不能解釋美國社會資本衰退的原因。同時運用的數據資料較老,不能代表和說明目前的社會居住狀況。總的來說,影響美國社會資本衰退的原因不止于文章給出的幾點,還需要進行專門具體研究,從而找到問題的根源。
第二,文章整體結構不夠全面,沒有重點解釋主旨。本文最后提到了要通過保持公民參與和公民信任來增強社會資本這個觀點,但并沒有具體說明如何增強社會資本或者如何保持公民參與和公民信任。在解決問題這一部分,作者提到了電子網絡對社會資本的影響、社會資本的評估和計算以及公共政策的影響,但并未從這些層面具體論述增強社會資本的辦法,而且對于前文社會資本出現的問題也沒有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第三,本文是一篇采訪性文章,內容尚需再整理。貫通全文,普特南提到關于社會資本衰退的原因不止四方面,在前文中還提到了政治悲劇和丑聞會導致人們反感甚至退出政治參與,在后文中又提到公共政策的制定會破壞社會網絡和準則,因此文章內容因其采訪的特殊性,邏輯結構不免有些混亂和突兀,不利于主旨的理解和論證,需要進行歸納整理。
三、立足我國的實踐啟示
根據托克維爾的觀點,公民社會對于鞏固民主具有重要意義,而普特南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地提出建立社會資本對于政治、經濟和社會建設的重要意義。雖然中美兩國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和社會生活大不相同,但是建立有效的社會資本對于兩國的意義都是相同的,都是通過加強公民參與建立強大的社會網絡和社會信任從而鞏固民主社會和民主制度。借鑒普特南教授從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美國社會發展汲取的經驗和針對公民社會衰退提出的富有建設性和創造力的建議,立足我國的社會現實和社會資本的發展狀況,為推動我國當前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和民主政治的發展,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社會資本的建設。
第一,從民情出發考察民主運轉狀況,增強公民社會活力。普特南認為根據公民社會的狀況可以考察民主質量的好壞或民主制度的績效,即如果某一個社會的民主運轉出了問題,從根本上說,那一定是公民社會(公民意識、公民組織、公民行為等,總之是公民生活)發生了變化。所以,為了建設服務型政府,發展我國的民主政治,首先政府和專家學者必須考察當前的社會現象,進行科學的數據統計,以此了解我國的公民社會狀況并進行具體分析。其次,針對公民社會狀況,政府要采取政策增強公民的政治參與,提升公民的政治參與熱情,如保障公民的選舉權和擴大基層民主政治的建設。此外,以社區、組織或團體為單位增強每個單位內公民整體的政治參與,如動員工會內各個會員積極參與集體問題的探討,從而動員更大范圍內更多數量的公民進行政治參與。
第二,政府堅持服務的宗旨,為社會資本的建立提供政策環境。普特南從宏觀層面明確提出了政府是建立社會資本的重要主體。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公共政策引導公眾的價值觀,增強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交流,以及影響各個行業、各個部門、各個社區之間的關系,力求在上下級之間、同事或朋友之間、家庭和鄰里之間建立良好的互動和信任。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良好的環境鼓勵公民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從教會團體、工會、教育團體到非盈利組織甚至俱樂部,政府都要鼓勵和保護各種類型的社團組織的合理發展,從而增加公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集體意識。此外,政府還要在全社會宣揚信任、寬容等精神和責任感,政府、企業和個人協同合作,完善社會信用建設。
第三,應用新技術建立社會資本,同時開辟新途徑發揮社會公眾的力量。“我希望美國的媒體巨子、新聞記者、互聯網巨頭,和你我一樣的用戶一起,找到方法,在2010年前讓美國人少花些時間被動地坐在屏幕前,多花些時間和鄰里親朋交流。讓我們找到一種新的電子娛樂的方式來增強我們的社區參與”,此外,“我希望美國的藝術家們、文化機構的領導和資助者們,以及普通的美國人,在2010年前使更多的人參與文化活動(不僅僅是坐在一邊欣賞),讓我們以藝術作為中介,找到一種新的方法,把各行各業的人們召集起來,參加舞蹈社團、歌唱社團、社區的戲劇社等等”。服務型政府的建設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新技術和新力量,通過更多的途徑和手段增加人們之間的交流,發揮電子技術、新聞媒介和社會公眾在建立社會資本中的作用。
第四,拓寬社會資本研究領域,關注更多的社會主題。奧斯特羅姆提到,“社會資本”存在于當前社會科學的每一個角落里,研究者們正在處理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個人網絡和政治參與之間的關系、建立有效發展政策的挑戰、資本主義經濟中工業結構的差異、非洲經濟的發展不足、公民的健康和滿意度和在大城市的學校中積極的團隊運動項目對于減輕學生較高的潛在心理焦慮的影響等。由此可見,社會資本涉及到了不同領域的大量研究主題,為了更好地建設服務型政府,我們還應當關注社會資本的投資和評估、社會信任與經濟發展、社會變遷與社會建設、社區自治與社區管理、公共管理與政府創新等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