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具有高密度、大容量的特點,小組合作學習有它的優勢,但在運用過程中存在誤區,就我的教學實踐,提出一些解決小組合作學習疏于形式的策略,這些可能有利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減少兩極分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作用 誤區 策略 運用
筆者任教兩個班級,一個是理科美術班,另外一個是普通理科班,兩個班都是男生多,整體基礎都不太好,對學習英語沒有興趣也沒有信心,但師生關系很融洽。在日常課堂教學中,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缺乏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考試成績不理想,為此,筆者曾嘗試多種教學方式,都與筆者的預期效果有較大差距,這一年來,筆者嘗試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經過一年的探索,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誤區、策略和運用方面得到了一些認識。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1.小組合作學習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小組合作學習更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小組以學生自愿組合為前提,再針對各小隊之間存在學習程度差異較大的情況加以調整,使各小隊在人力資源配備方面達到基本平衡。在學習任務下達后,按各自能力與專長分工合作。
2.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強化了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和對自己同伴學習進展的關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學習上有所收獲,必須做到小組之間的每一個成員相互幫助,相互取長補短,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上,師生關系因授課方式的過于呆板,教學氣氛過于沉悶,因而容易使學生產生不必要的緊張情緒和過多的焦慮感而不利于學習。在合作性英語教學中,教師在布置完任務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組之間,進行旁聽(觀)、指導、幫助或糾正,這樣的學習氣氛顯得輕松、活潑而又團結互助。
3.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造了互相認識、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機會。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他們學會了把自我融于群體之中,小組的成員成了他或她的幾個好朋友,一起學習,一起活動。使之感自己難以離開這個可愛的群體,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合群性。小組合作學習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輕松和不受威脅的環境,學生不用擔心犯錯誤,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中,師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是多邊進行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學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形成相同問題的不同答案,學生的學習環境更為寬松,自主發揮的空間更為廣闊。
4.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一個具有自覺能動性、自主性和獨立性的人,是一個對事物有自己獨創的思維與見解,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具有社會交往能力的開放型人才。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這類人才的有效途徑,小組成員能夠在小組內進行充分的語言、思維及膽量的訓練。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他們能夠大膽地將自己的見解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在交流中逐步培養學生能主動與別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
5.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機會,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靶枰獫M足論”認為,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最主要場所。學生到學校里學習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歸屬。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能夠充分表現自我的氛圍,為每個學生個體提供更多的機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和條件,使之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使每個學生進一步發現自我,認識自我,他們的主體地位被大大地肯定與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誤區
經過一學期實踐,我仔細觀察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誤區。
1.小組合作學習沒有建立在學生真正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個體的獨立自主學習這一基礎環節,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過程中,筆者往往操之過急,還沒有安排學生自學,或自學時間不充分,就拿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生由于還沒有對文本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或者學生主體的認知實踐活動還沒有達到一定的認識、體驗的程度,小組討論就猶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實處,不能發揮合作學習的有效功能。
2.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控制不當。討論的時間過短,學生剛剛進入角色,思維還未完全展開,問題的討論還不深入,不透徹,有的還在嘗試錯誤,教師就一拍手“好”“?!?,學生的討論就“被迫”停止,這種假討論不可取。另一方面,教師不能很好地調控討論過程,讓學生漫無邊際地說下去,浪費上課寶貴的時間,這種“浮躁”的討論也不可取。其實,討論時間的長短,要由討論問題的難易程度決定。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討論的進展情況,以便隨時調整討論的時間。總之,既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力戒淺嘗輒止,做表面文章,又要盡可能節省時間,努力做到省時高效。
3.隨意分組討論,不注重小組成員搭配的合理性。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首先要合理分組。一般采用異質分組,即小組內各成員間形成性別、學習成績、能力方面的差異。另外還可以考慮家庭狀況、社會背景和性格脾氣等的差異。由于每個小組都是異質的,所以就連帶產生了全班各小組間的同質性,這就符合了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內部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合作小組的人數,國外經過研究,一般建議4-6人。根據我國大班教學的實際,也可以考慮將7-8名學生分為一組,也可以2人配對。合作小組究竟應該由幾個人組成,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既要考慮學生自身的交往能力強弱,也要考慮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
4.小組內部成員的職責不明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往往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唧唧喳喳,滔滔不絕;有的學生心不在焉,無所事事;有的學生一言不發,充當旁聽。結果往往是優秀者的意見和想法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與想法,學習差一些的學生就會變成陪襯,更多的時候他們是聽眾?;蛘咝〗M成員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顯得混亂、無序。有的甚至在閑聊一些與學習無關的話題,比如玩游戲,說說笑笑,這種表面形式的“小組合作學習”,已蛻變成了一些學生放松精神和自由活動的大好時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師沒有對小組內部成員的職責進行明確分工,學生之間缺乏平等的交流與溝通。
5.教師未能有效調控、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教師的有效組織是合作學習成功的必要條件。如果教師組織不當,合作學習可能會流于形式。盡管表面上看是分了若干小組,但小組里的合作學習卻沒有有效運行。在教學活動中,許多教師分配完任務后,以為萬事大吉,就自顧自準備下一個教學環節。其實,合作學習成功與否,同教師的管理、調控、引導、參與是密不可分的。教師不是更清閑了,而是擔負起了更大的職責。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1.建立長期合作小組。即根據具體的教學任務、學生特點、授課環境等因素對全班學生的分組進行研究設計,小組人數一般以2-6人為宜。
2.小組合作注重優化組合。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應對全班學生有針對性的分組。分組時要考慮到學生能力、興趣、性格、背景等方面的因素。一般來說,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保證每個小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開小組合作學習。當然,分組除了考慮以上因素外,還要考慮到課堂教學的實際,適時調整,靈活把握。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鼓勵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同學先說,再讓其他同學說,讓學習能力強的作總結歸納。這樣才能使優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鍛煉,后進生得到幫助和提高。
3.小組合作教師積極參與。教師應從數學課堂單一的數學知識傳授的角色,逐步向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變,教師在合作中既要當導演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又要當演員積極參與,傾聽學生的意見,在學生發表完意見后再談出自己的想法,使自己成為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一員,同時讓學生感悟到教師是他們的朋友和榜樣,從而懂得了在交往中要相互尊重、溝通包容、知識互補、成果分享等。這樣,合作學習的優勢就凸現出來了,小組合作學習也真正收到了實效。
四、小組合作學習在不同課型中的具體運用
筆者盡可能調動更多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互助的過程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1.寫作訓練課。在完成書面表達后,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組內作文水平較高的幾位學生擔任“評卷小組長”,組織本組成員互評?;ピu時,如果發現有好的句子,在該句后打“√”或畫一個簡筆畫笑臉;如果發現有錯誤表達,在錯誤處畫線并更正。然后,各成員相互交換已評過的作文,進行二次評閱。在互評過程中,大家可以相互協商,如果有疑問或困難,先由組長指導解決,組內解決不了的可求助于老師。之后學生統一上交作文,由教師最后批改。如果發現特別優秀的文章,可以當堂推薦給全班,利用投影儀展示或在全班朗讀。同伴互評作文的做法具有過程性、協商性與互動性,能夠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和批判性思維,增強學生修改文章的動機。
2.試卷講評課。試卷講評的重要一點是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因此,小組成員應對試題做到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變化形式進行討論,達到培養學生聯想遷移之目的。例:
Is it in the factory _____ we worked together last year?
a. that b. which c. where d. in which
正確答案為a,但許多學生把后面的句子當成定語從句選了c。針對以上錯誤,教師可先改變句子結構,把疑問句改成陳述句:it is in the factory ______ we worked together last year. 這一改,學生就一目了然,是一個強調句型,應選a。在此基礎上,有個學生接著問:去掉介詞in,情況怎樣?此時正確答案為c和d。最后小組同學進一步提問:假如把原句中的介詞in移到worked后面,答案又是什么?顯然正確答案是a、b,這樣討論可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考知識點的印象,并培養學生的聯想遷移能力。
3.語法訓練課。教師可讓合作小組針對一些重要的語法知識點討論引申出相關的知識點,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拓寬、加深。
例: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______ he or she wants.
a.however b. whatever c. whichever d. wherever
正確答案為b,這題是以what+ever引導的名詞性從句當賓語。教師可把問題設計為:除what+ever外,還有哪些疑問詞+ever可以構成復合詞引導從句呢?在學生討論后,歸納如下:
(1)whatever,whichever,whoever屬于關系代詞,可引導名詞性從句。
(2)wherever,whenever,however屬于關系副詞,引導地點、時間、方式等狀語從句。然后,讓各小組用這些詞造句,如:
①he does well in whatever he does.
②you are free to go wherever you like.
③whoever breaks the law should be punished.
④here are two books. you may choose whichever you like.
⑤you may leave whenever you want to.
⑥however rich people are,they always want more.
接著教師可問:這些詞除可引導上述從句外,還可引導什么從句?經啟發,學生能想出還可引導讓步狀語從句,相當于no matter+疑問詞。如:
whatever i said,he just didnt care. = no matter what i said,he just didnt care.
總之,經過一年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筆者發現小組全作學習比較適合我們學校的學生,因為他們英語基礎不好,學習積極性不高,小組合作學習促進了英語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會,1994.
作者簡介:歐陽春燕(1974-),女,廣東新豐人,現為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高級中學英語教師,現有職稱中學一級,多年擔任高三畢業班英語教學,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成績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