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東
摘 要: 扶貧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黨政機關定點扶貧是我國扶貧開發戰略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階段扶貧開發的一項重大舉措,對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設施,知識的海洋,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圖書館要充分發揮其優勢,直接面對群眾,尤其是貧困農民,對他們提供科學技術書籍,從而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早日實現脫貧致富。本文對圖書館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以及相應的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圖書館 精準扶貧 作用 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064-01
引言
知識是強大的生產力,是提高經濟水平的重要基礎,我國的產業發展離不開知識和技術的更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對農村的發展更加重視,而且對貧困農民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要。精準扶貧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決策,對于我國全面實現小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將精準扶貧列為重點工作任務,尤其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但是又有一定的自然資源的山區,精準扶貧可以更好地對當地的資源進行充分地利用,從而使得當地的經濟水平得到提升,農村發展更加快速,貧困農民早日過上小康生活。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對培養現代農民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現代職業農民是未來農民發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在新農村以及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有更多技術能力強、實踐能力強的農民,對農村經濟建設起到帶頭示范作用。因此要加強對貧困農民的教育,圖書館作為各類知識和技術匯集的場所,其中有很多書籍,比如一些農業、科技書籍,都能成為對貧困農民進行教育和引導的載體,貧困農民可以從這些書籍中學習更多的農業知識和技術,還可以從其他的資料中了解到農村經濟發展的趨勢,比如有的新聞對互聯網+時代下的農業發展趨勢和方向進行了分析,使得貧困農民的信息意識可以得到培養,從而更好地適應當前的時代背景,更好地進行自身發展,早日脫貧。
一、圖書館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
圖書館的發展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步調是一致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能夠實現對貧困農民的有效教育,當前的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于當前的時代背景,必須要加強對知識經濟的應用,從而使得生產力水平得到提升。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現代農業發展必須要結合知識和科技,才能使得農業發展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科技化,產生更高的農業附加值。圖書館中有很多豐富的書籍、報刊等資源,很多農村地區都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知識教育,比如很多鄉鎮設立了圖書室,村社建立了農家書屋,農家書屋是農村地區比較常見的圖書閱讀場所,也可以將其理解成為“圖書館”,因為從廣義上來講,圖書館就是為人們提供信息、知識的場所。農家書屋中的信息量十分豐富,可以更好地面對農民群眾,而且這類書屋中的書籍,也更多的是一些農業技術類的書籍,比如養殖、種植技術等,貧困農民在日常勞作以及生活過程中就可以從這些資料中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豐富自己的閱讀量,從而為農業生產奠定更多堅實的基礎。
圖書館本身也提供信息服務,因此,如何發揮圖書館的優勢,提高圖書館的競爭力,關系到圖書館在服務行業的生存發展。在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貧困農民要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水平,不能只是局限于對各種知識進行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貧困農民的學習能力,從而使得貧困農民的綜合能力水平能夠得到提升,成為職業型農民,從而更好地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趨勢,要求貧困農民在進行閱讀的時候還能進行深層次的知識探索,能夠對各種資料進行分析和深入思考,從而使得貧困農民的視野得到拓展,更好地搞好自身發展和建設。圖書館作為貧困農民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要盡力滿足貧困農民的知識需求,因此,就需要不斷完善服務機制,進行多性質、深層次的教育。
借助圖書館或者農家書屋對貧困農民進行教育是為了適應知識經濟的時代而衍生的一種服務模式,通過分析貧困農民的知識需求以及環境特點,可以使得圖書館的服務更加完善。貧困農民教育是當前精準扶貧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具有一定的特點。第一,針對性。鄉鎮地區的圖書室所針對的主要是鄉鎮居民以及農民,貧困農民教育的依據是貧困農民的特殊知識需求,通過量身定做而形成的服務類型,現代化的圖書館越來越多的傾向于個性化的服務,無論是內容上還是功能上都能給貧困農民提供更多的知識,因此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對貧困農民進行教育。第二,在功能上靈活地向被服務者提供特定的知識產品,以便保持更有針對性更合適的貧困農民教育。良好的服務可以維持他們對圖書館的信賴。第三,知識性。圖書館本身就是提供知識的場所,是對各種信息進行加工的場所,這些信息產品可以是現成的資料,也可以是各種信息綜合之后得到的資料,無論是哪一種,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完成知識教育的目標。
二、如何發揮圖書館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圖書館在精準扶貧過程中主要是為貧困農民提供各種信息和資料的,是提高貧困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生產能力的重要場所,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還應該要積極加強圖書館進鄉鎮、村社活動的開展,從而使得鄉鎮地區的圖書數量越來越多,能夠給貧困農民進行更多的教育,給貧困農民提供更多創業就業的機會。
1.加強知識信息資源建設
在圖書館中,傳統的信息資源都是紙質版的,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才出現了很多電子文檔,但是對于貧困農民而言他們大多數文化知識水平有限,還是習慣使用紙質文檔進行學習,因此,圖書館在服務的過程中,應該有針對性的對圖書資源進行豐富,從而使得貧困農民在生活和勞作中可以學習到更多專業性的知識。比如圖書館針對鄉鎮的具體情況,要加強對技術型書籍的配備,同時也要加強對各種時政期刊、報紙、文學等書籍的豐富,從而使得貧困農民可以在學習技術的時候加強對其他信息的了解,還可以通過閱讀文學書籍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而且不同的貧困農民有不同的需求,可以依據讀者的信息傾向、需求層次、滿足程度等方面,開展數字化圖書館的豐富與建設。
2.實現圖書館信息化管理
圖書館的服務是針對大眾的,不僅在城市要加強對圖書館的建立,在鄉鎮地區也應該要不斷加強圖書館這類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使得貧困農民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學習,對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豐富。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圖書館進鄉鎮、村社是一個必然趨勢,而且要結合當前的時代特征,對圖書館的管理進行完善。隨著新媒體的不斷出現,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閱讀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傳統的圖書館管理主要是對各種圖書進行整理的過程,在新時期,如果圖書館不能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則會導致圖書館的功能滯后,甚至逐漸被淘汰。整合圖書館的資源是促進圖書館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為了使得圖書館可以實現全面發展,更好的為廣大貧困農民服務。則應該要對圖書館管理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進行完善,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應該要加強圖書館管理信息化發展模式的應用,面對信息化社會而言,這種創新更應該要及時、到位,也能使得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給貧困農民提供更多的服務。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要結合信息時代的要求,對企業的各種基礎設施進行完善,比如對計算機設備進行配備、建立相應的數據庫等,從而使得圖書館的各種圖書信息能夠被分享,而且能夠便于大家自主查詢和搜索,使得人們能夠從圖書館中獲得更多的信息。從圖書館的角度來講,在對圖書館進行管理的時候也要借助各種信息化管理系統,使得圖書館的各種資源得到更加規范的匯總和收納。對于貧困農民而言,由于信息時代的發展,很多貧困農民也對互聯網有了一些了解,因此信息基礎設施的完善也可以提高貧困農民的信息意識,并且能夠加強他們的信息水平的提升。另外,在圖書館進鄉鎮的過程中,圖書館應該要致力于主動服務,可以給貧困農民提供更加優秀的服務。圖書館的管理人員應該要學會使用各種信息技術以及信息管理系統,對圖書館的各種信息進行傳遞,從而使得貧困農民可以從圖書館中獲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得到更多個性化的服務。比如有的貧困農民會使用電腦進行信息搜索,管理人員要學會使用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對貧困農民使用圖書館進行信息檢索的時候所留下的一些檢索信息,比如關鍵詞、訪問記錄等,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對他們的閱讀喜好進行了解,然后對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進行豐富,從而為貧困農民提供更多資源。
結語
綜上所述,圖書館既是公共文化機構,又是知識的寶庫,致富能手的培育箱,在精準扶貧過程中,要全面突顯自身優勢,加強對貧困農民的教育和引導。同時不斷提升自身服務能力,完善服務機制,把圖書館建設成為對貧困農民教育的一個重要機構,為困難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實現不愁吃、不愁穿,做出最大努力和貢獻。
參考文獻
[1]朱曉惠.論圖書館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及作用[J].華章,2014(07)
[2]王娟.試論圖書館在科技興農中的作用和地位[J].湘南學院學報,2012(12)
[3]李瑞萍.論圖書館管理工作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及其作用[J].老區建設,2007(09)
[4]邊曉紅,段小虎,王軍.“文化扶貧”與農村居民文化“自組織”能力建設[J].圖書館論壇,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