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光宇 王德高
摘 要: 國際貿易和金融業發展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建設不斷發展,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金融業的發展對我國各個行業產生了巨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不斷深入建設,我國金融業發展更為迅猛,其對于國際貿易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的現狀以及金融業對國際貿易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更好促進國際貿易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有一定助益。
關鍵詞:金融業 發展現狀 國際貿易 影響
中圖分類號:F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091-02
國際貿易和金融行業之間存在的某種密切關系是通過很多實踐去驗證和證明的。金融理論認為,通過對稀缺資本進行優化配制,提高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來促進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同時,也有很多理論指出,國際貿易是國家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對外貿易事業發展也會顯著促進本國經濟的增長,由此可以看出金融業和國際貿易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和關系。最近幾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不斷加劇,國際貿易總量在顯著提升,其增長速度在持續加快,與之相對應的金融業發展總量也在逐漸增加,其增長速度也在持續加快。但金融業和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需要我們進一步做好深入研究分析工作。
一、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1.國際貿易規模在不斷提升
改革開放一下我國國際貿易領域發展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在總的貿易規模上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間,我國的貿易總額超過了25000多億美元,其貿易規模和增長速度十分顯著。這就說明了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后,國際貿易總量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出口貿易總額發展更為迅速,甚至已經超越了國際貿易總量的發展規律,我國對發達國家如美國的貿易順差的影響越來越大。
2.國際貿易結構不斷得到優化
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來,我國國家貿易發展不僅僅在總量上產生了深刻影響,同時在國際經貿結構方面也產生了顯著的改變,國際貿易結構得到了一定的優化和調整,并且這種變化正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和進步。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對外出口的產品都是一些初級的農作物和初級加工品,而一些帶有先進科學技術和工業技術含量的工業制品出口量明顯不足。在改革開三十年后,我國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對外出口貨物都是初級農產品和加工產品,而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對外出口的產品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工業制品比重顯著增加,在國際上的貿易地位越來越重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我國貿易順差越來越大,中國作為世界上發展大國在國際貿易上的主導地越來越明顯。
二、金融業發展對國際貿易造成的影響分析
1.金融業發展對商品結構和地區結構產生的影響
首先,金融業發展對商品結構產生的影響。商品結構是貿易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農業的發展程度會對商品結構的相關性產生深刻的影響。一個國家的金融行業發展的越好,和金融業相關產業的技術型、知識型產品的生產量通常都比較大,國際貿易發展更好,對外出口的量更多,而國家金融業發展不穩定就會導致技術型和知識型產品的生產能力不足,對外出口量較小,可以說一個國家金融業的發展水平對一個國家的貿易商品結構所產生影響是巨大的,是決定性的。國家金融業發展水平提升可以極大的帶動國際貿易的層次和發展規模,進而不斷對完善國家的貿易結構。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之后,多種經濟體并存,我國和世界各個國家建立了更多的合作關系并產生了更為頻繁的經濟往來行為。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在世界各個國家建立了密切的經濟合作關系,我國的國際貿易特別是進出口貿易結構和總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201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的國際貿易發展更為迅速,在多種市場經濟體制并存的基礎上,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更加顯著,為國際貿易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平臺,我國商品結構逐漸隨著金融業的發展不斷完善和升級,我國出口貿易產生了全新的利好局面;其次,金融業發展對地區結構產生的深遠影響。在國際貿易中地區結構的單位是國家個體,金融業越發達的地區,該地區的國際貿易支持也就越高,國際貿易服務質量也就越高,在進行國際貿易過程中所帶來的風險也就會越低。金融業發展會對地區結構產生深遠影響,這種影響是顯著的,是連續性的。在一定條件下,金融業越發達地方國際貿易往來越密切,這個地區和國家的信譽度也就會越高。例如美國作為經濟發展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其金融業發展是十分迅速的,其國際貿易體系更是四通八達。
2.金融業發展對資金聚集和配制所產生的影響
金融業的發展對國際貿易所產生的影響最為突出的就是金融業發展能夠為國際貿易的發展聚集大量的資金,進而在最大程度上配置好資源,為國家的國際貿易發展做出突出貢獻。一方面金融業所籌集的大量資金能夠對出口商重視機電等工業產品進行全面支持。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間,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總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其在對外貿易出口總量中占據到了一半以上的份額,其增長速度是十分迅速和令人驚訝的。但現階段我國機電產品在對外出口方面依然處于劣勢地位,這也是當前我國國際貿易需要重點做出改變的一個重要點。在出口比重日日趨增加的大背景下,需要我們更加注重機電產品出口,切實做好貿易資源配制工作。另一方面貿易融資也對國際貿易發展會產生極其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際貿融資業務變得越來越頻繁,在國家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各個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行為變得越來越普遍和頻繁,為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3.金融業發展對國際貿易能動性產生深刻影響
實踐證明,金融市場隨著國際貿易的往來而發展更快,其自身具備更強的創新能力。國際貿易可以自由增加或者減少金融中介的代理成本,因此,最近幾年,我國國內很多金融中介逐漸發展起來。金融業的發展更好的帶動了成本增加,促進了國際貿易的自由性,因此,我們可以說,金融業發展和國際貿易發展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兩者密不可分。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家對金融行業不斷發展和進步,金融自由隨著貿易自由而產生,一個國家金融行業的發展水平和國家國際貿易出口總量呈現平衡關系。如果金融業發展存在問題,就會顯著影響到一國國際貿易的發展,此外,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是動態發展的,隨著國際形式發展而不斷產生變化。
三、金融業發展建政策支持
1.不斷創新,拓展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在金融業發展過程中,以銀行為代表的間接融資本身就是以安全性為第一運營準則的融資行為,讓商業銀行為創業期的企業提供融資是不現實的,因此,在金融業發展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創新金融發展模式,拓展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提高資金供給規模,可以借助風險投資基金,債券和股票進行融資。在具體融資過程中,可以結合地區企業特點,將實物融資和擔保融資全面結合起來。風險投資基金不需要融資單位進行資產抵押擔保,整個融資程序比較簡單,這無疑成為一些資金緊缺單位創初期和擴張期重要的資金來源,這一點對出口型工業、科技技術產品為主的企業幫助更大。
2.積極支持工業行業和高新技術行業,建立專門的融資機構,不斷優化現代結構
首先,要全面發揮信貸資金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巨大作用,要重點支持工業出口企業和高新技術出口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從而不斷對信貸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其次,要做好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工作。要建立起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的政策性金融體系,在金融結構劃分出專門從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服務部門。也可以結合地區對外貿易的實際情況,設立專門的政策性銀行,通過財政支持或者發行債券融通資金渠道。
3.完善金融體制建設,提升金融發展效率
現階段,我國的金融體制建設還不是很完善,一些地區的中小企業信用觀念缺失現象十分明顯,而且沒有針對上述問題建立完善的融資信用信息登記機制,這就嚴重影響到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是提供融資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建設和完善社會信用服務體系,不斷提升金融業的發展效率。地方政府部門應該結合地區金融業發展實際,積極建立以信用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監管體系和獎懲機制,并通過強化信用政策體系建設和信用服務市場體系建設,從而更好的約束和規范各個單位的信用行為,避免失信現象普遍發生,通過完善金融體制建設,提升金融發展效率,能夠從制度和法律層面建立起綜合約束機制,從而顯著促進地區金融業的發展。
結語
總之,雖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間我國的國際貿易總量和結構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和完善,但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的國際貿易相比較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之處,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我們深刻分析我國金融業發展和國際貿易之間的內在聯系,強化我國國際貿易實力。
參考文獻
[1]王文皓,朱振榮.北京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現狀及對策[J].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
[2]姚耀軍,史文婧.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來自長三角地區的經驗證據[J]. 金融縱橫. 2013(03)
[3]鄭開放,姜超,曹佩真.我國金融發展與對外貿易的關系研究[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11)
[4]萬崇丹,俞立平.國際貿易與金融發展的互動關系研究[J]. 科技與管理. 2012(05)
[5]張維佳,黎澤普.中國金融發展與對外貿易的關系分析及實證研究[J]. 浙江金融. 2012(05)
[6]陳磊,宋麗麗.金融發展與制造業出口的二元邊際——基于新新貿易理論的實證分析[J]. 南開經濟研究. 2011(04)
[7]徐建軍,汪浩瀚.我國金融發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機理闡釋及經驗證據[J]. 國際貿易問題.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