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摘 要: 為了培養衛生行政事業創新型專業管理人才,很多醫學院校都設立了行政管理專業,該專業涉及面相當廣泛。目前本專業的發展遇到了一些問題,急需尋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保證該專業在結合相關學科的同時又能夠持續保持自己的特色。所以本文嘗試對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以及學科的建設進行分析。
關鍵詞:醫學院校 行政管理專業 專業建設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178-01
與以往的計劃經濟不同,當前學校的人才培養,已經不是學校培養什么樣的學生,社會就負責分配安置什么樣的學生;而是要遵循市場經濟環境的特點,學校按照社會發展對于人才方向的需求,針對性的培養相關人才。醫學院校作為培養行政管理專業人才的教育基地,需要按照當前醫改狀況和市場的需求來建設一條符合我國國慶以及學校特色的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道路,達到能夠為我國的醫藥衛生體系改革以及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穩定提供優質人才的目的。本文嘗試分析當前醫學院校在行政管理專業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且給予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醫學院校行政管理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很多醫學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都是注重基礎教育和籠統的大范圍專業教育,沒有一個明確的教育目標,導致所培養的專業人才不夠“專業”。這樣的專業建設方式并不適合當前對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所以,作為醫學院校,進行行政管理專業建設一定要確定學科優勢,要對人才培養的目標非常的明確。所以本文先來分析醫學院校在行政管理專業建設方面普遍存在的三個方面的問題。
1.人才層次的定位不夠明確
高等院校的重點就是進行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在大學本科教育方面,重點是對學生進行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培養,確保學生能夠扎實掌握相關信息,并且能夠具備一定程度的創新意識。但是很多醫學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對于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混亂模糊,完全沒有朝著人才的實踐型、創新型和創業型方向進行培養,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勝任衛生行政管理的高層級的工作。
2.對于知識結構的定位不夠明確
盡管當前社會都倡導高等教育應當對學生進行通才教育,但是我們不可忽略的是,當前社會的專業化分工現象的確很突出,所以這就意味著醫學院校在進行基礎知識的教育同時,還需要做到培養出來的學生都能夠具備一定的專長,也就是讓學生在非專業層面受到通才教育,在專業層面受到專業教育。
但是醫學院校的在行政管理專業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普遍是將普通的行政管理專業所要學習的知識以及各種醫學相關的知識不分輕重主次統統塞給學生,導致很多學生出現什么都了解,什么都不精通的情況。
3.對于能力結構定位不夠明確
按照社會需求,醫學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要能夠同時掌握醫學和現代管理基本理論、技術和方法等。但是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同的醫學院校對于自己的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未來工作定位不同,存在不同的高度。導致有些院校的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諸如辦公自動化、信息數據的定量分析、質量管理、數據的收集、數據的統計分析、文獻信息的檢索和匯總等,但是也有一些院校的學生,在行政管理方面只能夠做到紙上談兵,完全沒有能力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
二、建設合理的醫學院校行政管理專業的相關措施
1.醫學院校應當對教學育人的理念以及人才培養的內容進行創新
想要切實創新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首先應當對學校的育人理念進行轉變。醫學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的建設應當順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要以及高等職業改革的新趨勢,切實把握人才培養的內在規律,在進行素質教育的持續深化改革實踐的同時,還需要注重培養有教無類、學習為先、注重激勵、培養特長、促進實踐、形成思想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學習能力、思想素質以及思維能力。所以,醫學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可以在每年新生入學的時候,借助專題講座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動員,引導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組織的行政管理專業科研實踐活動中來,在此活動中, 學生可以自愿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活動,也可以多人組團的方式申報學院的科研課題,在申報獲準立項之后,開始對課題進行研究,并且要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成果或者是實現預期的目標。行政管理專業通過實施科研活動逐漸培養本專業學生對于科研的興趣,并且幫助他們逐漸養成創新和嚴謹的習慣,最終達到將創新實踐與理論學習相結合的目的。
2.對當前的專業課程體系及知識結構進行優化
醫學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應當將醫學院校的學科優勢充分的體現出來。要注重將現代醫學知識和行政管理學知識相互融合。所以在進行行政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時候可以參照這種設置方式:設立思想政治、體育和英語、高等數學等公共基礎課程;設立醫學基礎類課程;設立行政管理類課程;設立包括計算機操作以及調查分析等內容的工具類課程。通過設立這四個模塊的教學內容,來應對當前我國的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需求,達到為衛生體系培養行政管理專項人才的目的。此外,還需要大幅改革課程設置,將管理類課程所占的比例調高,降低醫學課程所占的比例,合理地對當前的醫學課程進行整個,在保證社會醫學課程以及預防醫學(含流行病學)按時定量開展的同時,還要增加《現代臨床醫學概論》以及《現代基礎醫學概論》這兩門課程。開設這些醫學課程并非是簡單的將幾門醫學課程進行壓縮,而是在保留所有的要點重點理論的基礎上對醫學知識進行有機的整個,將醫學知識的深度降低,增大醫學知識的廣度,保證學生在同樣的時間內可以更為系統的掌握基本的醫學知識。醫學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學業完成之后,一般工作的單位或者企業應該是醫院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和醫藥企業,主職工作也是管理方面的。所以為了能夠大力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以及確保學生的非專業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可以在行政給管理專業的學生培養方案中增加《醫學倫理學》、《藥事管理學》以及《禮儀與溝通》三門課程。
3.通過實踐教學和活動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
在醫學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的作用非常重的重要。醫學院校自身需要設立實踐教學的基地,同時要結合醫學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的特點。實踐基地的建設在考慮到校內的教學實驗室建設的同時,還需要兼顧與大型醫藥企業、事業單位以及政府機關的合作,共同設立校外的合作實踐基地。校內的實踐教學所學內容必然有限,相關的教師與實際工作相比也存在著經驗上的不足,所以醫學院校方面可以主動邀請或者聘任一些兼備理論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領導及管理人員,在實踐環節負責學生的教學,或者是請他們定期為行政管理專業的師生開展關于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和改革方面的講座。另外行政管理專業還需要對每位學生參加的科研實踐活動進行跟進。例如在每周定期舉行高實效性、高針對性、多樣性的素質拓展活動,達到對學生的專業技能進一步的強化、發展和眼神,顯著的提高學生們的創新和實踐的能力。此外,在每一個寒暑假,醫學院校方面可以組織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參加假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在全國各地進行醫療衛生服務、教育幫扶、科教支農、關愛留守兒童以及社會調查等樣式繁多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對當前的基層醫療衛生狀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真正培養學生能力。
三、總結
醫院院校行政管理專業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本專業學生的素質水平,關系到畢業生究竟只是一個“畢業生”還是已經被培養成了一名優秀的人才。所以醫學院校要注重結合自身學校發展特點,在保留自身優勢的前提下突出自己的特色,從而建設一條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有有利的特色道路,為社會穩定輸出高素質的醫學方面的行政管理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楓云.地方院校行政管理專業“雙導師制”實施現狀——基于廣州大學的調查[J].現代商貿工業.2016(01)
[2]鐘莉.高職教育行政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以廣東行政職業學院為例[J].高等職業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