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喜萍
摘 要: 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怎樣能讓孩子們喜歡閱讀,學會閱讀,應該著力于“喜歡”和“學會”這兩個方面并進行探究。
關鍵詞:低年級 閱讀教學 喜歡 學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219-01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見掌握知識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是多么的重要,而閱讀則是獲取知識最重要的途徑之一。作為老師,無論教高年級還是教低年級學生都應該重視閱讀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知識儲備,從而為提高寫作水平打好基礎。通過實際教學我了解到,雖然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濃厚,但閱讀的能力欠缺,所以,針對這種現狀,如何培養孩子們喜歡閱讀,學會閱讀,這是擺在低年級語文老師面前的亟待解決的課題。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點燃他們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我盡可能采用多樣有趣的閱讀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們對書產生好奇心理,進而激起讀書的欲望。低年級孩子識字量少,閱讀存在很多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我就給孩子們推薦一些如《小豌豆》、《一只想飛的貓》、《小木偶歷險記》、《淘氣包馬小跳》有趣易懂的書籍,帶著孩子們一塊讀,讓他們隨著故事的情節進入童話王國,從中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具體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通過講生動有趣的故事,調動孩子們的閱讀欲望
通過閱讀課、班會課和自習課,有意識地給孩子們講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抓住聲情并茂的特點,繪聲繪色的講解,從而達到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目的,讓孩子們感受書的神奇,提升讀書的欲望。
2.通過提問質疑,調動孩子們讀書的欲望
每個孩子都具有好奇心強的天性,當孩子們遇到感興趣的問題時,就會產生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欲望。在教學《畫風》這篇課文時,我有意地向孩子們提問:“你們見過風什么樣子的嗎?誰能說說生活中有關風的現象嗎?”這時有的孩子回答:“雖然風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每當風吹過的時候,我有涼爽的感覺,這就是風的存在。”還有的回答說:“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搖擺的樹枝,飛舞的落葉……,都是風婆婆的功勞。”我肯定了孩子們的回答并鼓勵他們繼續仔細觀察。接著我又問:“想用你喜歡的方法把風畫出來嗎?”這時候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回答:“想!”,然后用自己的畫筆畫出了各自對風的理解。我緊接著又問:“那么你們想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嗎?”孩子們都回答:“想”,就此引導孩子們走進課文去了解感悟,從而通過這種激趣質疑的方法激發了孩子們讀書的興趣。
3.把多種活動形式引進閱讀教學,調動孩子們讀書的欲望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形象思維占主體,喜歡直觀的事物,尤其喜歡做游戲、畫畫、唱歌、表演這些活動形式。教學過程中就要緊緊抓住低年級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把演、唱、畫等多種形式引進閱讀教學的課堂。當孩子閱讀一些寓言或神話故事時,老師可以利用閱讀課的時間,利用孩子模仿能力極強的特點,讓他們了解書中人物的動作、神情、外貌,然后分角色進行表演訓練,這樣既鍛煉了孩子們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王二小》這篇課文時,我用唱一唱的方法,讓孩子們在優美的旋律中,以歌曲的演唱方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學習的熱情。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提前布置讓孩子通過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小馬、小狗、小雞這三種動物腳印的形狀,然后在課堂上指導孩子們把他們所觀察到的內容畫下來。孩子們全身心的投入,畫得栩栩如生,激起了他們對冬天,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此外,在學習一些情節生動,角色有趣的課文時,我采用演一演的方法,先分角色朗讀,再分角色表演,這不僅加深了孩子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提高了他們閱讀的興趣。
4.教師要做孩子的陪讀,并給予孩子機會分享
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示范作用至關重要。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相當強的,所以教師就要帶好這個頭。上課時,老師要注重范讀,當讀到感興趣的地方,不妨大聲讀出來,盡量用抑揚頓挫的聲調,加上豐富的肢體語言,讓孩子感受讀書的樂趣。又或者可以和孩子同讀一本書,并站在孩子的角度,與孩子交流讀書的樂趣,幫助孩子學會讀書的方法。長此以往,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想不愛讀書都不行了。
愛表現自己是孩子的天性,一定要抓住這一特點,充分發揮利用,經常給孩子們提供平臺,給予展示機會。每次的閱讀課都留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孩子們發言,說說自己最近讀了一本什么好書,推薦給大家;講講自己讀到的精彩故事,和大家分享;又或者談談自己對哪本書的看法,這樣不僅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增強了孩子們閱讀的動力。
二、課內、外相結合,感受讀書之樂
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在課堂教學中,每篇課文都貫穿著閱讀教學,針對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應采用一些讓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法,例如:一些讀來很有節奏的兒歌,讓他們打著節拍開心的去朗讀,還有一些詩詞如《三字經》、《弟子規》等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朗讀記憶,幫住孩子理解記憶。另外,每學期老師都可以結合課本內容選擇一些相應的書籍,在課堂教學時,有意地指導同類書籍的閱讀方法,并留出相應的時間,讓孩子們用自己所學的方法開心地閱讀。在課堂上注重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這樣,孩子們拿起一本書的時候,就不會再有無從下手的感覺,而是津津有味地遨游在書的海洋。當然,也可以借助街道上的書店,超市里的書架,市區的圖書閱覽室等閱覽平臺,建議孩子利用節假日去這些地方閱讀。
總之,保護好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學會多樣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隨時都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這就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授人以魚莫如授人以漁”身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積極探索閱讀教學的方法,幫助更多的孩子愛上閱讀,從小閱讀,學會閱讀。讓孩子們在閱讀這條陽光大道上,綻放自己的光彩,如璀璨的明珠照耀自己前行的道路。我堅信,只要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只要不斷地探索創新,就會有更多的收獲。那么,就讓我們從低年級孩子的閱讀訓練開始吧!相信有了好的開端,就一定會帶來喜人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