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樂
摘 要: 建設風力發電集控中心可節省風力發電運營和維護資金,讓風能電力可實現線上銷售,讓電廠的管理、運營效率得到提升。電廠中可以利用其將電力運行數據、氣象數據等傳輸到控制中心,讓電廠的運營情況得到監控,對發電企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風力發電 集控中心 信息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281-01
國民經濟的發展讓風電建設的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各個風電場處于較為分散的狀態,且風電場的自動化監控系統相對獨立,風資源信息無法得到及時共享。在電力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術對風力發電集控中心進行改進,為電廠運行提供便利。
一、風力發電集控中心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風電項目的建設規模越來越大,風電場運行管理存在較多困難,分布過于分散等問題亟需解決。同時,電廠面臨新的發展環境,對異常信號、設備故障等問題的處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新技術應對此種情況,能在出現問題時發出警報,讓監控功能更加完善。風力發電的集控中心能為電力應用安排專門的支持軟件,實現電力發電和輸出的監控,并為以上服務配備專用的軟件,對風電場的數據記性收集、監控、改進,可通過網絡為調度和監視人員提供系統運作信息,讓系統的運行更加安全可靠[1]。對風電公司而言,利用信息化技術建設集控中心, 能實現利用技術手段達到減少值班人數甚至無人值班的目的,對風場和受控站實施監控、倒閘等操作,讓故障、設備的維護等問題得到處理,減輕工作人員勞動強度。
二、風力發電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設目標
1.滿足電力生產目標
電網事業持續發展,集控中心的建設要為工作人員提供服務,讓調度和運行人員能對電網設備的控制、分析提供支持,確定科學的運行方法,為檢修計劃的制定提供依據,確保電網的運行能以安全、高效的方式進行[2]。集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發電計劃等問題,降低生產花費的資金。在系統綜合無功和電壓調整等功能的支持下對整個系統的無功分布實施改進,為用戶提供較好的電壓質量[3]。
2.提升管理水平
建設風場集控中心后,讓生產運行能得到統一監視和管理,能讓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更高。在對監控信息實施統計分析后,為決策層制定發電計劃和考核方案提供支持。對電廠的全局實施監控,能更加全面地掌握電廠的運行情況,能同時知曉各區域的情況,對提升管理的作用十分之大。
3.減少工作人員工作量
在使用信息技術建設集控中心后,能利用視頻監視技術、電網智能化技術等,讓風場實現無人看守。通常,在完成建設后,風場的運維人員會減少50%左右,也能起到節約土地、水土和車輛的目的,降低成本,增強投資效益。
三、風力發電集控中心信息化建設解析
1.提供精準的信息服務
風力發電集控中心建成后,內部設有能量系統裝置和數據查詢功能,這些裝置被安排在各個不同的位置,彼此沒有存在聯系,相互不會產生干擾,能各自發揮功能。在這些獨立的裝置中,風電系統要能實現數據、信息等方面的高質量輸出,實現資源共享的目的。由于各個子系統都是從不同廠家運送而來,在設計與研發時使用的協議和操作方式均存在差異,讓各個系統之間的相互交流存在障礙。在Web功能的支持下,能開發出具備各種功能的綜合平臺,提供數據服務,讓這些系統順利發揮作用,提供便利的數據服務。Web在通訊服務領域發揮功能,在SOAP的支持下,設定合理的協議,收集來自各個層面的數據。此技術的優勢是能夠實現標準同一化,能完成各種背景下的數據處理。對Web技術實時分析后,能在各個領域中得到應用,如此才能讓集控中心的發展更加順利,使各種信息協議實現通用。雖然集控中心有多個子系統,但依舊能確保數據實現無障礙傳遞,讓信息能在控制平臺的支持下實現共享,也不會對系統的獨立性產生影響。
2.加強系統使用控制
集控中心的運行產生大量信息,在風電系統中應用時受到較強的重視,在這些領域發揮較大的作用。此技術主要功能就是查找和收集數據,數據庫是信息的主要提供者,進行篩選后,將價值較大的信息保留。在風電系統運行時,許多最初的數據被保留下來,保存在系統之內,發揮出較大的潛力,對今后的系統改進起到較大的作用。風電系統在運作中,只能采集已有的信息,信息層次相對較低,不能發掘更有價值的數據,也不能開展信息系統的預測和整理。對數據挖掘技術而言,可依靠電力設備提供較多信息。利用此技術則能在使用的數據中找出數據規律,對可能存在的問題實施預測和處理。如此,工作人員就能在已經規定的范圍內對設備實施重點監管。與此同時,數據挖掘技術能對電力運行的規則實施總結,實現參數設定的自動化,讓設備的運行狀態達到較高水平。如此就能保證設備的運行狀態達到最佳水平。
3.在無人值班時更加安全
在傳統背景下,電廠的工作人員時常需要加班,在平日的工作中過于疲乏。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風電電廠在集控中心的監控下,風機的開啟也由集控中心操控。中心的監控系統需要對使用者的信息進行收集,利用用戶名搭配密碼的方式進行身份的判定,然后才會授權, 在每次操作時都會重復操作,花費較多時間,導致調度不及時的可能性較大。由于這些操作要常常進行,密碼的設置較為簡單,而且知曉密碼的工作人員越來越多,密碼的設定也就失去作用,給集控中心的監控留下隱患,使用一種更加安全有效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十分必要。指紋識別是利用每個人指紋的獨特性特點,將個人的指紋信息與身份信息進行匹配,保存在設備之中,然后綜合利用電子、生物等技術,實現信息的安全加密。將指紋技術使用在風力發電集控中心管理中有較強的意義,可對維護人員的信息實現準確識別。在操作人員使用系統前,要先通過指紋識別,然后在數據接口的支持下,實現與服務器的連接。在實現指紋采集后,系統就會進行搜索,將剛錄入的指紋信息和已保存的指紋信息進行對比,檢驗兩者的相似程度,實現身份的判定,隨后對監護人的信息進行檢驗,在兩種方式全部通過的情況下,才能正式進入系統進行操控。
4.保證信息安全
對風場的集控中心而言,可以保存較多的電力部門信息,這些信息直接關系到電廠的運行,需要采取較強的安全技術進行保證這些數據的安全。在集控中心進行數據傳輸時,需要讓安全度提升到較高的水平,確保這些技術能對信息安全提供較強的支持。還要安排軟件和硬件的防火墻,與網絡實現安全隔離。讓系統的全部接口的規格保持一致。在為數據傳輸提供安全支持的條件下,數據要保持較高的穩定性。系統間實現數據的交換,要在綜合平臺的支持下達成目的,防止系統信息混亂,防止信息受到安全威脅。防止用戶可以隨意進入系統, 要強化對使用人員信息的管理。在實施外部數據交換時,要防止數據受到攻擊,采取合理的加密措施,強化對系統外部風險的審核,防止系統受到病毒感染,及時更新系統病毒庫,聘任安全技術較強的工作人員,阻止網絡黑客竊取信息。
四、結語
風場的集控中心是電力生產的重要支持力量,實現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設為風電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創造良好條件,也會對運營的安全產生影響。在風電系統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信息技術在此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為確保信息安全、增強系統運行效率提供的支持。要在集控中心采取積極的安全措施,利用指紋識別等技術防止用戶隨意進入系統。也要采取防病毒、防攻擊的技術,讓信息的傳遞處于較為安全的狀態。
參考文獻
[1]茅靖峰,吳愛華,吳國慶,等.離網型直驅風力發電系統無線集成監控平臺設計[J].儀表技術與傳感器,2014,14(9):88-92.
[2]宋亦鵬,年珩.諧波電網電壓下基于矢量諧振控制的雙饋異步發電機集成控制策略[J].電工技術學報,2014,29(7):187-199.
[3]祖暉,沈紹博,李濤,等.額定風速以上風切變廠中風力發電系統獨立變槳魯棒控制[J].信息與控制,2015,15(2):24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