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鍛
蘇東坡有一首《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這首頗含哲理的詩對我所談的后進生轉化教育有很大的啟示。以琴喻人,可比后進生;以指頭喻人,可比教師。后進生這把琴能否發出悅耳之聲,就看教師的“指上功夫”如何。我認為,教師的“指上功夫”要深含“四心”——責任心、愛心、細心和耐心。
一、責任心是前提
轉變一個后進生要比培養一個優秀生花費更多的精力,因此,教師的責任心是轉化后進生的前提。后進生并非永遠是后進生,后進生也有可塑性,也有成才的可能,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俯首甘為孺子?!?,堅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笑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以此樹立他們的信心,挖掘他們的潛力,使后進生也能抬起頭來走路。比如說,后進生也有進取精神,在學習上也有對新知識的渴望……教師如果沒有責任心,就根本不可能成為善于調琴的俞伯牙,充其量只能算個南郭先生。像南郭之流的又怎能完成轉化后進生這一偉大的工程。教師不能把沒有培養好的青少年推向社會,這是對后進生不負責,也是對事業不負責,更是對國家、民族前途不負責。
二、愛心是催化劑
有的教師偏愛優生,對后進生不重視、不聞不問,甚而至于視若瘟神。實際上后進生內心世界是非常豐富的,教師如能正確看待他們,加大對其感情投資,后進生“劣琴”之聲就能悅耳。
對待后進生,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尊重后進生人格,不冷嘲熱諷
我們應該認識到: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教師要熱愛學生,更應該厚愛后進生,分析后進生的心理,找出后進生的真正原因,針對不同后進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2.主動接近后進生,理解、關心他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會形成一種情感效應,對后進生的轉化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帶著理解、關愛的心態和后進生交朋友,后進生就會和教師真心交談,吐露內心的秘密,從而有助于捕捉最佳的教育時機。
我班有一個學生,性格孤僻,不合群,對立情緒嚴重。開學以來,基本上沒交過作業,找他談了幾次,沒有什么效果。我也煩躁起來,一次因為他沒有去做課間操,嚴厲地批評了他,他居然摔凳而去。我冷靜后,決定改變方法。一次他請假沒來上課,第二天,我主動把那節課發的試卷交給他,消除他的對立情緒。正好這時學校組織看電影,并收電影票的費用,該生明確表示一分錢也不交。我耐心地做他的工作,從他的興趣愛好談到我的興趣愛好,從我的生活談到他的生活,從日常的行為表現談到一個人的成長。這次,他終于敞開了心扉,他說:“老師,我并不是自我封閉,我只是不愿打擾別人,如果別人要找我,我是歡迎的。”可見,融洽的師生關系對后進生的轉化起了多大的作用啊!
3.在學習上、行為上給后進生熱心的指導
后進生多數是學習差、品德差或二者兼備。教師應針對后進生的特點,從學習的環節入手,教給他們好的學習方法。同時,在行為上指導他們如何正確處理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家庭關系,指導其分清是非善惡。此外,教師還要為后進生的轉化創造富有愛心的班集體。
愛心就像催化劑,教師的愛心能夠加速后進生思想行為的轉變。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才能以誠相見;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熱愛學生又是教師獻身教育事業,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動力。
三、細心是關鍵
對后進生的轉化教育,光有前提、催化劑不成,還得加溫加熱,這關鍵就在于細心。人的十個手指頭還有長有短,后進生也是如此。他們并非樣樣都差、處處都差、時時都差。一無是處的后進生是不存在的。教師應“心細如發”,要肯下真功夫,要有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善于隨時尋找、捕捉他們身上那些閃光的東西。后進生的閃光點是微弱的,也是多方面的。有的后進生是愛動手制作玩具的能手;有的能歌善舞;有的體育成績突出;有的組織能力較強……這些閃光點,也常常是“一閃念”的,很快就會被消極情緒所代替。如不能加以正確引導,往往閃光點變缺點,那么他們就容易成為破壞課堂紀律的“能手”,打架斗毆的“首領”,調皮搗蛋的“英雄”。要想教育好后進生,教師要用辯證法這個顯微鏡,細心地透過眾多的缺點尋找其長處,以此打開轉化教育的突破口,使其成為后進生向好的方面轉化的轉折點。
四、耐心是重要一環
轉化后進生需耐心,這是由后進生的轉化過程的規律特征決定的。后進生的轉化過程是在前進中反復,在反復中前進的過程。后進生往往會改了這樣的毛病又新犯那樣的錯誤,或者改了這樣的錯誤不久又會犯同樣的錯誤。后進生初步轉化又反復時,教師如失去耐心,就會認為后進生是稀泥巴糊不上墻,甚至揭老底算總賬,將后進生已有的進步、做過的好事全盤否定,結果是師生情感重新對立,前功盡棄。所以,教師必須有耐心,對后進生的轉化教育工作要反復抓,抓反復。從后進生的反復中看到新生的因素,予以正確引導。同時發動其他學生關注他們,時時處處掌握后進生的行動變化的軌跡,通過細致的工作,促使后進生在反復中取得進步,最終得到比較全面甚至完全的轉化。
總之,后進生在各個學校都是客觀存在的,但我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對他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正確的態度,善待每一位后進生,幫助他們找出自己的真正癥結,培養他們的進取精神,一改過去惡習,為他們的茁壯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也希望社會給教師一片空間,使教師的情感和智慧的教育功能盡可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張經武.轉化后進生需要“皿心”[J].湖南教育,2001(8).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