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利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著計算機領域的迅猛發展,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引領人類全面進入了信息時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呼喚著信息技術這門實踐性強、知識更新快、應用領域廣的學科再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須進行探索、研究,調整教學策略,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出理想的教學方案。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策略;任務驅動
21世紀是信息時代,使信息技術成為社會成員必須具備的技術之一。當前,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逐步滲透于各行各業,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貼近,使人們清醒地認識到:不掌握信息技術,將難以在現代信息社會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作為一名從事中學信息技術基礎教育的教師,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為此,在這些年的信息技術教學中,通過認真探索,進行了一些嘗試,并總結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供參考、指正。
一、創設教學新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教學新情景,能引發學生對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和認知需要,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動機。教師在上課時要創設一種學生思考問題的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從而逐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內容充滿興趣和疑問時,才會產生求知欲,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更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淺談一些具體做法:
實例一:在講授Photoshop內容時,首先給他們演示一些事先制作好的精美藝術照片及網絡上收集的著名景點等,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求“學”欲,讓他們急不可待地想接觸計算機的廣闊領域。接著就是有意識地告訴他們一些網址,啟發他們去因特網中找他們喜歡的東西,讓他們領略到計算機以及網絡世界的奇妙。這樣為學生今后對計算機學習保持持續、高漲的熱情推出了一個良好的前奏。
實例二:在講授電子表格的函數表達式時,針對這種比較抽象的內容我采用了提問和講授綜合運用的教學法,運用神奇而又科學的疑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帶著激情逐一識破神奇的科學知識。如向學生提問:在電子表格里若只有10000個陌生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其他信息全無,你們能知道這10000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性別、年齡嗎?對于沒學習過的學生而言,答案肯定是“不能”,老師進一步回答“能”,而且肯定地說可以在2分鐘之內將這10000人的出生年月日、性別、年齡填寫完整。然后在學生驚訝的氣氛中引入課題內容,逐一分析講解。講解完畢后,進一步提問:假如以后在你們的工作中遇到一個任務,就是要錄入較多的人員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性別、出生日期、年齡、住址,你們還需要將這些信息逐一錄入嗎?學生會從所學知識得知并不需要逐一錄入,只需要錄入姓名、身份證號和住址即可,而性別、出生日期和年齡根據身份證號輸入函數表達式提取便可得出,然后填充即可,這樣既省時又準確,何樂而不為?學生對這一內容非常感興趣,從中感受到電子表格軟件的強大功能,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分組互動,利用小組合作進行學習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當前面臨城鄉差別等主客觀原因,造成在信息技術課上有些學生可以說是一點就通,舉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學生根本就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學有困難。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另外,我校的實際狀況不允許學生一人一機,所以我干脆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編組,把他們組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推選基礎較好的學生做小組長,互相幫助,彼此模仿示范,相互督促,分享學習成果,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成績。在合作互動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產生更強的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讓孩子們懂得協作的重要性,還解決了人多機少的問題。因此,我們不妨在學習過程中多安排一些合作活動,鼓勵學生共同解難,多進行互動交流。這比老師口干舌燥講解或一個學生利用電腦自己學習強得多。如在進行鍵盤學習及練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對于鍵盤指法掌握較慢,有的學生在練習中難于嚴格按指法要求進行練習,利用小組合作教學的優勢,讓他們之間互教、互學,又能在練習中互相監督是否能運用正確的指法。指法練習時間長了,學生開始感到枯燥,我適時開展小組之間的競賽活動,從而激發他們的練習熱情,學習效果非常明顯。
三、從任務驅動入手,讓學生體驗成功
任務驅動教學是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方式。在計算機基礎課中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利于構建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是精心設計好每堂課要完成的教學任務,給予學生明確的目標。這種目標或任務總是與一定的問題情境相聯系,這樣可以使學生能更好地利用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經驗去同化當前的新知識。如,學習Word文檔編輯中的圖文混排,就結合學生喜歡寄賀卡的特點,教學任務就是“制作賀卡”。在興趣的強烈驅動下,學生把標題和問候用各色藝術字寫上,把美麗的圖片用文字環繞或襯在文字下方作為文檔背景,最后整個文檔還利用頁面邊框功能套上彩色的藝術小邊框。它們把自己的小作品用學校的彩色打印機打出來,有的把新年賀卡、生日賀卡寄給遠方的朋友,有的制作“母親節祝福卡”送給媽媽……學生學習興趣越發高漲。經過幾堂課的設計,學生對Word的頁面設置、打印預覽等許多功能都有了深刻的認識;對藝術字工具欄、圖片工具欄、格式菜單中的各項功能都運用自如。
四、注重信息反饋,檢查教學質量
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成績,注重信息反饋和適時進行考核是不可缺少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設置相關的理論題作業來檢查學生對信息技術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時一定要通過一些實際操作考核來檢查學生的動手能力。那么,如何有效檢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呢?例如,可以采用制作“個人作品”的方式進行考核,作品可以是一張小報(考Word文字處理工具),一個小影集(考幻燈片的應用)……根據學生的考核情況所反饋出的信息,及時分析學生接受的程度,在此基礎上進行重點指導。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經常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對教學進度、教學內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態度等進行綜合評價,教師依據學生的意見和要求不斷改進教學。這樣的信息反饋,既檢查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又摸清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通過溝通信息,了解需求,必然使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趙若谷.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途徑[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