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明
家校溝通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班主任在家校溝通過程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家校溝通的過程中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為一方面家長越來越忙,留給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有些家長甚至相當長時間都無法陪伴孩子;另一方面他們又非常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一舉一動,對孩子在學校的異常表現(xiàn)非常緊張。那么,我們該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筆者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驗談談具體做法。
一、建立班級家長委員會、家長群,讓關心永遠在線
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一所初級中學,學區(qū)范圍幾十平方公里,接納來自多所小學的畢業(yè)生。很多學生離家都是非常遠的,在開學第一天,我就跟所有的家長說,不管我們離學校的路程有多遠,我們都應該把心聚在一起,孩子成才是家校共同的心愿。開學第一周,我們就對所有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摸底,最后選出五位家長成立了班級家長委員會。這五位家長有不同的職業(yè),學生畢業(yè)于不同的小學,他們的時間相對自由,同時我們還通過社區(qū)干部了解到他們的口碑也很好,我相信他們會配合我們的工作,成為家校溝通的橋梁。接下來我便召集五位成員開了班級家長委員籌備會議,跟他們提出了我的設想,果然,他們都非常支持我的想法,表示全力支持我的工作。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建立家長群。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微信、QQ等已經(jīng)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現(xiàn)在很多班主任都會建立班級的家長群。筆者認為,家長群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科學管理,合理利用,這樣才能發(fā)揮良好的作用。我建立家長群后,設定班主任和家長委員會主任為群主,然后邀請科任老師和家長加入。接下來要做的是訂立家長群的公約,我們首先確定建立家長群的目的是發(fā)布信息,傳遞資訊,交流心得,解決困惑,設好禁令。做好這些工作后就是信息的發(fā)布了,我們發(fā)布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每天的作業(yè),集體活動的相片,學校和班級的重要通知等。對于學生成績和表現(xiàn)的發(fā)布,我們把握一個原則,表揚要公開,批評要私聊。我們每天都安排一個任課老師和一個家長委員會成員固定時間在群上值班,主要是給家長答疑解惑,分享好的文章,發(fā)現(xiàn)有不和諧的聲音及時進行反饋和處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家長便把這個群當成最信任的朋友,他們能在這里捕捉到孩子在校的影子,感受到孩子成長的點滴,自然而然,他們也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
二、定期召開遠程家長會,讓家校親密無間
遠程家長會對很多老師和家長來說都是新鮮事物,傳統(tǒng)的家長會一般每個學期開一至二次,召開一次傳統(tǒng)的家長會對學校來說是一項復雜的工程,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準備;同時對家長來說,要放下手頭的工作,要請假參加家長會,有個別家長由于特殊原因無法參會,在這種情況下,遠程家長會作為傳統(tǒng)家長會的補充應運而生。筆者較早嘗試召開遠程家長會,它具備快捷、方便、實時溝通,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等特點。所以一推出便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歡迎。
召開遠程家長會一般分以下幾步。首先,在家長群發(fā)布遠程家長會公告,我們一般開會的頻率為每個月召開一次,時間為當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這樣,家長都會很自覺地在這個時間打開手機,了解家長會的情況。其次,我們要準備好學生在一段時間內(nèi)的表現(xiàn)匯總,把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情況、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然后發(fā)私信給每一位家長,同時,我們還要總結(jié)好近段時間班級發(fā)生的大事,表揚先進,唱響主旋律,發(fā)布相片及榮譽榜,一般每次遠程家長會我都會制作一個微課,家長可以實時觀看,也可以下載保存當做紀念。然后是班主任先在群上簽到,接下來任課教師和家長簽到,然后由任課教師發(fā)言,班主任總結(jié),最后是老師和家長實時溝通。對于一些沒有簽到或者沒有加入家長群的家長,我們會整理好會議記錄發(fā)給家長或者打印出來由學生帶回給家長簽收。通過遠程家長會,家長融入到了學校的教育當中,我們的教育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適時家訪,在線不如見面
家訪,是家校溝通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筆者認為,如果我們把家長當成朋友,家訪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們在逛街的時候,到家長開的店鋪里喝杯茶,路過學生家門口時,進去問個好,久而久之,家長也會把我們當成他們的親密朋友。
家訪時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摸清學生的家庭情況,要清楚本次家訪的目的和要求,準備好同家長交流的詳細內(nèi)容。其次,要合情合理地評價每個學生,對學生要樹立多元的評價觀,不能唯成績論,多肯定孩子的進步之處。此外,與家長交談時要親切自然,注意分寸。多數(shù)家長雖然望子成龍心切,但對自己的子女自然而然地存在著偏袒傾向,因此,當與家長交談時,既要態(tài)度嚴肅,實事求是,又要輕言細語,留有余地,盡量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和家長都切實地體會到教師的誠心和善意。
溝通從心開始,只要我們真正關心孩子,把我們的愛傳遞給孩子和家長,我們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距離再遠,心近了,教育就成功了。
參考文獻:
姜靈靈.家校溝通中有效性因素分析[J].亞太教育,2015(32).
編輯 丁可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