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淅琳
【摘要】在高校學生群體中,藝術類學生占有不小的比例,而藝術類學生普遍存在思想活躍、個性鮮明、崇尚自由等特點,這些特點為學生管理工作者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何把握利用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實施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是擺在輔導員面前的一個重要話題。
【關鍵詞】高校;藝術生;學生管理
隨著高等教育的連年擴招,大學生的數量逐年遞增,因此生源質量參差不齊,而藝術類專業更是成為許多文化課成績相對薄弱的學生進入大學的捷徑。與普通學生相比,藝術類學生個性鮮明、風格獨特、崇尚自由,這種特性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藝術類學生管理工作者的管理難度。
一、藝術類學生的普遍特點及行為狀況
1、文化基礎薄弱
有相當一部分藝術類專業學生從小就開始了專業特長的學習,他們熱愛自己的專業,想在本專業學有所成,勢必會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在專業學習上面,因此導致文化基礎薄弱,知識面較窄,考慮問題缺乏深度。
另一方面,近年來,藝術類專業招生規模逐漸擴大,許多文化課基礎相對薄弱、高考考取其他普通專業難度較大的學生及家長便把報考藝術類專業當成大學之路的“捷徑”,臨時改走“藝考之路”。這些臨時突擊所強迫出的“藝術靈性”,對于學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必然造成巨大的隱患。
2、個性鮮明,自我意識突出
入大學之前,藝術類考生普遍具有在外獨立培訓學習的經歷,這些經歷可以賦予或者引發他們體內的自由因子,使其具備自由、獨立的行為特征,除此之外,藝術類學生大多思想活躍、性格活潑、富有創造性,不畏懼世俗挑戰,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他們在處理事情以及考慮問題的時候過于理想主義、不切實際,一旦遇到困難,思想上便較為茫然。
由于藝術專業特有的教育模式,往往會因強調個性化發展,重視個人在專業及其它領域的突出能力,從而不太注重通力協作。因此,導致學生集體觀念和團隊意識相對淡漠,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在行為上表現出散漫隨意,不服從管理也不善于管理別人。
3、接觸實踐活動較早,滋長拜金主義
很多藝術類學生一進入高校,就表現出比較強的獨立意識、較豐富的社會經驗和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大學里相學習環境對自由,一部分學生便利用專業所長,半工半讀,早早介入社會,一只腳踏進了經濟領域,經濟意識、實用意識越來越強烈,拜金主義滋生,易收到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致使價值觀趨于實用化。
二、藝術類學生行為狀況成因探析
1、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當代社會處于新舊文化和價值觀念相互交織、碰撞的階段,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為藝術類學生這一尚處于成長中的群體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文化基礎薄弱,人文素養較低,極易受到多種現實不良思想的侵蝕,從而影響對是非、善惡、美丑的判斷和取舍。
另外,在教育界上談起藝術類學生,就會令人想起學生明顯的個性。社會上,強調自由、個性張揚等已成為藝術生的標簽。一旦被打上標簽,社會對藝術根深蒂固的思想便影響到學生對藝術的正確認識。
2、藝術類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藝術類專業的很多老師本身就是從藝術類院校畢業,有著藝術類人才的典型特性,夸張、抽象、個性、隨意的教學方式,無疑對學生來說就是權威的帶動,促使自身的發展也就成為必然,隨之就會帶來思想認識上的變化,而思想認識的變化就會帶來行為的改變,進而影響到個性的形成。
在高校的管理和教育中,對藝術類學生的管理,不能給學生較為完整、穩定、與實際情況相符、為社會所接受的學生行為準則,缺乏專門針對藝術類學生的管理模式,客觀上形成了藝術類大學生缺乏制度的監督和約束的局面。
由于藝術類學生入學錄取文化課分數線比較低,有的人認為只要專業成績好,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因此,對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工作存在馬虎應付的態度,注重了形式上的表現,忽略了學生內涵的提升,導致不少學生思想空洞,知識面下載,缺乏人文精神,社會文化基礎素質仍然普遍較低。
三、如何行之有效的進行藝術類學生管理工作
1、建立規范的規章制度,教育與管理并重
學生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藝術人才。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針對藝術類學生隨意、散漫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并執行各類規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對藝術類學生的培養既要依靠教育,又要依靠管理,兩者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具體表現在要堅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注重人性化管理,不能單純的采取嚴加的辦法約束學生的行為。管理上應以疏導的方式,與學生建立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在工作中應該努力作到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表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應該注意把握學生心態,注重因人而異,既要遵循學生的個性發展但也不能脫離全面發展的總體要求。
2、加強學生管理隊伍建設
加強學生管理團隊建設,輔導員或者德育導師以身作則,注重自身人格修養,充滿愛心,在學生的學習、生活過程中融入細膩的感情。特別是作為藝術教育專業的管理人員,必須做到嚴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則,而且最好還應該具備深厚的文化及藝術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和尊重。
以點帶面,注意學生黨支部和團支部建設,加強培養和選拔工作,充分發揮學生干部這支隊伍的作用,他們往往也是藝術修養和技能方面的優秀者,與班級同學共同語言多,管理權威性和號召力強,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之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力量。
3、加強學生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從高校藝術類學生錄取現狀來看,其文化基礎知識與其它專業學生相比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從對藝術類學生人文素質調查情況來看,其人文知識的匱乏已經達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針對這種現象,加強學生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是高校藝術類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重點。
在充分發揮藝術類學生專業特長的同時,逐步滲透思想教育管理內容,鼓勵學生參加人文類的活動以此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拓展課余社團活動,以優秀的文化引導人,提升綜合素質。
總之,藝術專業學生具有豐富的思想、情況、強烈的求知欲望,對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思想管理工作要求學校、家庭、社會結合起來,營造以學校為主體,以社會為依托,以家庭為基礎的德育環境。只有這樣才能讓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管理工作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谷自力. 新形勢下高校教學管理改革問題與對策探析[J]. 教學教學論壇, 2011(10).
[2] 翟惠根. 輔導員教育藝術的思考[J]. 中國青年研究, 2006(7).
[3] 胡昌林. 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管理工作淺析[J]. 藝術教育,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