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驪 關明坤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高校作為黨外知識分子的重要源頭和基地,是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陣地。本文系統梳理了十八大后我國部分高校在黨外知識分子工作上的一些典型做法和有益嘗試,為提高我省高校統戰工作水平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把統一戰線工作中的黨外知識分子工作定位為“基礎性、戰略性”工作。這一鮮明論斷準確地把握了形勢和時代的脈搏,恰如其分地估量了黨外知識分子在統一戰線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黨外知識分子集中,是統戰工作的戰略要地。因此,做好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對做好高校統戰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做好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意義
高校的黨外知識分子普遍社會涉及面廣、文化層次高、信息渠道多,不僅在高校教學、科研、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在社會政治生活、經濟建設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可以調動積極因素,在更大程度上發揚民主,廣開言路,使知識分子參與高校管理、決策的程度進一步加強,對于促進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設、科學決策、有效管理起著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1、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組成發生變化
隨著高校辦學的國際化,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組成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表現在:一方面,高校教師中出國人員和歸國人員呈逐年增加趨勢,很多有海外教育背景的黨外知識分子被聘為高校教師,并逐漸成為了高校教學、科研的骨干,成為了高校新的統戰對象。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很多港澳臺地區青年到內陸交流學習,很多少數民族青年也走進校園,這使得高校增加了維護民族團結的重任,成為了同港澳臺地區交流的窗口,統戰任務更加艱巨。
2、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價值取向呈現多元性
在今天這樣一個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收入分配方式的多元化趨勢日益加深,引發了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呈現多元化。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現實問題沖擊著黨外知識分子“重義輕利”的傳統觀念。當前他們不僅看重自身的社會價值,而且也開始注重物質利益的實現。這種問題一方面激發了黨外知識分子的積極進取精神,促進了高校產學研的有機結合,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少數黨外知識分子不能正確地認識和擺正個人與集體、社會的關系,出現了狹隘自私、奉獻意識淡薄等價值取向。
3、“自媒體”成為不穩定因素
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網絡已成為當今最重要的信息獲取和傳播的渠道,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已成為人們交流溝通的重要方式。網絡在推動高校教育事業發展的同時,也為各種不良信息的制作和傳播提供了條件。一些有悖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良信息,沖擊著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認識,產生了不良影響,對學校的穩定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
三、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機制方面的有益探索
十八大以來,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探索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創新工作機制,積累了寶貴經驗。
1、加強黨外知識分子思想引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高校普遍開展了“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吉林省開辦的高校思想政治大講堂活動,活動中用黨外知識分子的聲音解讀方針政策、發展形勢和社會熱點,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湖北省高校也在民主黨派成員中開展“加入民主黨派為什么、歷史責任是什么、我為高校做什么”等大討論。
2、以高校統戰工作促進民族團結
很多高校都有少數民族青年在校學習,做好部分青年知識分子工作,對于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四川大學少數民族學生較多,因此四川大學專門成立了由校黨委書記任主任的“少數民族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并成立民族學生事務管理辦公室,通過培養少數民族優秀畢業生留校擔任輔導員、設置少數民族學生助理崗位、安排擔任學生社團組織干部等方式,有效促進了民族團結穩定。
3、以高校統戰帶動港澳臺青年交流融合
做好高校中港澳臺地區青年學子工作,加強青年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意義重大。福建師范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等高校,面向臺灣學生通過設立境外新生優秀獎學金、新生專項獎助學金、臺灣學生獎學金等方式,幫助在校港澳臺學生成長進步。福建省多所高校還連續多年舉辦“海峽兩岸暨港澳大學生中華文化研習營”、“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等活動,增強了臺生對祖國與故土的認同感。
4、加強宣傳擴大高校統戰工作影響力
上海、云南等地高校都建立了高校統戰理論研究組織,注重理論研究和創新,取得了很多理論研究成果。山東大學與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合作共建“統一戰線學”學科,首次將統一戰線學作為獨立學科納入國民教育系列。陜西省在教育廳門戶網站開設“高校統戰工作”專欄,設“統戰工作交流”、“統戰快訊”、“人物特寫”、“大家談統戰”等4個板塊,加大統戰工作交流和黨外人士宣傳力度。
項目名稱:2015年遼寧省高校統戰研究課題(2015-CXTZA23)
【參考文獻】
[1] 胡志鑫. 構建充分發揮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作用的新機制探析[J]. 玉林師范學院學報, 2006,27(4).
[2] 洪 梅. 論加強當前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及對策[J]. 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08(6).
[3] 葉華青. 新世紀新階段高校統戰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新對策[J].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1(1).
[4] 魏曉文, 朱琳琳. 高校統戰工作創新的戰略思考[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0(2).
[5] 羅建平. 試論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路徑[J]. 黨史文苑(學術版), 2007(5).
[6] 黃 白. 論黨外知識分子的政治要求[J]. 理論與改革, 2003(2).
[7] 余思新. 高校“統戰成員”在統戰文化建設與工作中的多重角色與使命探析[J]. 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3(2).
[8] 伍揆祁.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政治引導必須注重“五個結合”[J]. 理論學刊, 2007(9).
[9] 姚裕萍, 周 杰. 創新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四個著力點[J]. 黨史文苑(學術版), 2008(24).
[10] 孫 強, 袁志揚. 新形勢下高校統戰工作應對宗教滲透問題的思考[J]. 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1.
【作者簡介】
趙驪(1986—),女,遼寧鞍山人,學士學位,營口理工學院經管系秘書、教工第一黨支部組織委員,主要研究方向:黨建工作及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