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倩


【摘要】本文從投影技術、視聽媒體、多媒體等三方面探討了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與最新成果,為學生創造信息化的學習環境,最終使學生達到改善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學物理;物理教學;應用分析
傳統的中學物理教學方法有板書、講授等等,而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嶄新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發揮著其重要的作用。常用的信息技術在中學物理教學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學物理教學中常用的信息技術有多媒體技術、投影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視聽媒體技術等等。投影媒體的直觀性很強、操作簡單、快捷;視聽媒體生動形象,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可化抽象為具體,變微觀為宏觀;計算機、多媒體具有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深化學生的理性認識的優點。在具體運用時,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投影技術
通常物理課堂教學中會出現演示教學,其目的是讓全班學生通過觀察這個現象發生的起因、過程、結果的整個經過,進而對這個實驗提出疑問,再思考探索這一現象發生的規律性,最后得出結論。可見度高的演示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索興趣以及探索能力,從中體現物理實驗的真實性、可靠性、科學性,為下面課題的引出、問題的提出與討論以及進一步的探索奠定基礎。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們為了提高演示實驗的可見度和可信度,一般才用放大實驗儀器、放大實驗效果、多次演示實驗或者來回展示實驗效果等等方法。但是方法實驗效果會浪費實驗藥品,實驗效果的放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多次演示實驗既浪費實驗藥品的用量,又會耽誤教學進度。在教學設計上,一個實驗只要求做一次,所以這種方式很明顯是不可行的;來回展示實驗效果也會耽誤實驗進度,并且有些實驗的現象只在那一瞬間,這種方式就會讓全班同學錯過看實驗現象的最佳時期或者不能都看到這種實現結果。在中學物理教學課堂上,采用投影技術,會大大克服上述種種那個缺陷,很大程度上提高實驗的演示效果,提高學生對演示實驗的觀察能力與思考能力。
比如:在“磁場”這一章中,我們都知道,磁場的概念特別抽象,條形磁鐵和U型磁鐵內部和外部的磁感線分布、同名磁極的磁感線分布、異名磁極之間磁感線的分布、直線電流的磁感線分布、通電螺線管的磁感線分布形狀各部相同。傳統的教學演示實驗為:先在磁鐵的上面放置一塊玻璃板,然后再玻璃板上均勻的撒上一層薄薄的細鐵屑,接著用力輕輕敲動玻璃板,從而使鐵屑在磁鐵磁場的作用力下分布形成磁鐵的磁感線圖形。這個實驗演示成功的首要條件是玻璃板必須要水平放置,也就是說來回的演示實驗是不大可能的;由于實驗的位置、方位,導致后面的同學不能清楚的看到實驗現象;多換幾個位置多方位的演示實驗,不光會浪費實驗器材的用量,還會影響教學的進度,更容易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無聊、煩躁的心理。利用投影技術,就能輕而易舉的解決這個問題。利用投影技術把教師在講臺上演示實驗的過程投影到大屏幕上,這樣磁鐵磁感線的分布情況全體學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如圖3-1)。學生對磁場的認識得到了加深,從而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學生對磁場、磁感線得到了全面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利用投影技術,既解決了學生看不到實驗結果的問題,又節省了教學時間,還方便了老師的活動。
二、視聽媒體
有些實驗的演示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伴隨著一些和實驗重點現象無關的實驗解說、操作以及現象,會增加課堂的枯燥性、無趣性,學生容易產生厭煩的學習心理。采用攝像、剪輯技術,為學生提供實驗的全過程,既突出了實驗現象,也不失實驗的真實性。比如,在探究“水沸騰”這個實驗的時候,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提前把水沸騰的過程用攝像工具拍攝下來,然后用視頻剪切軟件把水沸騰前、水沸騰時、水沸騰后的情景給剪切出來,最后用多媒體的形式給學生呈現出來。這樣既增加了實驗的實效性,又避免了一些影響實驗的客觀因素。
中學實驗教學中一些高成本、高風險、高技術要求或復雜裝置的實驗演示,在課堂上難以得到成功的演示,這時可以利用錄像技術進行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實驗裝置和實驗觀察的過程,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能,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實驗是訓練學生學習實驗基本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徑。一些操作更為繁雜的實驗,通過視頻錄像技術,給學生正確、規范的示范,以避免教師在進行實驗演示時的操作失誤。如對學生的實驗基本操作中的“看、裝、調、測、讀、算等的教學,采用錄像技術進行演示,同時對操作要點進行局部放大、停頓、講解,使學生不僅能理解實驗的原理,規范實驗操作,更能體驗正確的操作步驟,對學生理解、掌握并熟練運用這一知識點提供先決條件。
三、多媒體
中學生的好奇心強,對五彩繽紛的網絡世界充滿好奇心,總想知道一切,總想掌握一切,但是中學生的可塑性又很強。如果這個時期,教師恰如其分的做好領導者這個角色,利用信息技術把學生帶到一個神奇化的物理世界,就會讓學生對物理產生濃烈的探索興趣。利用計算機,通過Microsoft PowerPoint、Flash、Photoshop、Authorware等軟件,可以制作出符合實際情景教學的動畫、課件。多媒體集聲音、圖像、視頻和文字等媒體于一身,還能做出聲情并茂的效果,有利于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提高學生記憶能力的提高。比如,在人造衛星這一節時,利用Flash制作一個模擬“神州七號”繞地球運動軌跡的動畫(如圖3-2),通過視頻學生觀察到衛星繞地球運動的軌跡。學生“親眼”看到同步衛星繞地球的運動,這既能加深學生對衛星繞氣球運動的印象,又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以及對宇宙進行探索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萬 虹. 信息技術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應用問題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 ,2006.
[2] 蔣 軍. 信息技術在蘇州市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調查研究[D]. 蘇州大學, 2011.
[3] 林斯坦. 現代信息技術的特性與學習方式的變革[J]. 中國教育學刊, 2003,07:53-56.
[4] 楊尚琴. 《信息技術及其發展》教學案例[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4,0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