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項梅
摘 要:一直以來,許多學生學了幾年英語之后仍然是“啞巴英語”,特別是農村初中的孩子,無法把所學英語用于實踐,無法與別人用英語交流。但學英語是為了交際,而不僅僅是為了考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關鍵詞:“聽”的訓練;“說”的訓練;聽說結合
一、聽
1.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在上英語課時,我盡量多說英語,特別是課堂用語,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幫助他們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剛開始時學生感到別扭、聽不懂。這時,我就輔以動作、圖片等,讓他們明白我的意思。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情況有所好轉。
2.尋找好的聽力方法
聽短文的時候要求學生抓住重點,不一定要把每個單詞都聽出來。例如,在講課文時,我都讓學生聽課文錄音。在聽之前問一兩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聽。比如講授牛津初中英語(9A) Unit 2 Colour課文時,我先提出問題:How many colours are there in this passage?What are they?讓學生合上書聽錄音,聽后回答這個問題。然后讓學生打開書跟著錄音一句一句地讀課文。如果是簡單的對話,我就讓學生合上書聽,然后重復,以鍛煉他們的聽力。在訓練學生聽力的同時,我還教給他們一些應試的技巧。例如,我告訴他們在做聽力題之前要先把題目看一遍。有圖畫時要看清圖畫是什么,根據對話或短文選題時,要先看一看選項,猜一猜對話或短文所說的內容。如果聽之前不看的話,等到做的時候再看會出現來不及的現象。
二、說
1.訓練學生說句子
剛開始訓練時,我讓學生說簡單的句子。在講授語法時,我通常在舉出幾個例子之后讓學生自己用所學的語法造句。例如,牛津初中英語(8B)Unit 6語法是“It is”+ adjective +“that”,“It is”+ adjective+“to”-infinitive和“It is”+adjective+“for…”+“to”-infinitive這三種結構。在我講過之后,我讓學生就這三種結構分別舉出一個例子。有一個學生是這樣寫的:It is difficult that I learn English well. It is difficult to learn English well. It is difficult for me to learn English well. 用這種方法既能看出學生有沒有掌握所學知識,又能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2.讓學生表演對話
每當遇到學習對話時,我都會讓學生表演這篇對話。學生可以直接用課本上的對話,也可以自己改編與課本上類似的對話。例如,牛津初中英語(8B)Unit 1 Comic strip中Eddie與Hobo的對話。在學完之后,我找兩名學生到黑板前面來表演。這兩名學生表演得非常出色,他們不僅說出了對話,還用文具盒當作Hobo的碗,還輔以生動的表情,比如Hobo看不到自己的食物時奇怪的表情,Eddie吃了Hobo的食物有點過意不去的表情,還有Hobo生氣的表情。這些表情他們都表演得栩栩如生,下面的同學都給以熱烈的掌聲,頓時課堂氣氛高漲,其他同學都躍躍欲試,想去表演這個對話。
3.朗讀或背誦課文
朗讀對學生來說也很重要,讀多了自然也就會說了。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早晨大聲朗讀十五到二十分鐘課文。學困生我只要求他們把文章熟讀,對于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我則要求他們能夠背誦。這樣對他們的口語、翻譯句子和寫作文都很有好處,還能培養他們的語感。
三、聽說結合
1.先聽后說
學對話或課文時,我通常會讓學生聽錄音,然后跟著錄音說。有時我給學生聽一段簡單的材料,然后讓他們說說材料的大意,這樣既練了聽力又練了口語。
2.問答或者編對話
提問讓學生來回答,或者讓學生編對話一問一答,這要求學生先要聽懂老師對學生所說的話,然后說出自己的答案或觀點。
3.Free talk或者Duty report
每天上課前幾分鐘我都要求學生準備Free talk或者Duty report。在Free talk里,學生可以幾個人一起表演對話或者小短劇,下面的學生邊看邊聽,然后表演的同學就他們所表演的內容提問,讓下面的同學回答。在Duty report里,學生一般要報告一下當天的日期、星期幾和天氣。然后做匯報的學生說一篇自己準備的小短文,最好與最近所學內容相關,說過之后向其他同學提問。這樣,說的人要聲音大、發音準,最起碼能讓同學聽明白,這樣鍛煉了他們的口語。同樣,聽的人為了能回答問題都會全神貫注地聽著,這也鍛煉了他們的聽力。這種練習在聽說訓練中也是常用的、有效的方法。
總之,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的形成與讀、寫也是相互促進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多注意培養聽說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不能讓英語成了“啞巴英語”。
參考文獻:
劉子鵬.如何在新目標教學中開展“聽”“說”教學[J].英語報·教師版,2006(44).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