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光
自從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教育教學一線工作,三十幾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要想在課堂上緊緊吸引住學生,使其認真投入學習中來,讓學生喜歡你、喜歡數學課,首先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課堂中教師語言要風趣幽默
大家都知道,如果長期讓你面對一個面無表情、語言生硬的人,你會怎樣?一定是反感;如果讓你看個風趣幽默的小品,你一定喜歡、愛聽、愛看,甚至有百看不厭的感覺。如果在課堂上,學生有了答案,等待老師的肯定時,老師說一句“恭喜你,答對了!”往往會打破師生之間無語的尷尬現象。當學生敬畏老師不敢發言時,你說“老師真的可怕嗎?”學生可能會心一笑,思維一下會活躍,課堂氣氛不會那么緊張。師生關系拉近,學生就會喜歡你,樂于上你講的課。總之,在課堂上教師適當地運用一些風趣幽默語言,會打破師生課堂互動交流中的僵局,教學氛圍也會輕松愉快,教學效果更會事半功倍。
二、引入新課要短而精
我們知道,學生學習的黃金時間是一節課的前20分鐘。此時間段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活躍。過了這段時間,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和思維靈活性會明顯下降。幾十年的工作經驗發現,引入新課時間不宜過長,內容不宜過多,要有針對性。要像寫作文一樣,開門見山,直接呈現,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擇引入的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生厭,對新知才會產生興趣,注意力也會有效得到集中,思維會更加專注,他們才會更有效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所以,我們要在引入新課時,采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事物,但不宜過多,做到精準進入。
三、教師要經常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我們在語文中學習都知道,敘述一件事要有幾種方式。那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什么不能借鑒一下呢?你經常平鋪直敘,時間長了,學生會知道下一環節老師要做什么,長此以往,學生會失去興趣,覺得你上的課枯燥無味,甚至是一種折磨。如果我們采取像作文中倒敘、插敘一樣,根據教學內容不斷變換教學模式,學生就會感覺到每節課都有不同,讓學生始終處于一個新的學習思維環境中,打破原有定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大提高,也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氣氛也會因此而活躍。
四、練習要有挑戰性、刺激性
電腦游戲為什么人人都喜歡呢?無非是其具有挑戰性、刺激性和趣味性。如果我們在課堂練習中,教學設計也像做游戲一樣,設計幾個關口,進行闖關游戲,隨著每一關的挑戰,完成練習任務,學生不但學習到了新知識,而且不會感覺疲憊,同時還會激發學生的斗志和勇攀高峰的愿望,樂不釋手。
五、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使學生真正得到發展
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要讓課堂充滿活力,使學生得到發展。但有些課表面上進行得很順,有問有答、有說有笑,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整節課也讓人找不出多少毛病,但總讓人覺得缺乏交流,缺乏實質性的碰撞,沒有鮮活的生命感受。富有個性的過程是不斷生成新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腦子里有問題,再去思考,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有些時候,教師不應唱獨角戲,把學生的時間和空間都占去,學生沒有探索、獨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就提不出問題,更不能產生思維的碰撞。
六、精心編寫教案
教案是一節課的教學實施的文稿,是教學計劃具體詳細的書面方案,是一系列備課的碩果。編寫教案可以使上課有案可循,使教學過程條理化。教案是教師檢查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依據,也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業務的重要學習資料。因此,凡是任課教師,不管教齡長短,都要認真寫好教案。教案的編寫沒有整齊劃一的要求,因人而異,因時制宜。有經驗的教師可以簡略一些,新教師則要盡可能詳細一些。
一般來說,可包括以下一些層次和要求。(1)教學目的。即本節課具體要達到的目標。要寫得簡明扼要、恰如其分。(2)教學內容。即本節課的教學主體,一般可用課本上現成的標題,或教師提煉的陳述語。(3)教學的重難點。(4)教學方法。陳述根據教材的特點所設計、構思而完成教學任務所使用的工作方法。通常有講授法、問答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實驗法、發現法等,此處要寫得詳細,比如,講解法講的哪些知識點,討論法分成幾組、內容是什么、用幾分鐘等。(5)教學手段。“黑板+粉筆”不可少,板書、版畫的安排應有個整體規則,做到重點突出、詳細得當、條理清楚。對難以理解的抽象理論可用多媒體增加內容的形象化、生動化,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用多媒體增加信息量。(6)教學過程。這是教案的核心,它包括整節課自始至終的全部教學活動,要體現知識段落、邏輯關系、講練時間的分配具體內容。(7)教學札記。即課后分析、教學總結。教師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自我反饋和總結,包括教學計劃的實施情況,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得當,有成功的經驗也有不足的經驗,最后應提出改進的措施。這是教師積累經驗、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
參考文獻:
劉洋.淺談怎樣上好一堂教學課[A].中華教學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