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一、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政治課要求
新課程改革倡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要求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變為引導者,從課程計劃的執行者變為教學情境的設計者和開發者。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初中政治作為初中課程中的主流科目,對思維的鍛煉和培養尤為重要。初中政治課能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和理解,讓學生思想環境更加純凈尤為重要,能幫助學生在理性思考與發散想象中取得合理平衡,為學生角色轉變過程提供更加科學而穩定的推動力,打造符合時代要求和發展目標的創新型人才。
初中政治這門課程是學生政治學習的啟蒙教育,但相比語文、數學或英語等課程,政治對于初中生來說,顯得過于枯燥乏味,學生會對本門課的學習提不起熱情。那么,如何有效地開展初中政治教學是擺在政治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作為初中政治教師,我們一直不斷研究思想政治課程的有效性教學,積極學習新課改的核心內容,創新教學方式,以期改善教學效果。
二、當前初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初中政治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取得了許多有益的教學成果。但是縱觀整個初中政治教學,其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我們去解決。下面就初中政治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給予分項說明,具體如下:
1.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普遍認為政治課不是主要課程,不是學習的重點,只要考前死記硬背就能考到滿意的成績,只要不影響整體成績就行。這些觀念的學生對政治學習不夠重視,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對政治教學缺乏熱情,對教材教案按部就班,課堂的整體學習效率低下。
2.教學思想中學生為主體的意識不強
大部分初中政治教師的教學思想過于陳舊,在政治教學中仍以書本知識的說教為主,學生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來應付最終的考試。而且教學過程比較刻板,忽略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和特點,沒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學生很難從課程本身得到較為深刻的感受和體會,完全違背了新課程改革中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思想。
3.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單一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許多初中政治教師也在嘗試改變教學方法和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同時也很容易產生理解上的錯誤。如,盲目地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刻意地減少授課的內容,導致學習重點難點無法突出;如一味地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講授了大量課外信息,忽視了學生的情境感受和知識同化、順應的過程,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不升反降。
三、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要從方法、氛圍和情感三個標準來判斷,要不斷思考學生在課堂中究竟學到了什么,課后得到了什么,這也是初中政治教學有效性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幾點提升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1.加強政治教師隊伍的培訓,提升教師教學技能和素養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教師自身的思維方式和教學技能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學校或學科組要充分重視政治教師隊伍的培養,讓教師接觸先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鼓勵教師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政治教師也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要經常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再結合反思不斷去調整自身的教育教學,在反思中促進個人的專業成長和教育教學技能的提高。
2.創新教學思路,改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初中政治教師要改變原有的課堂教學思路,摒棄原有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1)課程內容的設計盡量跟實際生活中的時事和當今社會熱點相結合,讓學生便于接受和理解,也讓學生感受到政治理論的實用性。(2)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把將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有趣,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從而提高課堂有效性。
3.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豐富的案例教學
傳統的政治課都是以照本宣科的講授式為主,知識主要是政治教材,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對課堂學習沒有一點興趣可言,久而久之,學生對政治課產生了厭學和應付情緒。我們要讓學生作為政治課的主體,老師作為主導,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比如開展一些演講比賽、舞臺劇表演等形式,或者講述恰當的、有寓意的案例,營造一個輕松的授課環境,讓知識更容易進入學生腦海中,更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4.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按照政治教材的內容照本宣科地講授會讓知識產生很枯燥的感覺,如果通過網絡和多媒體技術讓政治知識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既能體現政治學科的時代性,又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了教師的教學魅力。比如,播放關于神舟飛船發射的紀錄片,播放奧運會的紀錄片,也可以把《焦點訪談》的視頻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讓學生感受到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增強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也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識,更愿意在生活中運用政治知識。
參考文獻:
王北平.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5(2).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