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標
摘 要:如何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都應重點研究和深入思考的問題。班級管理得如何,對于學校德育工作和素質教育的實施,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在如今新課改之風大力盛行的背景下,應該創新班級管理模式,克服傳統管理模式的弊端,這無論是對學生自身成長的發展,還是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班級;管理模式;創新;雙主型;個性化;理解型
當前班級管理常見的類型為家長式管理、保姆式管理、警察式管理、封閉式管理等,這些管理模式是不符合現代管理學理念的,所以,作為初中班主任,我們一定要積極地探索和研究符合現代管理學的理念,構建適應新時期教育和符合學生發展特征的班級管理模式,從而使青少年健康成長,在整體上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
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對新時期創新班級管理模式的幾點感悟和心得進行詳細說明與闡述。
一、實施“雙主型”班級管理模式,實現班主任主導和學生自主作用的相結合
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具有專制性特征,缺乏民主,班主任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學生則處于一種被動消極的狀態,缺乏自主的參與性。而現代管理學理論提出,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管理,充分運用自身能力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所以,我們就可實施“雙主型”的班級管理模式,即班主任和學生都為班級管理的主體,班主任的主體作用核心是“主導”,學生主體作用的核心是“自主”,讓師生共同參與班級的管理。
實施這種班級管理模式,班主任首先要樹立新的教師觀和學生觀,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師者,還是學生道德品質發展的引導者,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全面發展。另外,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他們提供充足的空間,讓他們自主思考、自主管理。其次,要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制定制度時也要深入學生中,傾聽學生內心的想法,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制度制定的想法和建議,最后,經過班主任和學生共同商議,制定出符合班級實情和學生實際的班級管理制度,這樣,由于制度的制定不是由班主任包辦的,而是師生共同商討得出的,學生會更加樂于去遵守,既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參與,也調動了學生遵守班級管理制度的積極性。
二、實施“個性化”班級管理模式,取得班級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個性化管理,即突破常規,明顯區別于以往管理模式的一種管理方法。在班級管理中實施這種管理模式,可以讓學生感覺到新鮮感,變得樂于、積極配合我們所采用的管理措施,同時也因為富有創造性和創新性,所以能取得班級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比如,我們可以利用網絡通信工具,如微信、QQ等,建立微信群和QQ群,成員為學生和學生家長,教師可以隨時在群里發一些有關班級最新情況的動態,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所在班級的情況以及孩子在班級中的表現,也可以讓學生在群里暢所欲言,發表自己對班級情況的看法,從而促進班級的建設。另外,我們也可以按照班里學生的不同特點,將全班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從事班級的各種管理活動,如學習管理、紀律管理、衛生管理、活動管理等,這樣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的平等性,激發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并保證班級管理的合理有序,實現學生與班集體的共同發展。
三、實施“理解型”班級管理模式,建立和諧寬松的師生關系
理解型管理模式,即人性化、民主化的以“理解”為基礎的新型管理模式。在班級中實施這種管理模式,可以創建特色班級文化,同時注重師生互動、師生平等,建立一種和諧、寬松的師生關系,學生的精神與身心也能得到完全放松,從而以歡快愉悅的心態參與班級的管理。
比如,我們可以加強班級環境的建設,如利用班會活動、課外活動、宣傳欄、教室環境布置等來體現班級文化特征,這樣也能為師生創造一個和諧的人文環境。另外,我們要主動走進學生,靠近學生,傾聽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知道現在的學生都在想什么,即關注他們的情感,并結合他們的情感對班級進行有效的管理。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深入思考兩個問題:如何對待和處分違紀的學生?如何批評學生怎樣才能讓學生虛心接受批評?然后,結合自己的理性思考,對這兩個問題提出合理化的措施和建議,并有效運用于實踐。總之,通過實施理解型班級管理模式,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和諧寬松的師生關系,從而使學生在被管理的過程中也能體驗到快樂,感受到幸福。
綜上所述,班級管理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既關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影響學校的辦學質量。作為一名初中教育工作者,我們一定要及時走出傳統班級管理模式的誤區,深入學習現代管理學理論,尋找適應新時期教育和中學生特征的班級管理模式,從而使青少年健康成長,在整體上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華.新課改視角下的初衷班級管理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
[2]張建霞.初衷班級管理模式現狀分析與反思[J].教學與管理,2015(5).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