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摘 要:農村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是對農村地區較城市課程資源相對短缺狀況進行有效彌補。目前開發鄉土課程資源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試圖通過對個案學校的訪談調查,并結合文獻法、理論分析法等方法,探索當前我校研究的現狀,進而把握當前農村小學鄉土課程資源開發狀況,最終為農村小學開發鄉土課程資源提出一些可供參考的方法與建議。
關鍵詞:農村;地方資源;開發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對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已經成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一個新的重要特征。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課程資源也稱為教學資源,就是課程與教學信息的來源,或者指一切對課程和教學有用的物質和人力。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標。然而,長期以來,農村學校對課程的理解相對來說比較狹隘,基本上局限于“教科書”。現在看來,這種觀念不能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也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學生素質的要求,更不能適應學生學習廣泛而豐富多樣知識的需要。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和應用地方課程資源,已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舉措。
地方課程資源是寶貴的資源,是因為它真實、易觸摸,價值高、可信度高、生命力強。就廣大的農村而言,各地都有自己的一方水土和風俗,都有著地方特色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人文景觀,它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去開發,為學生構建活躍、輕松、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獲取知識的渠道,為學生搭建將課本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的平臺。指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走向社會、了解社會,使學生在身臨其境、潛移默化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探索開發和利用地方課程資源的途徑。教師作為課程組織者和實施者,要善于發現、開發地方課程資源的途徑,使我們的課程植根于現實生活,具有長久不息的生命力;教師還要做開發與利用資源的有心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更多地接觸鄉土材料,增加實踐的機會。根據學校技術裝備與師資情況,除按教體局安排教師外出學習外,學校將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學習現代技術方面的理論,并不定期地請專家對課程研究實施的過程進行指導。與此同時,還要加強與兄弟學校的聯系交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定期舉行觀摩課,進行備課評價,采取抽樣問卷調查法,搜集研究資料,領導教師共同探討實驗情況,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基于信息技術能夠開發并積極利用地方課程資源。銅陵作為中國古銅都,人杰地靈,物產豐富,歷史悠久,可做地方課程資源的內容數不勝數,這就需要教師有敏銳的觀察力與積極主動的意識,讓學生感到課程就在身邊。我們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多方利用地方課程資源。農村學校的課程資源在圖文、影視、會議、場館、街道等資源方面明顯劣于城市,但農村學校在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等資源又明顯優于城市學校。如,我們西聯鄉的再興圩蘿卜、太平街燒餅、石佛山廟等均有著鮮活的生命力。例如,六年級的《家鄉推介發布會》的實踐活動,因為這是他們身邊的事物,他們會通過調查、參觀、訪問、實踐等學習方式去了解家鄉的特產,而且在“新聞發布會”上會滔滔不絕。
由于我校所在區域的經濟文化發展有自身特點,因此開發地方課程資源,要根據我校的具體情況,在選擇課題方向,確定指導力量,獲得信息資源的途徑時,制定適宜的辦法。普查是開發地方課程資源的基礎工作。課程資源充足是地方課程成功的要素,因此,我們積極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和途徑摸清本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做了一次較徹底的普查,充分占有資料。課程資源的篩選是在普查的基礎上進行的。開發地方課程資源時,首先注意分析我校的情況,找出自己的優勢、文化特色,使地方課程既能依靠現有的優勢,又能使本地經濟文化特色得到進一步凸現和發展。不論何種類型的課程資源,不論是校內的還是校外的,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只要對地方課程的建設有利,都應“拿來”,為下一步的提煉做好準備。所選的資源并不是都能利用,必須進行進一步提煉才行。這是地方課程資源走進校園、走進課堂的關鍵一步。
三年來,我們按部就班地實施第一批專題任務:“鐘倉排灌站專題”“再興圩農產品專題”“石佛山廟專題”“美好鄉村專題”,指定專題負責人,教師全員參與。本課題負責人負責整個課題研究工作,并組織管理好各個專題的正常活動,專題負責人負責每一專題的正常開展,并組織管理好本專題的研究工作。我們注重過程管理,及時總結研究情況,開發的“鐘倉排灌站專題”“再興圩農產品專題”“石佛山廟專題”“美好鄉村專題”正在完成編冊,正擬開辟新的專題。
通過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我校教師的教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在有關課例、論文、活動的評比中,我校教師頻頻獲獎:童智慧老師2014年在第七屆全國中小學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中獲得二等獎。胡劍平老師在 2013年縣小學語文教學大獎賽中獲一等獎。錢科老師獲銅陵市小學、初中信息技術優質課評選二等獎。2013年我校榮獲“中國移動校訊通杯”第十四屆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校訊通”專項作品優秀組織獎。2014年全市優秀教育技術論文、微課等六項電教學術作品評比我校有六人次獲獎,2014年全省訊飛杯電腦制作比賽中我校有四項作品分獲二、三等獎,均創下歷年之最。回顧以往,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積累教育資源,建立信息資源,整理出論文案例集,為進一步編寫校本教材做好準備。我們將定期舉辦課題研究交流、展示活動,推廣經驗,總結提高,以促進我校教師業務水平的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陳惠英.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捕捉、利用與開發學生資源[J].教育科學研究,2005(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