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俠
摘 要:新課程核心理念中強調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質量,因此如何運用課堂優化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應該引起教師的普遍關注。隨著新課程的出臺,素質教育成為目前教育的重點,因此,要想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就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因此課堂策略的優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課堂策略;學習能力;學生
教學行為分為很多種,但是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師生間的溝通交流的方式則是課堂討論,這種教學行為能夠將課堂氣氛調動起來,增加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更能加深對課堂教學的理解程度,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學生在相互的交流中,互相發表自己的意見,鍛煉自己的思維分析能力,增強競爭意識,同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但是在優化課堂策略的時候,還應該注意一些問題,很多教師在教學時注重形式上的學習方法,卻忽視了現場的方法教導以及對學生的目標要求,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失目標,無法形成有組織的學習局面,同時還會出現不同性格學生的表現程度不同的情況,一般沉默寡言的學生發言的機會比較少,而性格活潑的學生發言的機會較多,更有許多學生完全不發表個人的意見,只是隨大流。因此,教師要想運用課堂優化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就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
一、分組和分工要明確
課堂優化策略包括小組間的合作學習,這是一節課是否有效率的前提,教師要對全班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確保小組成員之間能夠互幫互助并且公平競爭。不僅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分配,也要根據能力以及成員間的性格進行組合,這幾個方面的因素都需要貫徹“互補競爭”的原則,保證每個小組之間大致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樣才能加強班級內部的學習競爭力,從而增強動力以促進合作。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習小組劃分為四個模塊,每個模塊代表一位同學,模塊一是小組長,模塊二是記錄員,模塊三是匯報員,模塊四是資料員,教師在挑選小組長的時候,要挑選那些具有較強組織能力的人,不能故步自封,要懂得創新。其他成員在小組長的安排下各司其職,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不能有個人中心的現象,也不可以出現學生搭便車的情況,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會得到顯著的提高。
二、目標和指導要科學
課堂討論雖然是優化課堂的一種方式,但是不能流于形式,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專門挑出來,作為有價值的內容供學生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自己搜集素材,經過小組成員之間的探討交流,才會明白各自的不足之處,從其他人那邊汲取長處,補足自己的短處,這樣的討論才是有效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許多問題,教師在指導的時候不能一蹴而就,要讓學生自己慢慢摸索,因此不可以在講解的時候將所有要點說出來,要多傾聽學生的觀點,在學生走入誤區的時候,要立刻組織好自己的語言,加深解說的說服力,最后綜合各個小組間的意見,將之記錄下來。
三、運用和調節要適時
課堂優化的形式多樣,教師要根據每個問題的難易程度來選擇運用什么樣的形式進行課堂討論,以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有表現的機會,有所收獲。學生發言時,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調節,比如將機會留給一些發言不夠積極的學生,或者讓整個小組進行組內發言,從而提高小組的討論積極性。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意調節,整個課堂就會出現“一邊倒”的現象,學生的參與度會逐漸降低,這樣就無法達到課堂討論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實時傾聽學生的言論,觀察學生的表現情況,在大方向上進行調控。
四、鼓勵和評價要積極
每個人在付出努力后都渴望成功,與他人分享喜悅,更希望自己的成果得到他人的認可,對于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努力,不管結果如何,都要適當地表現出對努力學習的學生的贊同,特別是對于表現比較突出的學生,他們在得到老師的認可之后會更加自信,在下次的學習中會付出更多的精力,獲得滿足感。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與學生多溝通交流,觀察學生的成果,鼓勵每一位學生,肯定每一位學生,當學生成功后,思維會處于亢奮的狀態,思維的活躍度會更高。但是,當某一位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答錯了,引得整個課堂捧腹大笑,這時候教師必須給予回答問題的學生以肯定,不能在行為和言語上露出一絲嘲諷,這樣可能會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造成重創,只有積極的鼓勵和評價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每位學生都是班級的一分子,要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從課堂教學策略的優化入手,用課堂討論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氣氛,掌控全局的同時把握好時機,真正從策略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安少靜.改進學習方法優化英語學習[J].科技創新導報,2014(13).
[3]劉艷艷.影響學習策略選擇和使用的因素[J].內江科技,2011(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