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禮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關于數學教育的一份報告《人人關心數學教育的未來》中也提出:“沒有一個人能教好數學,好的教師不是教學,而是能激發學生自己去學數學……”從中我們可以真切地體會到,自主學習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必要途徑。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呢?筆者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希望拋磚引玉,能得到同行的斧正。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催化劑。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情景或實例引入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數學知識。
比如,在教學“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體育課上,教師讓學生圍繞一個三角形的花壇慢跑,但是小紅發現每次轉彎的時候都比直線跑步要困難很多,于是他將自己每一個拐彎的時候的地方都轉了一個角度(∠A、∠B、∠C)。等小紅回到起點的時候一共轉了多少度呢?每個拐角的外角是多大呢?關于花壇的拐角可以說是每個學生都知道甚至好奇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拉近學生和數學課堂之間的距離。學生對這個問題有了興趣之后,會更樂于認真地思考、鉆研,進而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二、尊重學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營造民主的心理氛圍
創建積極自主的課堂環境關鍵在于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關鍵是教學民主,教學民主首先體現為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教學中的尊重體現在對學生的人格、愛好、興趣的尊重,也體現在對學生的要求、選擇和差異的尊重。惟有這樣的尊重和寬容,才會在教學目標和效果的設想上考慮從各個角度、層面去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才會使學生在教學中品嘗到被尊重、被信任的安全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有信心迎接學習的挑戰。具體操作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1.教師提出探索性目標,激勵學生學習動機;
2.師生感性思維應同步,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3.適時引導學生質疑設問,使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
4.師生協作解決問題——師精講引領: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
5.要讓學生動腦、動手,使學生對知識能自求得知;
6.教師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引領學生積極深入探究,把學習與創造結合起來。
三、注重教師導學,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
“凡是學生能發現的知識,教師絕不代替;凡是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教師絕不能暗示”。導學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形成能力、體驗成功的過程。但目前在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偏差,認為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多說,教師少說;學生多活動,教師做輔助,這樣就片面曲解了自主教學。筆者不是抹殺教師的主導(指導)作用、拋開學生的獨立活動;而是師生合作,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會學生學習。維果茨基把現實的獨立完成任務的認知水平與通過別人幫助和進行模仿所能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稱為“最近發展區”。這一理論對于我們教師的借鑒意義在于開發和有效利用學生的模仿能力,這將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
四、根據教學難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中常有一些比較特別的題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重點、難點設置具有針對性的題型,比如一些學生經常出錯的問題。利用這些題型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教學內容。
比如,若平面上A、B兩點到直線CD的距離分別為m、n(m>n),則線段AB的中點到CD的距離為多少。這種問題通常是學生考慮不夠全面的題目類型,在解答時比較容易出錯。但正因為這樣,才更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以此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五、創建有助于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廣闊的空間
1.教師要努力在教學中建構數學知識的“探索點”,創設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機會。優秀的數學教師應是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課堂上應努力創設主動探索空間,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使其外部活動逐漸內化為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從而獲取知識,發展智能,以更積極的姿態自主參與學習活動。
2.要相信學生,擴大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空間。“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為主體、生是主角”的開放課堂教學,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廣闊的空間。比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時,課本上只是延長三角形底邊并做出一邊的平行線引導學生做出證明。我則是把問題交給學生,首先讓學生猜想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再讓學生提出自己證明的方法。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異常活躍,自主探究情緒十分高漲,在相互合作、相互討論中進而又出現了好幾種方法,整個過程充分發掘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當了一次“研究者”和“探索者”,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了他們主動探索的精神。當學生列出幾種證法后,我又追問:“那么多邊形內角和是多少?”學生答“(n-2)·180”,并把他們自己總結出來的證法寫在黑板上。這就是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豐碩之果。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學習,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發現數學、喜歡數學,并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境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發現并主動獲取知識,才能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素質。只要我們深鉆細研教材,堅持改革,在教學中給予學生足夠的重視,并不斷地進行培養和訓練,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