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
摘 要:微課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不但提升了初中科學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對教育教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由此,作為初中科學教師,應在日常的科學教學活動中積極探討如何進行微課教學。以對初中科學微課的設計與反思為課題進行探討,以此強化科學的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課;設計;反思;教學方式
微課是一種微型的課程,主要是通過微型的教學視頻對學科知識點進行在線視頻教學。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主體明確,資源多樣化以及結構獨立。而對初中科學進行微課的設計與反思,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強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科學水平,為學生今后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
一、科學的微課設計
1.微課選題
要設計科學微課,最先要做的就是進行微課選題。而微課選題要確定范圍以及突出重點,且要有針對性。例如,在華師大版初中科學七年級上冊第七章生物的多樣性第一節《生物物種的多樣性》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針對這節知識來進行微課選題,讓學生通過微課課題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點以及重要知識等,以此強化教學效率。
2.微課問題設計
通過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能夠通過對問題進行探究提供對學科知識的認識。由此,教師在進行科學這門學科的微課設計中,應注重進行微課問題設計,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了解與學科相關的知識,提高對科學的認知。例如,在《生物物種的多樣性》的微課問題設計中,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一節的內容,來設計問題,譬如這一節的重點是物種的多樣性,難點是理解生物多樣性的三種含義以及確定生物物種的三個條件,教師就可以以此來設計像“請同學們通過視頻以及課本上的內容來探討物種的多樣性”等與知識點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深化知識。
3.微課學習環境設計
微課的學習是需要一定的平臺才能實現的,由此教師在進行科學的微課設計時,必須重視微課學習環境的設計。微課學習環節的設計必須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也就是要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來制訂。例如,在《生物物種的多樣性》的微課設計中,教師就可以針對章節內容對微課學習環境進行設計。本節的重點是讓學生能夠理解物種的多樣性,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資源以及一些毛色不同的貓狗等觀察圖向學生展示,為學生創設微課的學習環境。
4.微課教學活動過程設計
微課設計是一種結構的構建,是將教學活動的思路、重點與難點、教學過程、教學組織等進行整合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中,教學活動設計尤為重要。故而,教師必須認識到微課教學活動過程設計在科學微課設計中是重要的一個部分。而進行微課教學活動過程設計,就需要教師具有構建主義的能力與剖析教材內容的能力,如此才能進行有效的微課教學活動過程設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當然,教師還必須注重對教材的分析與理解,在科學微課設計活動過程中注重滲透教材與教學內容。例如,在《生物物種的多樣性》的微課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首先需要將《生物物種的多樣性》這一節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其次就是通過教材確定《生物物種的多樣性》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了解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含義,生物物種多樣性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教學重難點:物種的多樣性以及物種多樣性的三種含義和確定生物物種的三個條件;教學過程圍繞什么是物種,如何確定生物物種展開。就這三個方面進行有效整合與構建,以此為主要內容進行科學微課教學活動過程設計,從而讓學生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學習。
二、科學微課的設計反思
科學微課的設計是一種以教學資源為承載的教學方式,故而并沒有強而有力的理論依據。由此,教師要設計行之有效的科學微課,要想通過微課教學提高學生的科學水平,教師就需要建立設計理論的相關原型,也就是具體的實踐。因此,在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學生的表現與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統計與總結,并進行反饋,并不斷進行完善,再將這些結果運用于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以此來檢驗科學微課的設計是否合理。如此才能實現不斷修正科學微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提高科學微課教學的質量與水平。
科學微課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微課教學進行研究,是不斷提高教學過程的過程。在科學微課的設計與反思的過程中,為科學教育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與實踐的基礎,有效地提高了科學課程的教學效果。當然,在科學微課的教學中,還是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更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進行實踐與探索,從而更好地進行科學微課的設計與反思。
參考文獻:
[1]李建英,石秋香,包艷宇.科學素養視角下古典益智玩具網絡科普平臺推廣探析[J].辦公自動化,2015(22).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3]葉培仁.淺談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整合的探索和反思[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