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慧軍
小學班主任是一項充滿智慧和愛心的工作。每位班主任不付出艱辛的勞動和辛苦的汗水是不會有收獲的,他們不但要在所擔任的學科教學中鉆研探索,同時還要努力培養一個團結奮進,健康向上的班集體。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我擁有最多感悟的是“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會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
一個新的班級接手了。看到那些純真的笑臉,我問自己我愛他們嗎?答案無疑是肯定的。認真想想,從我自身的角度,我認為是“真的愛”他們,內心真的希望他們好,真的也想為他們好。但是從孩子角度呢?那每天寫不完的寫啊寫,讀不完課文的讀啊讀,他們會理解這份愛嗎?如果我的愛讓孩子們感到壓抑、不快樂,甚至是窒息。那還是真愛嗎?孩子們心明眼亮,他們對愛的感知力和辨別力之強,是超乎我們想象的。
既然心底深處是愛孩子的,但是為什么做出來的卻是孩子們不接受的愛?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可能不具備愛的能力,不會愛,愛在出發時方向就已經錯了。所以我不斷提醒自己,學習如何去愛,如何將心底那濃濃的愛意落到實處,用正確的方式、用孩子能夠感受并接受到的方式表達出來。
所以換位、從接受方的角度來愛,至關重要。有一句名言說得好,你想別人怎樣待你,你就該怎樣待人。《論語》也告誡我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沒有不出問題的學生,我們大人也經常是問題不斷,何況孩子?孩子恰恰是在不斷出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成長和提高的。“伸出十個指頭有長有短”。一個班級中也總會有一些行為習慣不好的,或個性奇特的學生。說說我們班最常見的遲到現象,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需要學習的技能又那么多,看看自己,有多少次,在那睡意正濃的清晨,我一邊思索著要不要請假休息,一邊掙扎著起來跑向學校。有多少次,當我踩著鈴聲,氣喘吁吁跑進樓內,必先會遠遠地望一下,看看班級的門口有沒有站著值周的老師……因為貪睡是自己的軟肋,所以要求學生也就不那么理直氣壯。事實證明,換位思考,給出的愛要恰當,還要合時。以愛為動力,就會贏得學生的信任,就會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所教之道就如涓涓細流融入學生的心田。
教育的氛圍倒是寬松了,但是代價也挺昂貴。今年開學三周,我們班因為有遲到現象,而在學校的班級德育評比中,一面紅旗都沒得到。事實又說明,對換角度,也可帶來管理上的松懈。所以寬嚴結合、張弛有度,就會在我們的班級管理中顯得極為必要。在班級管理中,作為教師如果一味循規蹈矩,不注重孩子個體差異,管理方法過于理性嚴格,一味“嚴”字棒喝,就會讓人心漸“冷”,就會出現許多教育失誤,甚至出現“南轅北轍”的現象。可是,如果在管理中又無章可循,沒有明確的紀律要求,一切從寬,任意隨意,也往往會把人心變“散”。因此,“寬”和“嚴”是兩個不可分割的側面,二者追求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如果把學生看作是一個個含苞待放的花蕾,我們教師的責任就是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亮點,在陽光里精彩綻放。找到適合孩子身心發展的“寬嚴”的教育尺度,就成為班級科學管理的“葵花寶典”。對學生的嚴并不等于是對他們嚴酷、苛求,而是嚴而有情,嚴中見愛。我們班有個調皮的男生叫楊××,他讀書量很大,知識面豐富,聰穎靈敏,但缺點也是極為突出。他總是會在班里大喊大叫,上課期間總是隨意說話、走動。欺負同學更是家常便飯。他的行為總會讓人吃驚,也很詫異。開學初,為了樹立正氣,我想了很多辦法,但均收效甚微。靜下來細想,我覺得他需要的不是我們老師簡單的說教,也許他更需要我的引導和我的關注。于是一方面,我利用他愛看書的特點,尋找一切機會,平心靜氣地和他說其中的故事,探討其中的道理,建立共同的是非對錯觀念;另一方面我經常叫他來幫我做事,通過接觸,了解他,耐心聽他的看法,鼓勵他學會自我管理。對于日常小事,我也絕不會有絲毫馬虎,有時我會嚴厲批評,有時我又會苦口婆心,曉之以情。我安慰自己,靜待花開,不能急躁,于是放寬對他紀律的要求,加強對他學習的要求。于是一次次,只要課堂上他有尚好的表現,我就毫不吝嗇表揚。而每當他散漫和貪玩時,我就靜靜看著他,直到他自我意識覺醒而行為收斂。經過幾周這樣的堅持,我發現他越來越懂道理了,行為習慣也有了很大的收斂。我對學生嚴愛相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見孩子出問題我們不能急,靜能生慧。通過這個孩子,我更加明白了愛要愛得恰當,嚴要嚴得合理。只有讓學生感知并接受的愛,才是給學生前進腳步的催化劑。愛心加方法,才能使我們每天的職業行為處處展示智慧。
讓學生感知到老師的愛,同時又具備施愛的藝術,寬嚴相濟,張弛有度,才能得到孩子們的理解,寬容的微笑才能得到孩子們的回應。不離不棄,教育才能真正有效果。但是如何在工作中做到寬嚴有度,仍是我以后工作中經常揣摩、思考的問題。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