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塔娜
摘要:為改善高中生地理課程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地理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效率。自新課程改革標準提出以后,大部分普通高中在傳統地理課程教學方式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存在部分高等院校仍然按照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進行授課,沒有響應我國教育部門的政策,造成學生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改善傳統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方式在當前階段具有重要的意義。本論文從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程教學方面出發,提出了改善高中地理課程教學質量的應對策略,即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加強課程地理知識的傳輸,增強學生地理課堂學習能力,提高地理課堂的活動頻率等方面,旨在提高高中地理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改革;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
通常來說,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動力是由學生的興趣決定的。因此,為促進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授課教師可以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熱愛地理,喜歡地理,對地理課感興趣。怎么使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的松散狀態集中到課堂中來,以最快速度的投入到地理課堂學習中,利用好每節課的前五分鐘做好新課導入是關鍵。地理教師可以在備課過程中加入一些學生感興趣、貼近生活、與課本知識相關的課外話題,以故事、詩歌、新聞、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導入新課,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進入到接下來的課程主要知識點的學習中。導課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進行課堂學習,學習效率高,學習勁頭足,教學效果理想。
二、加強課堂地理知識的傳輸
課堂教學最主要的任務是將學科知識有效的傳遞給學生,然而知識的獲得與吸收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并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進行自主性構建。轉變地理教學策略要求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地理知識的傳遞,用正確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總結重難點以及運用書本知識到生活中,將教材內容活化。
高中地理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教材知識是以文字形式總結的結論,要讓學生充分理解及掌握知識的本質,要求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將書本知識進行展開、重演、還原,最后讓學生“從書本中來,到生活中去”。授課教師在進行地理知識的教學階段,可以為學生舉例周邊的生活環境,加強地理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的同時讓學生從枯燥的書本知識中學會如何學以致用。重視地理知識的傳遞,讓學生學以致用,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記憶知識,糾正應試教育所學內容只能用來獲得更高分數的錯誤觀念,從心里端正學習觀,愛上地理學習。
三、增強學生地理課堂學習能力
理學科雖然歸類為文科,但是它與靠記憶背誦來掌握的政治、歷史學科不同,它不僅需要記憶,更需要理解。授課教師在進行地理課程的講授階段,不能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僅僅將地理知識內容進行板書羅列。學生不會對地圖進行分析,則無法對地圖上的國家以及地區進行區分。不會分析圖表、提取信息,就無法對一個地區的氣候、土壤、水文、植被、位置等信息進行深層次的研究。例如在進行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的教學階段,有許多抽象的概念,教師必須引學生發散空間思維能力,頭腦中形成地球的立體概念,然后對課本知識加以理解。如果僅僅靠背誦各個時區、行星概念,學生仍然不會計算時區問題、理解晝夜更替。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不僅是教授學生解答地理習題的關鍵步驟,更是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課本知識的基本要求。
四、提高地理課堂的活動頻率
高中地理新課改背景下,老舊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新的教學需要。地理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善于組織、開展地理課堂活動,發揮學生主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課本知識融入到課堂活動中,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根據地理知識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有利于學生在三維目標上的進步和發展,其教學效益是無窮的。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下普通高中地理課程進行改革對于促進學生地理理論知識的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提高普通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效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應在地理課程備課階段,根據地理教材的知識內容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保證學生在課堂中能夠處于輕松的方式進行地理課程的學習。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授課教師可以添加合適的課堂討論或者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在課堂的學習動力。通過在課堂有側重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思維擴散,有利于學生將枯燥的地理知識轉變為有趣的地理文化,從而加強學生地理課程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