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霞 李趙君
【摘要】目前,學業導師制和輔導員制并行的管理模式在高校中較為盛行。然而,學業導師的專業知識輔導功能與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無法有機結合、育人作用無法充分發揮,這一問題在部分高校久未根治。考慮到江蘇大學近幾年才引入這一模式,該問題表露得更為具體。本文特以其為例對該校師生分別進行了問卷調查,較為詳細地分析了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的工作情況和職能區別,發現兩者職能存在重合。在此基礎上,筆者結合學生和教師的意見提出了改進措施,以期避免在教育活動中出現“兩者都管”或“兩不管”的現象,逐步完善對學生的管理與服務。
【關鍵詞】 學業導師 輔導員 職能區別
在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號召下,部分高校采取學業導師制和輔導員制并行的管理模式。二者本該是相輔相成、協同助力學生發展,卻因彼此職能不清而難以真正發揮作用。學業導師制和輔導員制的實施情況如何?兩者的職能區別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協調兩者的工作職能?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為此,筆者以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的職能為主要調查內容,結合培養高水平本科生的目標,在江蘇大學進行了抽樣調查。望通過調察研究與分析思考,探索出解決大學生輔導員和學業導師職能不協調、不明確問題的出路。
一、研究目的及調查的開展情況
1、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探索學業導師與輔導員的職能區別,并在調查的基礎上提出改進兩者工作的意見,以增進雙方相互認同感、優化細化學生管理、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教育與服務。
2、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以江蘇大學各專業的老師和在讀本科生為調查對象,分別設計并分兩次發放了教師版與學生版的調查問卷。第一次的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的工作情況,第二次的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師生對兩者職能區別的看法等。兩次調查問卷分別發放150份學生版和50份教師版,共發放400份問卷,其中學生版300份,教師版100份,有效問卷達94%。
二、調查分析及總結
1.教師版調查總結
通過調查,筆者了解到目前江蘇大學對于輔導員的工作內容作出明確規定的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質教育、學生事務管理、學生班級建設等;對于學業導師的工作內容作出明確規定的主要有:培養學生專業思想、輔導學生專業學習、督促學生學業規劃、指導學生科研活動等。由此可見雖然對于學業導師的規定似乎側重點在解決學生學習問題方面,但實際上有一部分是和輔導員職能重合的,比如輔導員也要求關心學生學業方面的事務,也有學業導師表示除了學校規定的工作內容外,自己也會額外注重學生的就業咨詢、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所以就導致在生活和學習方面兩者無法明確區分職能,出現“同時管”或“都不管”現象。調查中,筆者了解到:40%的老師不論是作為輔導員還是學業導師對學生最關注的是學術問題及學術情況,而這也是學生向老師咨詢的最主要問題,64%的老師反應學生向其咨詢的最主要問題就是學習方面的。然而,當被問到“您認為輔導員/學業導師應當為學生提供什么樣的幫助?”時,50%的教師認為輔導員最應該向學生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幫助,高達96%的教師認為學業導師最應該向學生提供的幫助是專業課程指導方面。可見,輔導員和學業導師在觀念中的職能側重點是有明顯區分的,輔導員偏重生活指導,學業導師偏重學習指導。在被問到“您覺得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的職能區別在于?”,同樣有68%的教師選擇“輔導員更應關注學生生活,學業導師更應關注學生學習”,與上題的結果一致。可在實際工作中,當被問到“您在承擔學業導師或學業導師時,工作上遇到的最大阻礙是什么?”,56%的教師認為最大的阻礙恰恰是“權責不明,導致事務繁忙,成了幾乎事事要關心的‘保姆”。由此,當問到“您是如何看待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的職能區別的?”時,有56%的教師認為“兩者職能應明確區分,這樣才能協同合作提高效率”也是不出所料。
2.學生版調查總結
“你與學業導師的溝通內容”一題中,39.74%的學生選擇了“學習方面”,25.6%的學生選擇了“生活方面”,選擇“兩者兼有”的學生占47.44%,選擇“兩者都沒有”的學生僅占10.26%。而被問到“你與輔導員的溝通內容”時,12.82%的學生選擇了“學習方面”,11.54%的學生選擇了“生活方面”,選擇“兩者兼有”的學生高達65.38%,選擇“兩者都沒有”的學生同樣占10.26%。從兩組數據中選擇“兩者兼有”的比例來看,學生并未明確學業導師和輔導員在其學習和生活方面的指導作用,兩者在職能上區分不清。在回答“遇到問題,你覺得輔導員和學業導師誰更能幫助你”時,認為輔導員在生活方面、學業導師在學習方面更能幫助自己的學生高達71.8%。在回答“你覺得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的職能區別是什么”時,55.13%的學生認為學業導師更應關注學生學習,輔導員更應關注學生生活。在回答“你覺得學校目前的輔導員制和學業導師制實施效果如何”時,56.41%的學生選擇了“很好,兩者相輔相成,有效的幫助學生發展”,29.29%的學生選擇了“一般,學業導師和輔導員有或沒有差不多”,10.26%的學生選擇了“不好,兩者不能發揮相應的功能”,3.85%的學生選擇了“無所謂,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的職能不需要分太清楚”。此外,還有學生指出學業導師的指導更具個別性,而輔導員集中于整個班級,不具有針對性。數據說明,目前高校實行的學業導師和輔導員制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的職能劃分不清,未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兩者合力的作用。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學業導師制定工作計劃、幫助學生建立學業檔案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做得很好,而輔導員的職業素養較高,能夠履行自己的各項義務,尤其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72%的大學生最需要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為自己提供的幫助都是“專業課程輔導”。由此可見,學業導師和輔導員在指導大學生學習方面的需求度都較高,這也表明兩者在學習方面出現了職能重合。
三、學業導師和輔導員制的完善建議
1.找準角色定位,明晰雙方職責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高校輔導員履行工作職責應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工作重心,不能偏離。然而,學生版調查數據顯示:65.38%的學生平時與輔導員的溝通內容中學習和生活方面均有涉及。反觀教師版,不少輔導員認為同時顧及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任務繁重,這就顯示了輔導員工作的龐雜性,難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工作重心。學業導師制主要是專業教師協同輔導員的管理,對部分學生進行包括專業學習、科研實踐和職業規劃教育等多方面的指導,重點是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而在實際調查中,53.77%的學生指出學業導師的學習指導效果不佳,學業導師應有的學習指導這一主要功能無法充分發揮。這是因為輔導員職能中同樣包括學習指導,使這一功能部分從學業導師身上轉移到了輔導員那里。如果不明確兩者的定位、工作職能和范圍,很多老師就可能陷入只教書不管其他或者想管怕越權或者以為不是自己管而不管等種種尷尬的境地。因此,高校需制定明確的工作條例,讓雙方找準定位、明晰職責,使其更好地履行各自的工作義務,從而發揮合力、優化管理。
2.加強彼此溝通,協調兩者關系
要想發揮輔導員與學業導師的合力,就必須協調好兩者的關系。首先,學校應創建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的溝通平臺。學校可以硬性規定輔導員和學業導師定期交流、經常性召開聯席會議、布置相應工作等。其次,輔導員和學業導師也應努力尋求對學生教育的共識,主動增進交流。如輔導員向學業導師介紹班級情況,一些班級活動可邀請學業導師參與進來,增進輔導員、學業導師、學生三者間的有機互動。同時,學業導師應配合輔導員做好相關工作,主動與本班學生保持積極的聯系和溝通,對學生科研活動和創新訓練工作予以格外重視。對于輔導員和學業導師工作職責中存在的重合部分,二者應積極溝通、協商解決,充分發揮雙方的積極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最終實現學生成人成才的培養目標,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合格的建設人才。
3.健全獎懲機制,優化評教制度
通過本次調查,筆者發現當前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的指導效果不是很理想,學生對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的工作滿意度并不高。因此,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的績效考評制度還需不斷完善。現有的考評制度僅有學生測評這一版塊,形式單一且效果一般。筆者認為,除了學生測評外,還應包括學校對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的考核以及兩者互評這兩部分的具體考核。在學校測評方面,學校管理層可依據本校工作條例分別對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的工作進行測評,評優懲劣。在學業導師和輔導員互評方面,學業導師和輔導員可以對雙方的工作提出建議和意見,促進雙方的交流。良好的評教機制能更好地激發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也能使兩者及時了解到自身工作的不足,有利于兩者協調彼此工作。
參考文獻:
[1]董秀娜.大學生學業導師制實施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教育探索,2013,(2).
[2]陳赟,徐虎雄,黃芳,張榮君,周嘉,周立志.“班導師+輔導員”育人機制實踐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4,(2).
[3]顏洪平.論高校輔導員模式下學業導師制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24).
[4]姜宇,劉群東.淺談本科生輔導員與學業導師有效協作機制的建立[J].學術探討,2011,(11).
[5]李戰軍,諸瀾兮.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5,(12).
基金項目:本文為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學業導師與輔導員的職能區別研究——以江蘇大學為例”(課題號:201510299221W)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