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力
【摘要】如何提高農村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個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教學活動追求的主要目標,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學生觀、教師角色、教學行為、客觀條件等等都是影響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提高農村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該要從農村體育教育的現狀,對農村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教學組織的有效性,教師素養的提升,硬件設施的改善等方面來進行探究。
【關鍵詞】農村學校 體育教學
長期以來,農村學校體育教育始終是學校體育教育的薄弱環節,要改變這種局面,就必須深入了解現狀,分析存在的原因,針對性地提出對策。以提高農村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要旨,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與實踐。
一、現狀調查
為了更深入了解農村體育課堂的現狀,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調查。調查對象為3所農村初中學校的隨機抽出的初中學生(每校各70名)共210人,以保證調查結果的可信度。本次調查發出問卷210份,有效問卷201份。被統計的學生中,男生111人占55%,女生90人占45%,為了保證調查的真實可靠,要求學生實事求是,集中填寫,當場收回。
二、歸因解析
根據調查數據表明,農村體育課堂教學所面臨的現狀是非常嚴峻的。75%的同學認為上體育課的目的是初三體育升學考得高分;92%的同學說了體育課經常被其他文化課占用;81%同學表示喜歡上體育課;86%同學課堂上遇到問題想問教師或同學,但缺少更多的交流時間;15%同學認為有較多時間參加課外體育鍛煉;56%同學認為上體育課大多數時間用在隊伍調動和老師的講解上,參與體育活動時間不多;95%同學認為體育課內容單調,只有少數幾個項目;78%同學認為學校沒有足夠的器材和活動場地導致活動量少而帶來厭煩上體育課。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課堂教學現狀的出現呢?從統計結果分布和多年的教學實踐,以下幾點是影響有效教學的癥結所在。
(一)教學內容過于功利
首先,應試教育對體育課開設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因為體育有中考,所以基本上所有的農村學校都圍繞體育中考項目開展教學,沒有知識與技能的生成,沒有學習情感的體驗,像蜻蜓點水,中看不中用,偏離了學科特點,整合的有些四不像。特別是初三每節課就是練習體育中考項目,學生是迫于老師的壓力、升學的壓力,才應付上課,這種應付性的體育課不僅不能鍛煉學生的基本素質,更是磨滅了學生的上體育課的興趣。
其次,農村中學體育課開課情況與教育部的要求,仍有差距,國家教育改革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得不到完全落實的現象很普遍。重文化課輕體育的現象非常嚴重,課表上的體育課往往被文化課侵占。也正因為這樣,學生課外活動鍛煉的時間少之又少,將大部分的時間交給占分更多的文化課。
(二)專業師資過于單薄
農村體育教師的隊伍遠遠滿足不了教學的需要。師資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校在某學科領域的教學水平。農村學校教研活動開展嚴重不足,教師遠離教學理念的前沿,自身沒有及時“充電”,沒有領會到新課程標準的精髓,導致沒有形成較為先進的教學觀。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理念、方法還是比較傳統的,課堂組織調動隊伍過于頻繁,組織有效性不高;體育教學程式化、單一化(有的老師一套準備操用三年教學)、刻板化,根本就無法實施素質教育。
(三)體育器材過于匱乏
教學條件是學校的教學工作得以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同時又是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促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和經濟條件的制約,造成農村學校體育基礎條件先天不足,同時加上許多鄉村學校因對體育教育的漠視,不可能投資于體育教學設施的改善。體育經費的不足導致學校體育設施得不到補充,破損的器材不能及時維修,教學練習密度降低,效果差,最終導致學生練習積極性下降,對體育課逐漸失去興趣。所以說,場地器材匱乏嚴重影響到教學練習密度與效果。
除了上述的原因外,還存在其它的一些原因。例如專業教師負擔過重,備課還缺乏精、細及反復備課,學生學習時間緊,作業負擔過重,學校管理上不重視等等。
三、改進策略
(一)從教學內容的角度思考
1.激發農村學生興趣提升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逐漸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進而發展成為最重要、最強大、最有效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水平,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
首先,在教學內容上多花點心思,應盡量在“新”字上下功夫,教學內容常換常新,組織隊形上要常變化,使每節課教有新東西、新收獲、新活動。比如做徒手操可用音樂的節奏代替口令,也可由教師吹哨子做,也可由學生喊、師生輪換喊口令做,敲擊樂器做操等;在組織隊形上,可排成四列橫隊、四路縱隊、扇形、圓形、弧形隊等,只要教師注意教材內容安排的新穎性,教法手段運用的多變性,充分體現體育課的活動性、游戲性和娛樂性,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的動機,發展體育興趣。
其次,改變教與學的方式,就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識和自控學習能力都有所欠缺,因此其學習興趣需要依靠教師去激發和調動。例如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中,教師應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合作學習,鼓勵和監控學生的活動和練習過程,但不控制學生活動的結果;教師通過示范與講解和指導,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性。創新課堂教學內容,轉變教學方式,就能較快的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強化課堂組織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組織是上好一堂任何課的關鍵。與普通文化課不同,體育課堂教學中經常需要隊伍調動,課堂組織、調動尤為重要。
農村體育教師平時教學往往不用規范語言,調動隊伍時不用口令指揮,而是用“過來”、“過去”的隨意語言,讓學生不知所云,從而出現隊伍始終處于游動狀態,不能進入下一環節的教學,且效率低,花在學生調動隊伍時間過多;另一種是農村教師過于追求形式,本來一個口令就能把隊伍調動到位的,卻要用各種花樣,給人以忙碌不堪的景象,這些其實都是不可取的。
農村初中學生因體育課程的不規范,對于一些體育組織術語不是很明白,這就更需要體育教師在平時就要灌輸體育課組織術語,有效調動隊伍。中小學的課堂一般都是40分鐘或45分鐘的時間,如果隊伍調動需要花掉十幾分鐘,那么學生練習時間就更少了。因此,體育課堂教學中要強調組織、調動隊伍的有效性。
(二)從專業師資的角度思考
1.提升教師素養優化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活動中人是最重要、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教學過程歸根到底是人與人、人與內容、人與技術、人與手段的活動。
首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出于強化教學有效性的目的,教師應熟悉并掌握農村初中各個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點。并根據學生自身發展的階段性和規律性安排教學活動,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學生是獨特的人。由于學生受不同遺傳因素、社會環境、家庭條件的影響,形成獨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獨特性。他不是一個單純的學習者,而是一個擁有完整的有著豐富個性的人。因此,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學習體育,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不同水平的體育,允許學生以不同的速度學習體育,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學習體育等等。從而真正有效地突出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其次,樹立先進的教育觀。
必須及時“充電”,科學的把握新課標下的教學目標的前提就是要先轉變教學觀念。用全新的理念、方法踐行課堂,科學地把握、有效地實施教學目標,,優化組織協調,改變傳統體育教學程式化,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明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投入學習過程、確保學生成功率。努力培養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注重學習活動過程中獲取知識的經歷和體驗,勤于動腦,獨立思考,重視學生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鼓勵,如微笑、點頭、重復或者請學生示范,應說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教師不應該歧視或者嘲笑學生的錯誤動作,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對于運動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應降低他們練習過程中的動作難度,盡量使他們都能夠完成活動,并多給予他們指導和幫助,使他們時刻感受到教師在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同時,通過練習也能夠享受到體育帶給他們的快樂,進而喜歡上體育,喜歡上運動。
2.重視備課管理力促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集體備課是精心準備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重要途徑。在資源匱乏的農村,體育教師更應注重集體備課,利用集體備課這一有效資源,進而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通常按以下四個階段進行集體備課:
第一階段:集中備課;(1)準備:由備課中心發言人在教研活動會上進行“說課”。(2)合作與交流:討論發言人的內容,提出自己寶貴的意見。(3)整合:由教研組長整合大家意見,小結備課情況。形成設計首稿。
第二階段:觀課;統一時間組織本組教師聽課,并進行一定的記錄。有條件者全程錄音錄像,讓研究課真正回歸到日常教學中來。
第三階段:評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課后,對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表現以及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分析,對本節課提出建議,查漏補缺。
第四階段:形成新教案;把上次研究積累的經驗作為下一次實踐的起點,同一教案多層次,多次上課。通過多次教學反思,反復討論。結合本班級的實情,再結合其它老師的意見,最終討論定稿。如此實現螺旋式上升。
(三)從硬件設施的角度思考
完善場地器材保障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場地的不足,器材的缺少已成為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障礙。一部分學生就因為場地、器材不足而失去了體育課的興趣。比如,上籃球運球課只有10只籃球,教師安排了分組輪流運球,就有好多同學干等著,輪到一回要很長時間,學生學習興趣降低,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上球類課必須保證人手一球或降低要求二人一球,學生運動密度就會大,效果就明顯。為此,如果有條件的話,一方面體育教師就應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可以利用廢舊物、生活物品、生活設施和生活工具等解決器材的短缺問題;另一方面,學校在排課的時候可以把各個階段的學生的體育課錯開,這節課你上球類課,我就上田徑課。這樣子就可以避免出現學具供不應求的現象。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受方方面面、多種因素制約的復雜問題,要提高農村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該要從培養農村學生體育興趣、強化教學組織、優化師資、完善硬件等方面來進行探究。本研究也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課程資源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憑藉課程資源的開展有效性研究……且行且思,為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王玉琴,李書玲.濟南市中小學生家長體育素養調查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5.10.
[2]孟峰年,鐘全宏,陳青.名族、民間傳統體育資源的開發與引入學校體育的對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1.
[3]李麗.張林.體育公共服務:體育事業發展對公共財政保障的需求[J].體育科學,2010.3.
[4]張大超,李敏.我國公共體育設施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體育科學,2013.3.
[5]許榮梅.提高“新農村”體育素養影響因素的研究[J].安徽社會科學.2012.5.